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4636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和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隔膜位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以及负电极和壳体之间,正电极的一侧设有正极白边,负电极的一侧设有负极白边,并且正极白边与负极白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一体卷绕成为电池卷芯或叠放成为电池叠片。至少2只单体电池叠放在一起并置于壳体中,正极白边与正极极耳压合在一起,负极白边与负极极耳压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实施例,其优点是:由于在两侧端部引出极耳和采用双正极极耳和双负极极耳,加大了电池极耳导电接触面,提升了电池充放电性能,扩大了电池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车辆中使用的动力蓄电池中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和硫钠电池因其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维护性能差,影响了推广和应用。同时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锂二次电池因不能快充,达不到电动车的要求,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 近期,由于用户对电池容量的不断增大,电池极耳的导电面积和引出极耳与巻心的焊接等得不到解决,更是影响了电池的应用。因此,研制大容量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必须加大电池极耳导电接触面,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才能进一步扩大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改善极耳导电接触面,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扩大电池应用范围的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还包括至少2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其中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以及负电极和壳体之间,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正极白边,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负极白边,并且所述正极白边与所述负极白边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一体巻绕成为电池巻芯或叠放成为电池叠片;所述单体电池叠放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正极白边与所述正极极耳压合在一起,所述负极白边与负极极耳压合在一起。 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极耳的里侧端部设有第一折弯,所述负极极耳的里侧端部设有第二折弯,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白边压合在第一折弯中,所述单体电池的负电极的白边压合在第二折弯中。 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每两只所述单体电池 之间的极耳处固定安装有橡胶块。 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在所述正极极耳和负 极极耳与所述壳体的封装处粘有热溶胶。 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单体电池为2-6 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 电池,包括壳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还包括2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负 电极和隔膜,其中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以及负电极和壳体之间,所述正 电极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正极白边,所述负电极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负极白边,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和隔膜一体巻绕成为电池巻芯或叠放成为电池叠片;2只所述单体电池叠 放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设有2个,自所述单体电池左 侧引出的第一正极白边与自另一所述单体电池右侧引出的第二正极白边方向相反,自所述 单体电池左侧引出的第一负极白边与自另一所述单体电池右侧引出的第二负极白边方向 相反,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一正极白边与第一正极极耳压合在一起,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一负 极白边与第一负极极耳压合在一起,各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二正极白边与第二正极极耳压合 在一起,各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二负极白边与第二负极极耳压合在一起。 本技术另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极耳 的里侧端部和所述负极极耳的里侧端部分别设有折弯,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白边和负极白 边对应压合在各折弯中。 本技术另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每两只所述单 体电池之间的极耳处固定安装有橡胶块。 本技术另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在所述正极极 耳和负极极耳与所述壳体的封装处粘有热溶胶。 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由于正电极、负 电极和隔膜按照要求的宽度叠放成为电池叠片电池或一体巻绕成为电池巻芯,设置了正极 白边、负极白边,在两侧端部引出极耳,加大了电池极耳导电接触面,提升了电池充放电性 能,扩大了电池应用范围。 进一步设置了双正极极耳和双负极极耳的引出结构,进一步扩大了极耳导电面 积,降低了电池内阻。在电池组合时电池极耳位置固定有橡胶块,避免了直贴式极耳长时间 使用可能会出现松动的问题。 下面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单体电池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电池巻芯与正、负极极耳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双正极极耳和双负极极耳引出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双正极极耳和双负极极耳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单体电池叠放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铝塑 包装膜壳体7、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8,还包括单体电池。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2、负电极 3和隔膜4,隔膜4位于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以及负电极3和壳体7之间,正电极2的 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正极白边1,负电极3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负极白边5,并且正极白 边1与负极白边5的延伸方向相反,正极白边1与负极白边5有一定的宽度,不涂敷活性物 质。正电极2、负电极3和隔膜4按照要求的宽度叠放成为电池叠片。 参照图3,在本技术单体电池的不同实施例中,正电极2、负电极3和隔膜4也可以一体巻绕成为电池巻芯。正极极耳6的里侧端部设有第一折弯9,负极极耳8的里侧端 部设有第二折弯IO,正极白边l压合在第一折弯9中,负极白边5压合在第二折弯10中。 压合封装时也可以采用焊接,以保证接触性能良好。 参照图4和图5,在本技术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另一 实施例中,2只单体电池叠放在一起。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白边和负极白边分别设有 2个。自单体电池左侧引出的第一正极白边ll与自另一单体电池右侧引出的第二正极白边 21方向相反,自单体电池左侧引出的第一负极白边51与自另一单体电池右侧引出的第二 负极白边52方向相反,单体电池的第一正极白边11与第一正极极耳61压合在一起,两只 单体电池的第一负极白边51与第一负极极耳81压合在一起,两只单体电池的第二正极白 边21与第二正极极耳62压合在一起,单体电池的第二负极白边52与第二负极极耳82压 合在一起。其他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在本技术单体电池的不同实施例中,叠放在一起的单体电池可以为3-6只。为避免单体电池在组合使用时正极极耳6与正电极2和负极极耳8与负电极3间接触的松动,参照图6,每两只单体电池之间的极耳处固定安装有橡胶块20,使其紧紧地压住极耳的弯折处,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极耳松动。将装好极耳的电池巻芯放入铝塑包装膜壳体7中,加注电解液封装,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8采用热溶胶封装在壳体7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7)、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2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2)、负电极(3)和隔膜(4),其中所述隔膜(4)位于所述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以及负电极(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直贴式极耳的软包装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7)、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2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电极(2)、负电极(3)和隔膜(4),其中所述隔膜(4)位于所述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以及负电极(3)和壳体(7)之间,所述正电极(2)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正极白边(1),所述负电极(3)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负极白边(5),并且所述正极白边(1)与所述负极白边(5)的延伸方向相反,各所述正极白边(1)与所述正极极耳(6)压合在一起,各所述负极白边(5)与负极极耳(8)压合在一起,所述正电极(2)、负电极(3)和隔膜(4)叠放成为电池叠片或一体卷绕成为电池卷芯;所述单体电池叠放在一起并置于所述壳体(7)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漫左新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