非对称弹性薄膜非织造层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061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弹性非织造层合物,该弹性非织造层合物包括沿着至少一个表面层合到非对称非织造幅材的弹性薄膜层挤出物。弹性薄膜层沿着多条横向延伸的结合线挤出层合,其中非对称非织造纤维至少部分地嵌入挤出的弹性薄膜中。非对称非织造幅材优选地结合到弹性薄膜层的两个表面,其中结合线为0.1mm至2.0mm宽,并且每厘米存在0.5条至10条结合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横向拉伸的弹性薄膜非织造层合物,包括在一侧或 两侧上挤出结合到非对称非织造材料的挤出热塑性弹性薄膜,并且本 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制备这种弹性非织造层合物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中使用 这种材料的产品,例如一次性衣服(包括尿布、训练裤、和成人机能 不全用短内裤)。
技术介绍
弹性非织造层合物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尿布、成人失禁产 品、妇女卫生用品等)领域中是高度期望的。弹性薄膜难以处置并且 具有不期望的触觉和强度特性。由于这些和其他原因,本领域内的技 术人员已提出将非织造材料层合到弹性薄膜。非织造材料增强了弹性 薄膜并且提供柔软的和非粘性的触感。问题是连接有非织造材料的非 织造弹性薄膜层合物往往是具有很少弹性性能或没有弹性性能的产 品。许多专利已解决该问题。多种方案针对"活化"弹性非织造层合 物的方式,这通常涉及一般通过拉伸来在所需的弹性方向削弱非织造 材料。也就是说形成弹性非织造层合物,然后将其通过多种技术设置为承受张力并拉伸,如见美国专利No.5167887、 No.4834741和 No.7039990。这种拉伸削弱附接的非织造材料,使得基础弹性能够更 自由地拉伸并恢复。该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低伸长率下难以获得 整个层合物的均匀拉伸,这可以通过将层合物拉伸至弹性薄膜的自然 拉伸比加以解决。然而,如果拉伸层合物至弹性薄膜的自然拉伸比以 获得均匀的拉伸,则弹性性能可能不是期望的那些和/或层合物可能断 裂。另一个提出的获得横向弹性性能的方法(在美国专利No.5,789,065中讨论)为使用在将非织造型织物施加到弹性薄片之前颈縮的非织造 型织物。这是在层合到弹性薄膜等之前,拉伸非织造织物或其他织物。 颈缩是通过纵向拉伸非织造材料而降低非织造材料等的宽度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非织造材料都为可颈縮的,因此在选择非织造材料时需要 注意。所得的颈縮非织造材料随后在宽度或横向上可容易地被拉伸, 至少高达颈縮非织造材料的初始维度。颈縮方法通常涉及从供料辊上 退绕薄片并将其通过在给定线速度下驱动的制动压料辊组件。在高于 制动压料辊的线速度下操作的收巻辊拉引织物并在需要拉长和颈縮的织物中产生张力,如在例如美国专利No.4,965,122和No.5,789,065中 公开的,后一篇专利描述了颈縮问题,即颈缩材料的不均匀特性,其 中非织造材料的边缘颈缩至最大程度而中心区域颈縮最小,这使所得 的弹性非织造层合物在弹性层合物的边缘相对于中心处存在特性上的 差别。对于例如颈縮非织造层合物的弹性层合产品而言,如在美国专利 No.5,789,065中描述的,据教导对于挤出层合产品而言,重要的是,当 在压料辊中将弹性挤出物连接到非织造材料时,压料辊在层合形成期 间具有间隙。据陈述,如果压料辊间隙太大,会使施加到层的压力不足,并且非织造幅材的粘合力不够,从而产生具有较差剥离特性(往 往会剥离)的层合物。如果间隙太小或辊隙闭合,由于热塑性弹性体 更进一步地渗透到非织造幅材织物中,从而降低纤维的柔性和移动性, 因此所得的层合物将为刚性的,这导致甚至当活化时具有低弹性的层 合产品、或难以活化的产品。与本操作相反,美国专利No.5,789,065 提出使用闭合的辊隙在两片非织造材料之间挤出层合热塑性弹性薄 膜,然后当其在高温下时颈縮层合物。这种加热很可能允许纤维移动 和层合物拉伸。当加热并拉伸弹性层合物时,弹性薄膜失去其记忆并 且不恢复,然而附接的非织造材料为"颈縮的",很可能比在附接到 弹性薄膜之前如果颈縮的非织造材料更均匀。当冷却时弹性薄膜在颈 縮状态下"复位",并且层合物可沿横向拉伸。美国专利No.5,804,021公开了通过向非织造材料提供沿纵向或横 向延伸的狭缝来削弱非织造材料的可选方法。