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风口小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284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炼铁高炉部件,是一种风口小套。现有产品由前帽和本体两部分焊接成型,均为纯铜铸造而成,本体中空与前帽配合处设有循环冷却水道。小套内壁冷却效果差,耗铜量大。本发明专利技术其本体是由前体、后体、钢框和后帽所组成,前帽和前体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钢框上设有内外多层水道隔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较多地实现了以钢代铜,降低了制造成本,多组件焊接提高了空腔内表面加工精度,设置了内外双层循环水道,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铁高炉上的部件,具体地说是高炉风口小套
技术介绍
高炉风口套,由大、中、小三套件组成,小套在前,最接近炉膛,工作条件恶劣,热腐蚀严重,使用寿命短,是高炉上的易损件。现有的高炉风口小套(如图1所示)由前帽和本体两部分焊接成型,均为纯铜铸造而成,本体中空,外侧与前帽配合处设有循环冷却水通道,本体上设有进出水口,水流沿内壁空腔直到前腔,水流从前腔沿外壁环绕水道由出水口排出,对小套进行热交换。该产品虽然对前帽部分冷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本体的大空腔结构,沿内壁部分的冷却水容易形成死水区,对小套内壁冷却效果差,又因本体为铸造成型,非加工表面粗糙,易结垢,堵塞水路,影响冷却效果。且本体采用纯铜制造,产品成本高,整体使用寿命短。专利文献CN9311016416公开了一种“分流式双金属焊接风口及制造方法”的技术,也只是内芯部分采用钢件,且只在前端设置了若干筋片,形成水道,而小套前端的内外表面又得不到很好的冷却,不适合高炉小套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改进型高炉风口小套。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高炉风口小套是由本体和前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本体是由前体、后体、钢框和后帽所组成,前帽和前体是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上有进出水口,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其装配顺序为首先将后帽与前体焊接在后体上,然后将钢框套在该焊接件的前体上,并与后帽和前体分别焊牢,最后将前帽套在钢框上,并与后帽、前体相焊接。该风口小套的钢框是由前隔板、环形骨架、内水道隔板、外水道隔板所组成,前隔板呈圆环状,焊接在环形骨架上,内外水道隔板呈多层、环绕状,分别焊接在骨架的内外表面上,小套装配时,钢框与前体、前帽相结合的表面密配,防止漏水。采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风口小套上较多地采用了优质钢材替代纯铜,降低了生产成本。2、多组件焊接成型,大大提高了小套空腔内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级,有利于循环水的顺畅流动,解决了水道因表面粗糙易结垢的问题。3、设置了小套前体与钢框之间多层环绕水道,冷却水从后体进水口流入,经钢框与前体之间的内环绕水道直达前帽前腔,后从前腔经钢框与前帽之间的外环绕水道从后体出水口流出,提高了前体部分的热交换水平,延长了小套整体使用寿命。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现有技术风口小套总装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风口小套总装示意图;附图3是出水口水道结构展剖图;附图4是钢框结构主剖视图;附图5是钢框外层水道展剖图;附图6是钢框内层水道展剖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3所示,该高炉风口小套是由本体和前帽4组成,其特征在于本体是由前体6、后体5、钢框3和后帽2所组成,前帽和前体是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上有进出水口1、7,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其装配顺序为首先将后帽与前体焊接在后体上,然后将钢框套在该焊接件的前体上,并与后帽和前体分别焊牢,最后将前帽套在钢框上,并与后帽、前体相焊接。如图4、5、6所示该风口小套的钢框3是由前隔板10、环形骨架8、内水道隔板11、外水道隔板9所组成,前隔板呈圆环状,焊接在环形骨架上,内外水道隔板呈多层环绕状,分别焊接在骨架的内外表面上。小套装配时,钢框与前体、前帽相结合的表面密配,防止漏水。权利要求1.一种高炉风口小套,由本体和前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1)该风口小套的本体是由前体、后体、钢框和后帽所组成,前帽和前体是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上有进出水口,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其装配顺序为首先将后帽与前体焊接在后体上,然后将钢框套在该焊接件的前体上,并与后帽和前体分别焊牢,最后将前帽套在钢框上,并与后帽、前体相焊接;(2)该风口小套的钢框是由前隔板、环形骨架、内水道隔板、外水道隔板所组成,前隔板呈圆环状,焊接在环形骨架上,内外水道隔板呈多层、环绕状,分别焊接在骨架的内外表面上,小套装配时,钢框与前体、前帽相配合的表面密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炼铁高炉部件,是一种风口小套。现有产品由前帽和本体两部分焊接成型,均为纯铜铸造而成,本体中空与前帽配合处设有循环冷却水道。小套内壁冷却效果差,耗铜量大。本专利技术其本体是由前体、后体、钢框和后帽所组成,前帽和前体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钢框上设有内外多层水道隔板。采用本专利技术较多地实现了以钢代铜,降低了制造成本,多组件焊接提高了空腔内表面加工精度,设置了内外双层循环水道,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21B7/00GK1810995SQ20061000184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霍守铭, 牛建平, 韩永清, 宫本奎, 张卫东, 熊军, 李恩, 姜风琴, 陈新贵 申请人: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风口小套,由本体和前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1)该风口小套的本体是由前体、后体、钢框和后帽所组成,前帽和前体是由纯铜挤压铸造成型,后体上有进出水口,后体和后帽由锅炉钢铸造成型,钢框由普通钢板焊接成型,其装配顺序为:首先将后帽 与前体焊接在后体上,然后将钢框套在该焊接件的前体上,并与后帽和前体分别焊牢,最后将前帽套在钢框上,并与后帽、前体相焊接;(2)该风口小套的钢框是由前隔板、环形骨架、内水道隔板、外水道隔板所组成,前隔板呈圆环状,焊接在环形骨架上,内外 水道隔板呈多层、环绕状,分别焊接在骨架的内外表面上,小套装配时,钢框与前体、前帽相配合的表面密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守铭牛建平韩永清宫本奎张卫东熊军李恩姜风琴陈新贵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万全县丰华有色金属加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