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安禹专利>正文

交通工具防疲劳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328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交通工具防疲劳座椅。它由两个座椅形成座椅组合单元,每个组合单元由一个靠背能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上座椅和一个靠背能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下座椅组成。上座椅由适当金属结构支撑,固定于同一组合单元的下座椅之上方。上、下座椅占用的地板平面与原两个座椅占用面积一样,但是空间上下分布使上、下座椅各自实际使用平面达到原座椅的两倍,使上、下座椅靠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放低到30度以下,从而有利于乘客在长途旅行中斜躺放松休息,减轻旅途劳累,同时做到不妨碍过道交通,不减少乘客定员,不影响交通安全。推广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特别是提高已成多年老大难的列车硬座车服务质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实W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它能帮助长时间搭乘交通工具的旅客明显减轻 旅途疲劳。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交通.丁.具座椅虽然有硬座、软座之分,但是大都有一种缺陷座椅靠背不 能大幅度倾斜。有的软席座椅可以大幅倾斜,可是都要以大幅减少乘客定员为代价。迄 今,尚未见到座椅靠背可以倾斜到与水平面夹角低于30度,而乘客定员、过道空间均不受影响的交通T具座椅设计。由于乘客在座椅上上身基本直立不能斜躺放松,长时乘坐往往困顿难受。例如中国铁路硬座车,坐时过久往往特别苦累,不少人还产生腰酸背痛、脸浮 足肿等反应。至今每年都有几亿人次的中国人,在火车硬座椅上遭受乘车之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在长途交通工具座椅靠背不能大幅度倾斜的缺点,减轻旅客疲劳,本实用 新型在不减少乘客定员的前提下,提供一种靠背能大幅度倾斜的座椅。这种座椅的靠背斜面能移与水平面保持30度甚至20度以下的夹角,让乘客上半身能接近平躺的姿式放松休 息,从而减轻旅途劳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撤掉原交通工具在同一平面设置的部分或者全部座椅后,,用同样数量的在立体空间设 置的防疲劳座椅加以替换。防疲劳座椅按每两个一组,以适当的金属结构支撑,形成上下 双层的座椅组合。毎个组合包括一个靠背可以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上座椅和一个靠背可以保 持大幅度倾斜的下座椅。下、下座椅各自占用的平面面积,都等于原座椅占用平面面积(含脚踏处)的2倍,在上、下座椅靠背均处于最大倾斜度时,上、下座面垂直距离不小于 0.7沐。在防疲劳座椅同一组合中,上座椅位于下座椅的上部空间。它的靠背、坐面、脚踏板 的金属构架及其辅助支撑架,均由下端依靠管脚问定于地板的4-6根直立金属扁管作为主要 固定支撑,上座椅后边的两根直立金属扁管和前边的两根直金属扁管,上端各自作闭合联 结,形成两个瘦长的倒"U"形。靠舱(车)壁的金属扁管还依靠联结金属片与壁面作固定 联结。上座椅一侧边沿,装有安全护栏。由巻边的金属薄片制作的后隔离板,用十下座椅乘客头部与后邻上座椅乘客足部之间 的隔离,安装十后边倒"U"形扁管后侧面。上座椅乘客小腿后的小隔离板,安装于坐面下 两直立扁管上部。与脚踏板邻近的活动挡脚板,HJ绞链联结于前边的金属扁管的一侧。在上座椅后,倒"U"形支撑扁管中下部内侧,各开有一条长约0.5米,宽约l厘米的槽 銜。下座椅靠背金属框架上沿后端,焊有一根长度稍长于靠背上沿,直径稍小于l厘米的金3属棍。金属棍的两头,插入两边扁管的槽沟之中,并口了以在槽沟中上下滑动。下座椅靠背 金属框架与坐板金属框架作轴性联结,使靠背面和坐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在一定范围调 节。当铁棍在槽沟中向下滑动时,下座椅靠背即逐渐放T,坐面及其支撑结构则前移。此 支撑结构底下装有4个小轮,可小范围前后滚动。上座椅靠嘴两侧金属管下装有两个柔性把 手,供下座乘客移动靠背、坐面时使用,以方便其入座离座。为使架高的上座椅安全牢固,其靠背两侧金属管下,焊接有两条与后面金属扁管联结 的水平撑;坐面两侧金属管下,焊接有两条与中部金属扁管联结的斜撑。此外,上座椅还 有若干不妨碍乘客躺睡舒适的横向水平支撑。上座椅的承電面,可用纺织材料或者非纺织材料制作,要求坚间耐用,软硬适度,对 人体无毒无害。下座椅的承重面可以仿上座椅,也PJ在硬性材料上加装软垫,做成沙发形 式。上、下座椅靠背面上部,均装有睡枕。