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177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保护层构成为:由金属氧化物的薄膜形成的基底保护层;和使阴极发光的发光光谱的200nm~30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为300nm~55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单晶粒子附着在基底保护层上而形成的粒子层,面板驱动电路在具备具有初始化期间(Ti)、形成用于使保持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写入期间(Tw)、保持期间(Ts)的多个子域的第1子域组之后,在时间上配置具备具有消除使保持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写入期间(Tw)和保持期间(Ts)的多个子域的第2子域组,从而构成1场期间来驱动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了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即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称"面板")即使在薄型的图像显示 元件中也能高速显示且容易做到大型化,故作为大画面显示装置得以实 用。0003面板是将前面板和背面板相互粘接而构成。前面板具有玻璃基板、 由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及保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以覆盖显 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的电介质层、和形成在电介质层上的保护层。保护层 是以基于离子冲击来保护电介质层并且容易发生放电为目的而进行设置 的。0004背面板具有玻璃基板、形成在玻璃基板上的数据电极、覆盖数据电 极的电介质层、形成在电介质层上的隔壁、和形成在隔壁间的分别以红色、 绿色及蓝色发光的荧光体层。前面板与背面板以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夹 持放电空间而交叉的方式对置,且用低熔点玻璃密封了周围。放电空间中 被封入含氙的放电气体。在此,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对置的部分形成 有放电单元。0005使用了这种结构的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利用面板的各放电单元选 择性地发生气体放电,利用此时产生的紫外线使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种颜色的荧光体激励发光,从而进行了彩色显示。0006在使用了这种面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作为显示图像的方法主要利 用了子域(subfield)法。这是一种在预先确定了亮度权重的多个子域中 构成1场(field)期间并在各子域中控制每个放电单元的发光/不发光从 而显示图像的方法。0007可是,公知若利用各子域任意进行各放电单元的点灯/不点灯,则 在显示运动图像时发生显著的轮廓状的灰度紊乱、即所谓的伪轮廓。因此, 作为抑制该伪轮廓的方法,提出一种通过以放电单元发光的子域连续的方 式并通过以放电单元不发光的子域也连续的方式进行控制来进行灰度显 示从而抑制伪轮廓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这种显示方法 虽然能够抑制伪轮廓的发生,但是却存在难以限制可显示的灰度来显示平 滑的灰度的问题。0008为了显示平滑的灰度,也可以增加构成l场期间的子域的数目。上述 的子域法是利用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保持期间的多个子域来构成 1场期间且通过使发光的子域的组合来进行灰度显示的方法。在此,为了 增加构成1场期间的子域的数目而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可靠的写入动作。 由此,推进着可高速驱动的面板的开发,并推进着对于运用该面板的特点 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的驱动方法及驱动电路的研究。0009面板的放电特性大多取决于保护层的特性,特别地为了改善左右可否 高速驱动的电子放出特性和电荷保持性能,对保护层的材料、结构、制造 方法进行了多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面板,其通过对镁蒸汽进行气相氧化而生成,从而设置有在200nm 300nm上具有阴极发光峰值的氧化镁层;和电极驱动 电路,其在写入期间,向构成全部显示线的显示电极对的每一方顺序施加 扫描脉冲,并且向数据电极提供与施加扫描脉冲的显示线对应的写入脉 冲。0010近年来,要求大画面且高清晰度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总之也要求了高 的图像显示品质。为此,在增加行数目的同时也必须确保用于显示平滑的 灰度的子域数。由此,分配给1行份的写入动作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于是, 为了在分配的时间内进行可靠的写入动作,要求一种可进行比以往更高速 且更稳定的写入动作的面板、其驱动方法、具备实现它的驱动电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305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541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等 离子显示面板,其将在第1玻璃基板上形成显示电极对并以覆盖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且在电介质层上形成了保护层的前面板与在第2玻璃基板上形成了数据电极的背面板对置配置,从而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对置的位置上形成了放电单元;和面板驱动电路,其在时间上配置多 个子域而构成1场期间来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保护层构成 为基底保护层,其由含有氧化镁、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钡中至少一种 的金属氧化物的薄膜而形成;和粒子层,其使阴极发光的发光光谱的 200nm 30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为300nm 55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的 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单晶粒子附着在基底保护层上而形成,面板驱动电路 构成为在具备多个子域的第l子域组之后,其中,该子域具有形成用于 使写入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初始化期间、形成用于使保持放电发生的壁电 荷的写入期间、和使保持放电发生来使放电单元发光的保持期间,在时间 上配置具备多个子域的第2子域组,其中,该子域具有消除用于使保持放 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写入期间、和使保持放电发生来使放电单元发光的保持 期间,从而构成l场期间来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附图说明0012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的前面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中使用的单晶粒子的发光 光谱的图。图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中使用的单晶粒子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比与放电延迟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的电极阵列的图。图6是表示施加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面板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图。图7是表示施加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面板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 波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及 保持电极驱动电路的电路图。0013图中IO —面板,20 —前面板,21— (第l)玻璃基板,22 —扫描电 极,22a、 23a—透明电极,22b、 23b—总线电极,23 —保持电极,24 —显 示电极对,25—电介质层,26 —保护层,26a—基底保护层,26b—粒子层, 27—单晶粒子,30 —背面板,31— (第2)玻璃基板,32 —数据电极,34 一隔壁,35 —荧光体层,41一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 43 —扫描电极驱动电路,44一保持电极驱动电路,45 —定时发生电路,50、 80—保持脉冲发生电路,60 —初始化波形发生电路,70 —扫描脉冲发生电 路,IOO —等离子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14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进行 说明。0015(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10的结构的立体图。面板10将前面板20与背面板30对置配置,通过低熔点玻璃的密封件密封其外周 部。在面板10内部的放电空间15中,利用400Torr 600 Torr的压力密封入氙等放电气体。0016在前面板20的玻璃基板(第1玻璃基板)21上,平行地形成由扫描 电极22及保持电极23构成的多个显示电极对24。在玻璃基板21上,以 覆盖显示电极对24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25,还在该电介质层25上形 成有以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保护层26。0017另外,在背面板30的玻璃基板(第2玻璃基板)31上,在与显示电 极对24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数据电极32,电介质层33 被覆了多个数据电极32。而且,在电介质层33上形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具备: 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将在第1玻璃基板上形成显示电极对并以覆盖所述显示电极对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且在所述电介质层上形成了保护层的前面板与在第2玻璃基板上形成了数据电极的背面板对置配置,从而在所述显示电极对与所述数 据电极对置的位置上形成了放电单元;和 面板驱动电路,其在时间上配置多个子域而构成1场期间来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构成为: 基底保护层,其由含有氧化镁、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钡中至少一种的金属氧化物的 薄膜而形成;和 粒子层,其使阴极发光的发光光谱的200nm~30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为300nm~550nm的峰值的发光强度的2倍以上的氧化镁的单晶粒子附着在所述基底保护层上而形成, 所述面板驱动电路构成为: 在具备多个 子域的第1子域组之后,其中,该子域具有形成用于使写入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初始化期间、形成用于使保持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写入期间、和使保持放电发生来使所述放电单元发光的保持期间, 在时间上配置具备多个子域的第2子域组,其中,该子域具有消除用 于使保持放电发生的壁电荷的写入期间、和使保持放电发生来使所述放电单元发光的保持期间, 从而构成1场期间来驱动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充弘过田卓司若林俊一浅野洋寺内正治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