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280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其锌负极的尾部焊接有一条铜箔,该铜箔的长度和金属外壳的内径周长相等,该铜箔将锌负极的最外圈完全包裹,该铜箔的内壁与锌负极的最外圈接触,该铜箔的外壁与金属外壳接触,极组的上方安装有正极集流盘,在正极导电基体的两侧面上附着有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基体的下端与正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正极集流盘与防爆盖焊接固定;负极导电基体的两侧面附着有负极活性物质,负极导电基体的下端与负极集流盘焊接固定,负极集流盘与金属外壳的底部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电池容量和大电流放电的前提下,将其金属外壳设计为负极,盖子设计为正极,符合一般电池的正负极安排,给用户带来方便,不容易出错。(*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型锌镍蓄电池。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动力型圆柱密封镉镍蓄电池、氢镍蓄电池以及本技术所涉及的锌镍碱性蓄电池,为了加大负极吸气面积,降低内压,方便密封的目的,通常镉负极、氢负极和锌负极比镍正极长20-25%,采取负极包住正极的办法。由于负极比正极长,电池外壳就必然与负极相接触,电池外壳成负极,盖子成正极。对于镉镍电池和氢镍电池来说,镉负极和氢负极接触金属外壳,没有任何副作用,相反会带来更多的方便,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而对于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蓄电池来说,锌负极绝对不能和金属外壳相接触,如果接触,锌负极和金属外壳形成微电池会使电池失效。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蓄电池,为了不让锌负极直接与金属外壳接触,形成微电池而使锌溶解产生氢气。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将电池金属外壳设计为正极,电池盖帽设计为负极,同时在金属外壳内壁加一层绝缘层,将金属外壳和锌负极隔开。专利号ZL03267813·4就是采用此种结构,在锌负极最外圈的外面包一层绝缘塑料来隔开锌负极和钢壳,避免其相接触。负极集流盘焊在盖子上,盖子为负极,金属外壳为正极。这种结构存在两个问题因一般常用的镉镍电池、氢镍电池以及锌锰干电池往往是盖子为正极,壳子为负极。用户对这些电池正负极的安排已经习以为常,如果锌镍电池采取盖子为负极,壳子为正极的结构,不符合一般电池的正负极的安排,用户使用起来会很不习惯,容易出错。镍正极和金属外壳的接触完全依靠正极端子的点焊,如果点底工序出现焊接不牢,对于动力型电源来说就是致命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的结构设计,在不影响电池容量和大电流放电的前提下,将其金属外壳设计为负极,盖子设计为正极,符合一般电池的正负极安排,给用户带来方便,不容易出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包括圆柱形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内装有极组和电解液,极组由长条形的镍正极、隔膜、锌负极卷绕构成,锌负极位于外侧,镍正极位于内侧,隔膜位于锌负极与镍正极之间,金属外壳的顶部开口处装有防爆盖,其特征在于锌负极的尾部焊接有一条铜箔,该铜箔的长度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径周长相等,极组装配后,该铜箔将锌负极的最外圈完全包裹,该铜箔的内壁与锌负极的最外圈接触,该铜箔的外壁与金属外壳接触,所述极组的上方安装有正极集流盘,所述镍正极由正极导电基体和正极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活性物质附着在正极导电基体的两侧面上,所述正极导电基体的上端与正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所述正极集流盘与防爆盖的底盘焊接固定;所述极组的下方安装有负极集流盘,所述锌负极由负极导电基体和负极活性物质组成,负极活性物质附着在负极导电基体的两侧面上,所述负极导电基体的下端与负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所述负极集流盘与金属外壳的底部焊接固定。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电池是在锌负极尾部加一条比锌负极宽1毫米至1.5毫米,长度和金属外壳内径周长相等的铜箔。铜箔采用纯铜,在极组卷绕装配时,锌负极外圈紧靠铜箔而铜箔和金属外壳接触,锌负极和金属外壳不能形成微电池。较好的解决了锌负极不直接接触壳子的问题,同时金属外壳又变成了负极,盖子变成了正极,符合一般电池的正负极安排,给用户带来方便,不容易出错。本技术的电池将锌负极的下端面与一个镀锡的负极集流盘焊接固定,负极集流盘再和金属外壳底部焊接固定,镍正极上端与一个镀镍的正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正极集流盘的连接板再和防爆盖的底盘焊接固定,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铜箔和金属外壳接触又和锌负极接触,提高了动力型电池的可靠性。本技术改变了传统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的设计思路。