纵向狭缝将向弹性层合 物提供横向弹性,横向狭缝将向弹性层合物提供纵向弹性,即,弹性 性能垂直于狭缝的方向。如果在层合之前完成通过切割削弱的这种非 织造材料将使得材料难以处置,并且关于在层合之后如何切割非织造 层也没有公开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非织造层合物包括沿着至少一个表面层合到非对称 非织造幅材的弹性薄膜层挤出物。弹性薄膜层沿着多条横向延伸的结 合线挤出层合,其中非对称非织造纤维至少部分地嵌入挤出的弹性薄 膜中。非对称非织造幅材优选地结合到弹性薄膜层的两个表面,其中 结合线为0.1mm至2.0mm宽,并且每厘米存在0.5条至10条结合线。将相对于在下面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提及 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和方法的这些和其他特征 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非织造层合物的第一实施例方法的 示意图。图2为用于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非织造层合物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本文所用,术语"非织造织物或幅材"是指具有单独纤维或线 的结构的网,单独纤维或线插入中间(但不是以织造物中的可识别的 方式)。非织造织物或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形成,例如为熔吹加工、 纺粘加工、和普梳成网加工。"非对称非织造织物或网"为非织造材 料的纵向拉伸强度对横向拉伸强度的比率为至少4或5,并且一般为46至20的非织造织物或网。如本文所用,术语"未结合非织造织物或网"是没有外部结合施 加到其上(例如通过压延或点结合)的非织造幅材,但将包括在网形 成过程期间自生结合或缠绕至一定程度的网。例如,当熔喷网纤维首 次彼此相交时(这将导致一定程度上纤维对纤维的自生结合)其一般 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是发粘的,因此熔喷网通常不需要外部结合,但对 于某些应用是外部结合的。拖曳纺粘纤维网使得当它们退出模具孔时 不立即相交,因此到它们首次彼此相交时通常为无粘性的并且一般不 形成自生结合,纺粘网通常需要一些外部结合技术以使得它们可处置。 普梳网由彼此机械缠绕但是为短纤维的纤维形成,将需要某种程度的 外部结合以使得网可处置或稳定。如本文所用,术语"弹性薄膜"是指可以为单层薄膜、多组分弹 性薄膜材料或多层薄膜材料的弹性薄膜材料,其可以为恒定的或可变 的厚度。如此制备的弹性薄膜至少在横向上是基本连续的,但随后可 以被切开或打孔等。适合的弹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例如美国专利No.5,691,034、 No.5,429,856和No.5,344,691中公开。如本文所用,术语"纺粘或纺粘纤维"是指小直径的纤维,其通 过从喷丝头的多个细小的、通常圆形的毛细管中将熔融的热塑性材料 挤出为细丝形成,然后挤出的细丝的直径被快速縮小,如在美国专利 No.4,340,563 (授予Appel等人)和美国专利No.3,692,618 (授予 Dorschner等人)、美国专利No.3,802,817 (授予Matsuki等人)、美 国专利No.3,338,992和No.3, 341,394 (授予Kinney)、美国专利 No.3,502,763 (授予Hartman)、美国专利No.3,502,538 (授予Levy) 和美国专利No.3,542,615 (授予Dobo等人)中描述的。当纺粘纤维沉 积到收集表面上时它们一般是不发粘的,需要进一步结合以使得它们 结合在一起。纺粘纤维一般为连续的,并且平均直径大于约7微米, 更具体地讲,在约5微米和40微米之间。可以通过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非织造层合物,包括: 弹性薄膜层,所述弹性薄膜层沿着多条横向延伸的结合线沿着至少一个表面自生结合到非对称非织造幅材,其中非对称非织造纤维沿着所述结合线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弹性薄膜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尔布里奥尔斯奥尔京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