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包括正极板、第一框板、第二框板、负极板和离子膜,离子膜位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之间,正极板、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负极板依次固定连接,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均开设有流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具有防止外界液体泄漏,提高使用寿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流电池用单电池
本技术属于一种能量存储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用单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在电堆装堆时,先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各部分进行组装拼接,由于单电池的各组成部分为独立体,在装堆时,将装堆后的多个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再利用外界锁紧力进行锁紧。由于在使用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出现热胀冷缩,易出现锁紧力不够或锁紧力得不到补偿,从而使得电解液由流道孔进入电池后,容易从各部分相拼接的间隙泄漏,降低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外界液体泄漏,提高使用寿命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包括正极板、第一框板、第二框板、负极板和离子膜,离子膜位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之间,正极板、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负极板依次固定连接,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均开设有流道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各组成部分先固定,消除了各部分之间的间隙,从而无需外界的锁紧力来消除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各部分相连接处的间隙,保证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密封作用,提高了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板可以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一毡层,第一框板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租层位于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极板,方便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充放电;设有第一毡层,为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内正电解液的反应提供场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板可以包括第二极板和第二毡层,第二框板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毡层位于第二容置腔内。设有第二极板,方便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充放电;设有第二毡层,为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内负电解液的反应提供场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毡层和第二毡层均可以为碳毡和/或石墨毡,由此,保证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内部电解液反应的正常进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材质均为超导电塑料,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均为绝缘体。由此,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的材质均为超导电塑料,利于单电池内部电阻的减小,提高充放电能效比;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均为绝缘体,有效地防止了正极板与负极板的短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板的外侧固定有第三租层,第三租层和第一框板分别位于第一极板相对的两侧。设有第三毡层,减小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之间电传导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提高了本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充放电的效能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极板的外侧固定有第四毡层,第四毡层和第二框板分别位于第二极板相对的两侧。设有第四毡层,减小了液流电池用单电池之间电传导过程中的 接触电阻,提高了本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充放电的效能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框板与第一毡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框板与第二毡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设有第三毡层和第四毡层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包括正极板1、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负极板4和离子膜5,离子膜5位于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之间,正极板1、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和负极板4依次固定连接,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上均开设有流道孔,即第一框板2上开设有进出流道孔,第二框板2上开设有进出油道孔;由第一框板2上的进油道孔进入的电解液经过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后,再由第二框板2上的出油道孔流出;由第二框板3上的进油道孔进入的电解液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后,再由第三框板3上的出油道孔流出。为了保证正极板1、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和负极板4的固定,将四者进行热压处理固定为一体密封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不,正极板I包括第一极板11和第一租层12,第一框板2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毡层12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一毡层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框板2的厚度,使得第一毡层12与离子膜5紧密贴合。负极板4包括第二极板41和第二毡层42,第二框板3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毡层42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毡层4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框板3的厚度,使得第二毡层42与离子膜5紧密贴合。第一毡层12和第二毡层42均为碳毡和/或石墨毡。第一极板11和第二极板41的材质均为超导电塑料,超导电塑料提高了导电性能,减少了单电池自身的电阻,提高了单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均为绝缘体,防止单电池自身两极短路。如图4和图5所不,第一极板11的外侧固定有第三租层6,第三租层6和第一框板2分别位于第一极板11相对的两侧,第三毡层6在第一毡层12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整个第一毡层12。第二极板41的外侧固定有第四毡层7,第四毡层7和第二框板3分别位于第二极板41相对的两侧,第四毡层7在第二毡层42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整个第二毡层42。由此,保证了单电池内的电量能够有效地传导至下一单电池,提高了单电池的充放电能力。第三毡层6和第四毡层7分别通过热压处理固定在第一极板11和第二极板41的外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板(1)、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负极板(4)和离子膜(5),所述离子膜(5)位于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之间,所述正极板(1)、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和负极板(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上均开设有流道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板(I)、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负极板(4)和离子膜(5),所述离子膜(5)位于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之间,所述正极板(I)、第一框板(2)、第二框板(3)和负极板(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板(2)和第二框板(3)上均开设有流道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I)包括第一极板(11)和第一毡层(12),所述第一框板(2)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毡层(12)位于第一容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电池用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板(4)包括第二极板(41)和第二毡层(42),所述第二框板(3)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毡层(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廷志,
申请(专利权)人:云廷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