大胆的将锌负极和金属外壳的隔离物由绝缘材料改成镀锡的厚度为0.03毫米至0.06毫米的铜箔,增加了锌负极和金属外壳的导电性;大胆的将正负极的汇流带改成集流盘,由单一的点焊改成多处点焊,增加了正、负极与集流盘的接触面积,所以提高了大电流放电性能和电池的可靠性,有效地利用了电池空间,为提高电池容量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半剖视图;图3是图1中防爆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绝缘密封圈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图1中绝缘隔断圈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正极集流盘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沿B-B剖视图;图8是图6中沿C-C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负极集流盘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是图9中沿D-D剖视图;图11是图9中沿E-E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镍正极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侧视图;图14是本技术锌负极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侧视图;图16是本技术极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编号1绝缘隔断圈2金属外壳3铜箔4负极活性物质 5负极导电基体501负极导电基体与铜箔焊接处6隔膜 7正极活性物质8正极导电基体9焊点((负极导电基体与负极集流盘焊点)10负极集流盘 101圆孔 102突点11焊点(正极导电基体与正极集流盘的焊点)12正极集流盘 121圆孔 122连接板123突点13防爆盖 131小帽 132透气孔133小孔134底盘 135防爆球14绝缘密封圈 15锌负极 16镍正极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本技术是一种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包括圆柱形金属外壳2,金属外壳2内装有极组和电解液,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极组为圆筒形状,极组由长条形的烧结镍正极16、隔膜6、锌负极15卷绕构成,锌负极15位于外侧,镍正极16位于内侧,隔膜6位于锌负极15与镍正极16之间。金属外壳2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防爆盖13,锌负极15的尾部焊接有一条铜箔3,该铜箔3的长度和金属外壳2内径周长相等,极组装配后,该铜箔3将锌负极15的最外圈完全包裹,该铜箔3的内壁与锌负极的最外圈接触,该铜箔的外壁与金属外壳接触,极组的上方安装有正极集流盘12,所述镍正极16由正极导电基体8和正极活性物质7组成,正极活性物质7附着在正极导电基体8的两侧面上,正极导电基体8的上端与正极集流盘12通过多个焊点焊接固定;正极集流盘12有延伸的连接板122,该连接板122与防爆盖13的底盘134焊接固定。极组的下方安装有负极集流盘10,锌负极15由负极导电基体5和负极活性物质4组成,负极活性物质4附着在负极导电基体5的两侧面上,负极导电基体5的下端通过多个焊点9与负极集流盘10焊接固定,负极集流盘10与金属外壳2的底部焊接固定。隔膜6采用有孔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辐射接枝复合膜。正极集流盘12与电池外壳2之间有绝缘隔断圈1。绝缘隔断圈1的作用是防止正极集流盘12在操作或使用过程中和电池金属外壳2相接触造成电池短路。正极集流盘12的材质为镀镍钢片,镀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锈,请参照图6、图7、图8,正极集流盘12冲有圆孔121,通过冲孔而使正极集流盘的一面(焊接面)形成0.5毫米左右的突点123,以便正极集流盘12和正极导电基体8端面牢牢焊接固定。负极集流盘10的材质为镀锡的铜片,镀锡的目的是为了点焊时更牢固可靠;请参照图9、图10、图11,负极集流盘10冲有圆孔101,通过冲孔而使负极集流盘10的一面(焊接面)形成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型圆柱密封锌镍碱性蓄电池,包括圆柱形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内装有极组和电解液,极组由长条形的镍正极、隔膜、锌负极卷绕构成,锌负极位于外侧,镍正极位于内侧,隔膜位于锌负极与镍正极之间,金属外壳的顶部开口处装有防爆盖,其特征在于:锌负极的尾部焊接有一条铜箔,该铜箔的长度和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径周长相等,极组装配后,该铜箔将锌负极的最外圈完全包裹,该铜箔的内壁与锌负极的最外圈接触,该铜箔的外壁与金属外壳接触,所述极组的上方安装有正极集流盘,所述镍正极由正极导电基体和正极活性物质组成,正极活性物质附着在正极导电基体的两侧面上,所述正极导电基体的上端与正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所述正极集流盘与防爆盖的底盘焊接固定;所述极组的下方安装有负极集流盘,所述锌负极由负极导电基体和负极活性物质组成,负极活性物质附着在负极导电基体 的两侧面上,所述负极导电基体的下端与负极集流盘焊接固定,所述负极集流盘与金属外壳的底部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创李中东赵林治查永忠徐松胡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