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钒电池液流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6158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钒电池液流框,设置有通道、液口和液孔,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液流框的中部设置有多孔电极,所述多孔电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液流道、第二液流道、第三液流道和第四液流道,所述第三液流道和第四液流道以多孔电极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计为受力面积更大的长椭圆形状,使得其承受电解液进入的时候受到更小的压力,可以有效的减轻钒电池所用泵的消耗,并且通过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孔和进液孔,使得电解液与多孔电极接触的时候更加的平衡和均匀,增强钒电池的平衡性和均匀性,简单有效,十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钒电池
,具体为一种钒电池液流框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电池,是采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作为正负极电解液,由外部泵驱动电解液在储液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电解液在电堆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完成充放电过程的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由电堆、电解液和管路系统组成,电堆包括隔膜、液流框、电极、双极板等。电解液反复在储液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其中必然要经过液流框,液流框在电堆中起到密封、规范电解液在电堆中流动方式的作用,由于液流框是电堆的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全钒液流电池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目前,现有技术中液流框的问题有:1、进液口大部分设计为圆形口,在泵带动电解液从进液口流入时,压力偏大,导致泵所消耗的能量也增多;2、现有技术中进液孔和出液孔通常设计为一组,这种设计很难保持其与多孔电极之间流通的平衡性和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钒电池液流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钒电池液流框,设置有通道、液口和液孔,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液流框的中部设置有多孔电极,所述多孔电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液流道、第二液流道、第三液流道和第四液流道,且所述第一液流道和第二液流道以多孔电极为中心呈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三液流道和第四液流道以多孔电极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端板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设置于多孔电极一侧的端板上,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设置于多孔电极另一侧的端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设置为椭圆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在液流框的一条对角线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在液流框的另一条对角线处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液流道的侧壁通过若干第一导流管与第三液流道相连,且所述第一液流道的一端与第一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液流道远离第一导流管的一侧通过若干进液孔与多孔电极相连,所述第二液流道的侧壁通过若干第二导流管与第四液流道相连,且所述第二液流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液口相连,所述第四液流道远离第二导流管的一侧通过若干出液孔与多孔电极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所述进液孔和出液孔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计为受力面积更大的椭圆形状,使得其承受电解液进入的时候受到更小的压力,可以有效的减轻钒电池所用泵的消耗,并且通过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孔和进液孔,使得电解液与多孔电极接触的时候更加的平衡和均匀,增强钒电池的平衡性和均匀性,简单有效,十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流框、2第一进液口、3第二出液口、4第二进液口、5第一出液口、6第一液流道、7第二液流道、8第一导流管、9第三液流道、10第二导流管、11第四液流道、12进液孔、13出液孔、14多孔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钒电池液流框,设置有通道、液口和液孔,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液流框1的中部设置有多孔电极14,多孔电极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端板,端板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液口2、第一出液口5、第二进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3,第一进液口2和第二进液口4设置于多孔电极14一侧的端板上,第一出液口5和第二出液口3设置于多孔电极14另一侧的端板上,第一进液口2和第一出液口5在液流框1的一条对角线处对应设置,第二进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3在液流框1的另一条对角线处对应设置,第一进液口2、第一出液口5、第二进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3均设置为椭圆形状,椭圆形状的设计可以使得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有效面积变大,在钒电池所用泵带动电解液进入液流道时,使得压力减小,从而减轻泵所需要的消耗。端板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液流道6、第二液流道7、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且第一液流道6和第二液流道7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镜像设置,且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对称设置。第一液流道6的侧壁通过若干第一导流管8与第三液流道9相连,且第一液流道6的一端与第一进液口2相连,第三液流道9远离第一导流管8的一侧通过若干进液孔12与多孔电极14相连,第二液流道7的侧壁通过若干第二导流管10与第四液流道11相连,且第二液流道7的一端与第一出液口5相连,第四液流道11远离第二导流管10的一侧通过若干出液孔13与多孔电极14相连,第一导流管8和第二导流管10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多个导流管的设计,也使得电解液在液流道中流动时更加均衡,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均设置有不少于两个,通过开设的多个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能够在电解液经过液流框1接触到多孔电极14时,使得接触时的面积增多,更加均匀,从而将钒电池的平衡性和均匀性更好的提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钒电池液流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钒电池液流框,设置有通道、液口和液孔,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1)的中部设置有多孔电极(14),所述多孔电极(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液流道(6)、第二液流道(7)、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且所述第一液流道(6)和第二液流道(7)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钒电池液流框,设置有通道、液口和液孔,液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液孔包括进液孔(12)和出液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1)的中部设置有多孔电极(14),所述多孔电极(1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液流道(6)、第二液流道(7)、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且所述第一液流道(6)和第二液流道(7)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三液流道(9)和第四液流道(11)以多孔电极(14)为中心呈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钒电池液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液口(2)、第一出液口(5)、第二进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3),所述第一进液口(2)和第二进液口(4)设置于多孔电极(14)一侧的端板上,所述第一出液口(5)和第二出液口(3)设置于多孔电极(14)另一侧的端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钒电池液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2)、第一出液口(5)、第二进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3)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权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泓能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