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867 阅读:5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4
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由多节电池单体互联成的电堆、壳体、电解液以及外部的液泵和管道组成,电堆及电解液均处于壳体之中,电解液在液泵推动下通过管道在壳体和电堆之间不断流动。其中电池单体由镍电极正极、沉积锌的负极集流体和电解液构成,电解液为含锌的碱性溶液。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在液泵推动下通过管道在壳体和电堆之间不断流动。该电池采用一体式结构,彻底解决了电堆中的漏液问题,同时,有效避免了多次充放电过程中从负极脱落的沉积锌在电堆底部不断累积,造成电堆内部流道堵塞、正负电极短接等问题。该电池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防漏液、防堵塞、易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液流电池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化工领域,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矿冶等领域。
技术介绍
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装置,具有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等特点,适合于在非并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场合中作为大规模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设备使用。与通常的全钒液流电池不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127393A)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锌镍单液流电池,该电池采用烧结镍为正极,沉积锌为负极,含锌的碱性溶液为单一电解液,电极之间没有隔膜,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循环寿命高等优点。但该专利技术中,电池采用通常的液流电池或燃料电池的夹层式结构时,电堆通过电极板上的螺杆与螺母夹紧固定,因此漏液现象难以避免。此外,从负极脱落的沉积锌易在电堆底部累积,堵塞溶液流道,电堆的清理维护较为困难。本技术则采用一体式结构,没有外部储液罐,电堆及电解液均处于壳体之中,彻底解决了电堆中的漏液问题,同时,有效避免了多次充放电过程中从负极脱落的沉积锌在电堆底部不断累积,造成电堆内部流道堵塞、正负电极短接等问题。该电池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防漏液、防堵塞、易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漏液、防堵塞、易维护的一体式单液流电池的方法和装置。本技术电池包括20 100节电池单体互联成的电堆1、壳体2、电解液3以及外部的液泵4和管道5 ;电堆I及电解液3均处于壳体2之中,电解液3在液泵4推动下通过管道5在壳体2和电堆I之间不断流动;电堆I放置在电堆架6上,通过隔板7固定在壳体2之中,电堆I的正、负电极与壳体2顶部对应的正极极柱8、负极极柱9相连;隔板7底部略低于电堆I底部,其顶部略高于电堆I顶部,使电堆I完全浸入电解液3中;壳体2内部,在隔板7的外侧有引液槽11和混流室12,引液槽11与混流室12通过分液隔板13完全隔离,电解液3出口位于引液槽11的底部,电解液3入口位于混流室12顶部;混流室12的两侧分布3 9个不完全隔离的挡板14,使电解液3在液泵4作用下进入混流室12遇到挡板14后往复折返,发生湍流,使电解液3流动趋向均匀。本技术的在壳体2的顶部有安全排气阀10。本技术将预先组装好的电堆I放入壳体2中,将电堆I中每个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与壳体2顶部对应的正、负电极极柱8焊接相连;由壳体2顶部的安全排气阀10开口注入电解液3,电解液3液面漫过隔板7,使电堆I完全浸没在电解液3中;启动液泵4,从弓丨液槽11的底部吸取电解液3,再从混流室12的顶部泵入;电解液3进入混流室12后,遇到挡板14阻挡,经几次折返后,从电堆I底部向上流动,由电堆I顶部溢出流回引液槽11,电池进入工作状态。本技术采用了一体式结构,将普通液流电池的储液罐与电堆合为一体,克服了常用夹层式结构电堆工艺复杂、易漏液等缺点,具有制造工艺简单、防漏液、防堵塞、易维护、成本低等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堆,2.壳体,3.电解液,4.液泵,5.管道,6.电堆架,7.隔板,8.正极极柱,9.负极极柱,10.安全排气阀,11.引液槽,12.混流室,13.分液隔板,14.挡板,15.沉积锌。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电池由20节电池单体互联成的电堆1、壳体2、电解液3以及外部的液泵4和管道5组成;电堆I放置在电堆架6上,通过隔板7固定在壳体2之中,电堆I中每个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分别与壳体2顶部对应的正、负电极极柱8焊接相连;在隔板7的外侧有引液槽11和混流室12,二者通过分液隔板13完全隔离,电解液3出口位于引液槽11的底部,电解液3入口位于混流室12的顶部;混流室12的两侧分布3个不完全隔离的挡板14。由壳体2的顶部安全排气阀开口注入电解液,电解液3液面漫过挡板7,使电堆I完全浸没在电解液3中,装上安全排气阀,电堆处于半封闭状态;启动液泵4,从引液槽11的底部吸取电解液3,再从混流室12的顶部泵入;电解液3进入混流室12后,遇到挡板14阻挡,经几次折返后,趋向均匀,从电堆I底部向上流动,穿过电堆I内部流道,由电堆I顶部溢出流回引液槽11,电池进入工作状态。充电时,电解液3中的锌离子在负极上被还原,生成金属锌沉积;放电时,在负极上的沉积锌被氧化,发生金属锌的溶解。在充电过程中当金属锌沉积量较大时,沉积锌与电极表面结合力下降,发生脱落,由于密度较大,且受到电解液流动影响,这部分沉积锌从电堆I的流道内脱离,落到电池壳体2的底部,不影响电解液3在电堆I内部的流动。此外,由于采用了一体式结构的壳体2,电池不存在漏液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括20~100节电池单体互联成的电堆(1)、壳体(2)、电解液(3)以及外部的液泵(4)和管道(5);电堆(1)及电解液(3)均处于壳体(2)之中,电解液(3)在液泵(4)推动下通过管道(5)在壳体(2)和电堆(1)之间不断流动;电堆(1)放置在电堆架(6)上,通过隔板(7)固定在壳体(2)之中,电堆(1)的正、负电极与壳体(2)顶部对应的正极极柱(8)、负极极柱(9)相连;隔板(7)的底部略低于电堆(1)的底部,其顶部略高于电堆(1)的顶部,使电堆(1)完全浸入电解液(3)中;壳体(2)内部,在隔板(7)的外侧有引液槽(11)和混流室(12),引液槽(11)与混流室(12)通过分液隔板(13)完全隔离,电解液(3)出口位于引液槽(11)的底部,电解液(3)入口位于混流室(12)的顶部;混流室(12)的两侧分布3~9不完全隔离的挡板(14),使电解液(3)在液泵(4)作用下进入混流室(12)遇到挡板(14)后往复折返,发生湍流,使电解液(3)流动趋向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锌镍单液流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括20 100节电池单体互联成的电堆(I)、壳体⑵、电解液(3)以及外部的液泵⑷和管道(5);电堆⑴及电解液(3)均处于壳体⑵之中,电解液⑶在液泵⑷推动下通过管道(5)在壳体⑵和电堆⑴之间不断流动;电堆⑴放置在电堆架(6)上,通过隔板(7)固定在壳体⑵之中,电堆⑴的正、负电极与壳体(2)顶部对应的正极极柱(8)、负极极柱(9)相连;隔板(7)的底部略低于电堆(I)的底部,其顶部略高于电堆(I)的顶部,使电堆⑴完全浸入电解液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程程杰谢自立文越华徐艳曹高萍杨裕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七一部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