防疲劳座椅的各个组合单元,相互之间口J以作纵向再组合,也可以每两个组合单元并 联后再作纵向组合。并联时,相邻座椅P丄加装适当隔离挡板,相邻支撑金属扁管可以共 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座椅靠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问定或者调节到30度以下,乘 客使用这种座椅能够较舒适的上身斜躺休息,有利于全身放松,减轻旅途劳累,同时做到 不影响交通安全,不挤占过道空间,不减乘客定员。附图说明图1是反映木技术技术方案要点的金属结构示意图。图2是木技术軍要实施例(金属结构部分不再标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中,上座椅前后各有两根直立金属扁管1和2,它的各自上端闭合,组成一个瘦长的倒"U"字形。两者之间有直立的金属扁管3。所有直立金属扁管各依靠管脚4与地板固定, 靠壁的金属扁管各依靠2-3个联结金属片5,与壁面问定。金属扁管l、 2、 3各两根,共同形 成上座椅的问定竖直支撑。金属管6是上座椅靠背两侧的金属管,其上端冏定于金属扁管 2上部,下端联结坐面两侧的金属管7 (6、 7合为一体亦口T)。 一侧的金属管6、 7上,固定有 安全护栏8。两侧金属管6下面的中点位置,向定有水平撑9, 9的另一端,联结金属扁管2。 两侧金属管7的下面中点位置,固是有斜撑IO, 10的另一端问定十金属扁管3。坐面金属管 7的前端与直立金属扁管3的上端作弧形光滑联结。弧形稍下处,两直立金属扁管3之间,因 定有一条金属横撑12。另外,两水T撑9之间,两斜搾10之间,也各有一条金属辨撑12。倒 "U"形直立支撐1和2的各自两条金属扁管之间,也至少有两金属横撑12。金属扁管1和3之 间,也有两条金属横撑12,踏脚板金属框架ll, 一边与直立扁管ll叫定,另一边与直立扁管 3间定。金属扁管2的后侧面,同定有金属薄片制作的后隔离板13 (用虚线框表示)。金属 扁管3的上部分后侧面,横撑12以下脚踏板框架以上,降l定有小隔离板16 (用虚线框表示)。活动挡脚板15,依靠绞链14,固定直立扁管l的一侧(用虚线框表示)。下座椅靠背金属框架19的上沿后端,同定有一根长度稍长于上沿的金属棍17, 17两头 插入金属扁管2内侧面丌的两条槽沟18之中。当金属棍17在槽沟中上下滑动时,靠背的倾斜 度即发生变化。19与下座椅坐面柜架20成轴性联结。20与带轮支撑架21固定联结。带轮支撑 架座部有4个小轮22, P/随着金属棍17在槽沟18中的滑动,使带轮支撑架小范围前后移动。图2是軍要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座椅靠背面23和坐面24由整块帆布制作,固定于两 侧金属管6、 7。脚踏板25固定于脚踏板框架11,上座椅活动睡枕26用布枓半固定于靠背面 23的上沿。下座椅靠背面27和坐面28参照上座椅制作,也用整块帆布,同定于下座椅靠背 19和坐面两侧的金属管20。下座椅活动睡枕29HJ布料半^定于靠背面27的上沿。上座椅靠背侧面金属管6之下,装有一对柔性把手30,供下座椅乘客调整靠背面倾斜度 并后移动坐面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交通工具防疲劳座椅,其特征在于撤掉原交通工具内在同一水平设置的部分或者全部座椅后,用同样数量的在立体空间设置的防疲劳座椅加以替换;防疲劳座椅每两个一组,以适当的金属结构支撑,形成上下双层的座椅组合单元;每个组合单元包括一个靠背可以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上座椅和一个靠背可以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下座椅;上、下座椅在不同空间各自占用的平面面积,都等于两个原座椅共同占用面积,上、下座椅靠背均最大倾斜时,上、下座面垂直距离不小于0.75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防疲劳座椅,其特征是,双椅组合中的上座椅位于下 座椅的空间正上方;上座椅的靠背、坐面、脚踏板的支撑金属构架及其辅助支撑架,均由下 端依靠管脚固定于地板的4-6根直立金属扁管,作为主要固定支撑;上座椅后边的两根直立 金属扁管和前边的两根直立金属扁管,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防疲劳座椅,其特征在于撤掉原交通工具内在同一水平设置的部分或者全部座椅后,用同样数量的在立体空间设置的防疲劳座椅加以替换;防疲劳座椅每两个一组,以适当的金属结构支撑,形成上下双层的座椅组合单元;每个组合单元包括一个靠背可以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上座椅和一个靠背可以保持大幅度倾斜的下座椅;上、下座椅在不同空间各自占用的平面面积,都等于两个原座椅共同占用面积,上、下座椅靠背均最大倾斜时,上、下座面垂直距离不小于0.75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禹
申请(专利权)人:徐安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