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115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现有的风渣口中套,一般为纯铜制造,空腔,螺旋循环水冷,制造成本高,前腔热交换效果差、易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贯流水隔板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进水通道隔板和多层径向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冷效果明显改善,热变形问题得到了解决。(*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二、 背景技,术高炉风渣口中套系高炉送风、除渣用套,由大、中、小三套件组成,小套 在前,最接近炉膛,中套居中,大套在后,固定在炉墙上,因强烈热腐蚀和高 温炉料由上而下的冲击而成为易损件。现有的风渣口中套, 一般为纯铜制造, 空腔,螺旋循环水冷,制造成本高,前腔热交换效果差、易变形。中国专利9311016416公开了 "分流式双金属焊接风口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将该产 品由单一纯铜改为双金属焊接,冷却方式从螺旋腔水冷,变为前腔多股水道冷 却,取得了较好的理论效果。但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不足,其一是前腔复杂的水 道结构,给铸造成型带来困难,同时死角多,内表面粗糙,易结圬,堵塞水路, 使热交换效果变差。二是大腔无循环水道,热交换效果差,空腔无径向支撑筋, 运用于中套上易产生热变形。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果好、消除水流死角、不易产生热 变形、可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风渣口中套由前帽、本体、进出水口、贯流水 隔板组成;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贯流水隔板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 进水通道隔板和多层径向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 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前帽采用挤压铸造成型工艺制作。 木技术的优点是1、 因前帽采用挤压铸造成型,内腔表面光洁,水道宽敞顺达,不易堵塞, 同吋整体机械性能、热导性能得到提高。2、 多层折返式循环冷却系统可使冷却水直达中套前腔,后经多层折返,消 除了水流死角,有效地控制了循环水的流速,提高了热交换效率。3、 本体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有助于与大套密配和定 位,有效地防止了炉内有害气体外逸,克服了因大中套钢和铁的配合易损伤大 套内配合面的缺点。4、 因前帽机械强度增加,内腔有多层水道隔板支撑,解决了中套套使用 中的热变形问题。5、 本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制造成本降低。四、 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内腔水道展剖图五、 具休实施方式图中所示1进水口、 2前帽、3本体、4贯流水隔板、5出水口、 6铜冶金5口 口 /z o从图l、 2可知,风渣口中套由前帽2、本体3、进水口 1、出水口5、贯流 水隔板4组成,前帽采用纯铜挤压铸造成型,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 贯流水隔板4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进水通道隔板和5块径向6层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层铜冶金结合层6,铜冶金结合 层厚度是1-5mm。权利要求1、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包括前帽(2)、本体(3),其特征是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贯流水隔板(4)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进水通道隔板和多层径向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3)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层径向折返式 循环水道隔板是由5块径向6层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与大套的配 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6)厚度是1-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现有的风渣口中套,一般为纯铜制造,空腔,螺旋循环水冷,制造成本高,前腔热交换效果差、易变形。本技术采用在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贯流水隔板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进水通道隔板和多层径向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本技术水冷效果明显改善,热变形问题得到了解决。文档编号C21B7/14GK201358257SQ20092000708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庆安, 宫本奎, 张卫东, 沈海波, 军 熊, 牛建平, 皮忠敏, 维 苏, 闫丽峰, 霍守铭, 韩永清 申请人: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风渣口中套,包括前帽(2)、本体(3),其特征是本体上开有进出水口,本体上的贯流水隔板(4)由两道轴向直通前腔的进水通道隔板和多层径向折返式循环水道隔板组成;本体(3)与大套的配合锥面上有一层铜冶金结合层(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守铭牛建平韩永清宫本奎张卫东熊军苏维闫丽峰皮忠敏沈海波刘庆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