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形品和模内成形用薄膜及模内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9559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热性、延展性优异的模内成形用薄膜。模内成形用薄膜的转印层(5)是热塑性树脂层(11a、13a)夹持着2液固化性树脂层(12a)而形成,因此可以防止由成形树脂造成的转印层内的热流,在对模具的赋形时,容易因来自模具的传热而软化,延展性也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表面具有转印膜的模内成形品及其成形中使用的模内成形用薄膜。
技术介绍
所谓模内成形,是在模具内将转印膜和注射成型树脂一体化成形而制造在表面具有转印膜的成形品的方法,例如是为了将成形品的表面用各种各样的图样进行装饰而使用。该方法如图9所示,是如下的技术方法,即,在固定侧的第一模具I与可动侧的第二模具2之间夹入模内成形用薄膜3,通过将模内成形用薄膜3的转印层向成形品转印,而同时地进行树脂的注射成型和表面的装饰。图10中表示出模内成形用薄膜3的基本构成。模内成形用薄膜3由不向成形品转印的基材片4和向成形品转印的转印层5构成。基材片4由基膜6和用于从基膜6中剥离转印层5的剥离层7构成。转印层5由硬涂层8、底涂层(prime layer) 9、第一着色层11、第二着色层12、和粘接层13构成。硬涂层8起到在模内成形品的最表面保护转印层5免受损伤、灰尘等影响的作用。底涂层9起到将硬涂层8与第一着色层11连接的作用。第一着色层11和第二着色层12起到对成形品的表面赋予颜色、图样、花纹等设计的作用。粘接层13起到使转印层5粘接在被注射的成形树脂上的作用。图11(a)?(h)表示出模内成形工序。图11(a)中,以将着色层所表现出的颜色、图样、花纹等规定的设计配置于第一模具I与第二模具2之间的规定的位置的方式,利用图9中所示的箔输送装置14A、14B输送模内成形用薄膜3。此时,模内成形用薄膜3被以使基材片4与第二模具2相面对、粘接层13与第一模具I相面对的方式沿箭头FO方向搬送。模内成形用薄膜3在成形前由图9中所示的预热器15预热到规定的温度,使薄膜在下一工序中具有对模具充分地赋形的伸缩性。图11(b)中,在模内成形用薄膜3的所使用的区间到达第一模具I与第二模具2之间后,从开设在第二模具2的空腔面的抽吸孔16抽吸模内成形用薄膜3,使模内成形用薄膜3与第二模具2的空腔面密合。由此,空腔面就由模内成形用薄膜3赋形。另外,此时,利用环状的薄膜推压构件17将模内成形用薄膜3固定而定位。图11(c)中,移动第二模具2,将第一模具I与第二模具2合模。此时,薄膜推压构件17被收容在形成于第一模具I中的收容凹部18中。图11(d)中,在通过将第一模具I与第二模具2合模而形成的空腔内,从第一模具I的浇口 19朝向模内成形用薄膜3的粘接层13注射注入熔融了的成形树脂20。由此,就将熔融了的成形树脂20填充到空腔内。图11 (e)中,将空腔内的成形树脂20冷却到规定的温度而使之固化。图11(f)中,移动第二模具2,将第一模具I和第二模具2开模。此时,在固化而成形了的成形树脂20的表面粘接的转印层5从基材片4剥离。由此,就可以得到在表面仅转印了转印层5的模内成形品21。所得的模内成形品21成为由转印层5的硬涂层8覆盖了的状态。图11(g)中,从第一模具I中推出顶杆22,取出模内成形品21。模内成形品21的取出完成后的图11(h)中,为准备下一次的成形循环,停止利用从第二模具2的抽吸孔16的抽吸的基材片4向空腔面上的吸附,利用箔输送装置14A、14B搬送模内成形用薄膜3。此时在预热器15中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模内成形用薄膜3的下一次成形中所使用的颜色、图样、花纹等规定的设计被配置于第一模具I与第二模具2之间的规定的位置。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而连续地制造模内成形品9。在以往的模内成形用薄膜3中,出于防止由来自熔融的成形树脂20的热、或熔融的成形树脂8的压力等引起的来自着色层的墨液流动或墨液飞溅等在注射成型时发生的不良的目的,在形成第一着色层11、第二着色层12的墨液中,有使用耐热性高、涂膜硬度大的2液固化性的墨液的情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3-62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使用常温下延伸性大的基材片4的情况下,在向卷筒状的该基材片4上印刷着色层时,难以控制基材片4的伸长,其结果是着色层的印刷精度参差不齐,难以维持对于高品位的模内成形品21所必需的印刷精度。另外,在转印层5中,采用的是使用常温时软化性高的热塑性树脂的伸缩性薄膜,因此成形树脂20被限定为低温树脂,成形条件的调整范围也非常窄,很难拓展到由作为高温成形树脂的聚碳酸酯或加入了玻璃填料的聚碳酸酯等构成的范围宽广的产品中。另外,在仅利用热塑性树脂形成转印层5的情况下,在注射成型工序中会发生浇口 19附近的着色层流动的墨液流动(浇口残痕),导致成形不良,无法获得高品位的成形品。另一方面,对于用2液固化性树脂形成了转印层5的模内成形用薄膜而言,在用于使2液固化性树脂软化的加热中需要时间,不仅成型节拍延长,而且一部分后固化型的硬涂层因加热而被促进固化,延展性恶化,从而在模具抽吸时会在硬涂层中产生破裂,而且在成形品形状为深拉深的情况下,在模具抽吸时薄膜难以追随模具的空腔的面,特别是在成形品端面产生褶皱,导致成形不良,难以获得高品位的成形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成形用薄膜,其可以维持对于高品位的模内成形品所必需的印刷精度,可以装饰高温成形树脂的成形品,可以实现在成形品的端面没有褶皱的高品位的装饰,并提供使用它成形的模内成形品及模内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模内成形品是在表面具有转印层的模内成形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印层中形成有2液固化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夹持着所述2液固化性树脂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模内成形用薄膜是在基材片上配置有转印层的模内成形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印层中形成有2液固化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夹持着所述2液固化性树脂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模内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在基材片上配置有热塑性树脂层夹持着2液固化性树脂层的转印层的模内成形用薄膜,配置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使树脂流入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而形成的空腔中,将流入到所述空腔中的所述树脂冷却,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开模,从所述模内成形用薄膜的所述基材片剥离所述转印层,取出表面具有所述转印层的成形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模内成形用薄膜的转印层是热塑性树脂层夹持着2液固化性树脂层的层构成,因此在模内成形品的转印层内不会产生龟裂。2液固化性树脂层成为由上下的热塑性树脂层涂覆的状态,即使在2液固化性树脂层内产生了裂纹,也会在其与热塑性树脂层的界面中停止裂纹的发展。由于在加热时热塑性树脂层软化,因此即使是含有2液固化性树脂层的模内成形用薄膜,在模具抽吸时对空腔面的追随性也会良好,可以得到转印性良好且高品位的模内成形品。此外即使因注射成型时的树脂热和注射压力使热塑性树脂层软化而流动化,也可以利用夹持着热塑性树脂层的2液固化性树脂层来抑制树脂层的流动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5/CN104972597.html" title="模内成形品和模内成形用薄膜及模内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模内成形品和模内成形用薄膜及模内成形品的制造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成形品,在表面具有转印层,其中在所述转印层中形成有2液固化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热塑性树脂层夹持着所述2液固化性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田岳永金内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