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和采用该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878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包括壳体、若干对单片电池及正、负极板和安装于每对单片电池之间的降温结构。降温结构包括冷却网板、连接管、干管和进出管,冷却网板的内腔中安装有冷却管或冷却棒,进出管一端与干管相连接,进出管、干管、连接管和冷却网板依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各单体电池设有公共的正、负电极和公共的冷却管,冷却管通过两端具有快速接头的支管与进出管分别相连接,冷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的微型压缩机相连接。其优点是:当电池组内温度上升时,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启动微型压缩机,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在高倍率使用条件下的散热与冷却,其使用和维护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和采用该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服V)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缓解能源危机。于是,动力电池的快充、放电成为了电动车的关键技术。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充放电性能好,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污染等具有其它动力电池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是,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因体积大、充放电流大,其温度快速上升会导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烧毁。因此,解决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在高倍率充放条件下的冷却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在高倍率使用条件下有效地散热与冷却,使用和维护方便的单体电池和采用该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单体电池,包括壳体、若干对单片电池及其公共的正、负极板,还包括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位于单片电池之间的若干冷却网板、干管和进出管,所述冷却网板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冷却网板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千管相通,所述干管与所述进出管相通,所述冷却网板的内腔中安装有冷却管或冷却棒;所述壳体上部安装有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与所述冷却网板固定安装在一起。本技术单体电池,其中所述降温结构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的两端装有快速接头,所述支管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进出管相连接。本技术单体电池,其中所述冷却网板的两侧加装有金属箔。本技术单体电池,其中所述单片电池为3—6对。本技术单体电池,其中所述冷却管或冷却棒采用Ol—0)5mni的金属管或金属棒。本技术单体电池,其中所述降温结构采用通入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釆用所述的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包括若干个单体电池和公共冷却管,各所述单体电池设有公共的正、负电极,所述正、负电极与所述正、负极板各自按极性相连接,所述公共冷却管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支管相连接,所述公共冷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置的压縮机相连接。本技术单体电池的优点是由于其设有降温结构,可通过向降温结构内通入气体或液体对单体电池进行降温冷却,解决了在高倍率充放电时单体电池的散热与冷却问题。本技术采用所述的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并设有公共冷却管,使用时将测温装置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将公共冷却管与外置的压縮机相连接,通入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并通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压縮机的开闭,从而实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在高倍率充放电使用条件下的散热与冷却。当电池组内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启动压縮机,待温度下降到设定值时,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关闭微型压縮机。下面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单体电池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单体电池的主视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I ;图5是降温结构的立体图6是降温结构的主视剖视图7是降温结构的俯视图8是图6的B-B剖视图9是图8的局部剖视图II;图10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III;图ll是本技术采用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克服现有大功率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温升问题,本专利采用多个3—20mm厚度的单体电池加入用于降温的"冷却网板",通气/液至"冷却网板"内,使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时产生降温的效果。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单体电池,包括壳体9、 3 — 6对单片电池1及其公共的正、负4极板8,以及降温结构2。降温结构2采用通入气体或液体进行冷却。参照图5至图9,降温结构 2包括若干冷却网板21、连接管22、干管23、进出管24和支管4。冷却网板21上端部的左右两 侧设有连接管22,连接管22—端与冷却网板21相通,另一端与干管23相通,干管23与进出管 24相通,冷却网板21的内腔中安装有冷却管或冷却棒25。支管4的两端装有快速接头3,支管4 通过快速接头3与进出管24相连接。在本技术单体电池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冷却网板21安装于每对单片电池1之间。 冷却网板21的两侧粘合有金属箔,用于改善冷却的效果。参照图IO,冷却网板21内腔中设有 冷却管或冷却棒25。冷却管或冷却棒25采用01 —(D5mm的金属管或金属棒。参照图1和图2,壳体9上部安装有测温装置5,测温装置5放置在两只单片电池1中间,与 冷却网板21固定安装在一起。参照图ll,本技术采用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实施例中,包括有8 个单体电池,各单体电池设有公共的正、负电极12和公'共冷却管10,正、负电极12与正、负 极板8各自按极性相连接。公共冷却管10—端通过快速接头3与支管4分别相连接,另一端与外置的压缩机ll相连接,构成微型压縮机ll的气体或液体循环通道,微型压縮机ll用于输送气体或液体对单体电池进行冷却。在本技术采用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中,通常将位于电池组中部的单 体电池的测温装置5的检测信号输出至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即通常采集电池组中温度最高部位 的温度,由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对微型压縮机ll进行控制。下面对本技术采用单体电池的大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使用和工作过程做出说明。 首先,将带有降温结构的单体电池按照电动车要求进行串并联,同时将公共冷却管10通 过快速接头3分别与支管4连接好,公共冷却管10的另一端与微型压縮机11相连接。将位于电 池组中部的测温装置5用引线接至外置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并将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接到压縮 机的丌关控制系统。然后,通过微型压縮机将外界的冷空气或液体输送到降温装置的内部。 电池组在高功率使用时,电池组内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启动压縮机,待 温度下降到设定值时,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关闭微型压縮机,从而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在 高倍率使用条件下的散热与冷却。采用快速接头3,可实现单体电池的快速更换,节约了电池 维护时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 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壳体(9)、若干对单片电池(1)及其公共的正、负极板(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结构(2),所述降温结构(2)包括位于单片电池(1)之间的若干冷却网板(21)、干管(23)和进出管(24),所述冷却网板(21)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一端与所述冷却网板(2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干管(23)相通,所述干管(23)与所述进出管(24)相通,所述冷却网板(21)的内腔中安装有冷却管或冷却棒(25);所述壳体(9)上部安装有测温装置(5),所述测温装置(5)与所述冷却网板(21)固定安装在一起。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降温结构(2)还包括支管 (4),所述支管(4)的两端装有快速接头(3),所述支管(4)通过所述快速接头(3)与进出管(24)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壳体(9)、若干对单片电池(1)及其公共的正、负极板(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结构(2),所述降温结构(2)包括位于单片电池(1)之间的若干冷却网板(21)、干管(23)和进出管(24),所述冷却网板(21)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一端与所述冷却网板(2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干管(23)相通,所述干管(23)与所述进出管(24)相通,所述冷却网板(21)的内腔中安装有冷却管或冷却棒(25);所述壳体(9)上部安装有测温装置(5),所述测温装置(5)与所述冷却网板(21)固定安装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漫左新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