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2835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一号不锈钢瓶和二号不锈钢瓶,它们与铝壳电池组成一个密封性测试系统。该密封性测试系统的原理是根据流量检测原理来设计的。一号不锈钢瓶内有甘油,外有透明管,甘油不易挥发,在测试密封性的过程中,甘油不易被空气带走,确保空气的洁净度,漏气时,可在透明管观察到气泡;二号不锈钢瓶内为空,起到过渡作用,确保在一号不锈钢瓶中的甘油不慎由空气带入二号不锈钢瓶内的情况下,甘油不会再从二号不锈钢瓶中由空气带入电池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护电池不与测试液体直接接触,还可实现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的全检工作,减少密封不良品,同时还能及时对密封不良品作返修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生产辅助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功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成为电动车用电池的理想电源。电池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要求电池内部与外界隔绝,故应确保电池的密封性。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201110244753提出了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密封性正压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升降装置下降与基座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密闭空间里放入电池单体,该方法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确保密闭空间密封性良好,否则容易出现误判漏气的情况;检测容器为透明筒体,材料很可能是玻璃,如果正压气源很大,使得密闭空间压强迅速升高,不排除有爆炸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该专利技术使用了较多辅助装置:如气缸,连接杆,弹簧,密封容器,容器盖等,结构复杂不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容量复杂电芯结构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这种工装夹具可以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封口工序结束后,实现对所有电池进行全检,主要检测激光焊接后的电池密封性,筛选出的密封性不合格电池应返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包括一号不锈钢瓶和二号不锈钢瓶,所述一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和不锈钢盖子,所述不锈钢缸体内装甘油,所述不锈钢盖子固定在不锈钢缸体之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不锈钢盖子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设置于不锈钢缸体体内部的管道,所述管道没入所述甘油中,所述不锈缸体外侧设置有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不锈钢体内部相通且分别处于所述甘油液面以上和以下;所述二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和不锈钢盖子,所述二号不锈钢瓶的不锈钢缸体内部为空,所述二号不锈钢瓶的不锈钢盖子固定在所述二号不锈钢瓶的不锈钢缸体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二号不锈钢瓶的不锈钢盖子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一号不锈钢瓶的出气口与所述二号不锈钢瓶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不锈钢盖子固定在不锈钢缸体之上且二者之间通过密封垫密封。所述进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连接气管接头。所述管道包括过渡管件和与之连接的细软管,所述过渡管件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所述细软管插入所述甘油中且插入所述透明管下端。所述透明管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直角管接头和下直角管接头连接所述不锈钢缸体内部。所述不锈钢缸体A内有甘油,甘油不易挥发,在测试密封性的过程中,甘油不易被空气带走,确保空气的洁净度;所述不锈钢缸体A与不锈钢盖子A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二号不锈钢瓶起到过渡的作用,可保证即使在一号不锈钢瓶中的甘油不慎被空气带入二号不锈钢瓶的情况下,二号不锈钢瓶内的甘油也不会随气体流入电池腔内。它们与铝壳电池组成一个密封性测试系统。该密封性测试系统的原理是根据流量检测原理来设计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一种间接测密封性的装置,这种间接的方式可保护电池不与测试液体直接接触,测试完成的电池不需进行任何处理即可下转到下一工序;2.通过使用本技术,可实现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的全检工作,减少甚至杜绝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密封不良品,同时还能及时对密封不良品作返修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号不锈钢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不锈钢盖子A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与铝壳电池C组成一个密封性测试系统,一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A1和不锈钢盖子A2,不锈钢缸体A1内装甘油A12,不锈钢盖子A2固定在不锈钢缸体A1之上且二者之间通过A3密封,不锈钢盖子A2上设置有进气口A21、进气口A22和出气口A23,进气口A21连接设置于不锈钢体A1内部的管道A11,管道没入甘油A12中,不锈缸体A1外侧设置有透明管A13,透明管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不锈钢体A1内部相通且分别处于甘油液面以上和以下;二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B1和不锈钢盖子B2,不锈钢缸体B1内部为空,不锈钢盖子B2固定在不锈钢缸体B1上且二者之间通过B3密封,不锈钢盖子B2上设置有进气口B21和出气口B22;出气口A23与进气口B21相连通。进气口A21、进气口A22和出气口A23上分别连接气管接头A21’,气管接头A22’,气管接头A23’;进气口B21和出气口B22上分别连接气管接头B21’和气管接头B22’。管道A11包括过渡管件A111和与之连接的细软管A112,过渡管件A111与进气口A21相连,细软管A112插入甘油A12中且插入透明管A13下端。透明管A13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直角管接头A131和下直角管接头A132连接不锈钢缸体A1内部。下面简单说明该系统的原理:进气口A21通过过渡管件A111与细软管A112连接,细软管A112没入甘油A12并连通至透明管A13;而不锈钢缸体B1为空,起到过渡的作用,它能防止甘油随空气进入到电池内腔。在测试开始阶段,进气口A21和进气口A22同时进气,同时进气的目的是尽快让该装置内部所有腔体快速达到气压平衡,气压平衡后,关闭进气口A22,保留进气口A21,此时进入真正的正压测试阶段,如果电池密封性良好,则内部腔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进气口A21不发生气体流动,从透明管处观察,无变化;如果电池存在漏气现象,即内部腔体通过漏气孔与大气相连,内部腔体气压不平衡,进气口A21会发生气体流动,从透明管处可看到冒泡(冒泡的速度与漏气孔大小成正比关系)。后序对测出密封性不合格的电池进行返修或者报废工作。本技术中各部件的连接应保证密封性良好,优选地,不锈钢缸体与不锈钢盖子之间使用螺栓连接,各管件之间使用焊接、螺纹连接或套接等能够保证足够密封性能的连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另外,细软管要求管径越小越好,因为它关系到电池密封性测试的精确度,优选的,所述细软管可选用采血针管,方便日后的采购及更换。当然应意识到,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因此,尽管本技术已经参照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意并不是使具新颖性的设备由此而受到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不锈钢瓶和二号不锈钢瓶,所述一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A1)和不锈钢盖子(A2),不锈钢缸体(A1)内装甘油(A12),不锈钢盖子(A2)固定在不锈钢缸体(A1)之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不锈钢盖子(A2)上设置有进气口(A21)、进气口(A22)和出气口(A23),所述进气口(A21)连接设置于不锈钢体(A1)内部的管道(A11),所述管道没入所述甘油(A12)中,所述不锈缸体(A1)外侧设置有透明管(A13),所述透明管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不锈钢体(A1)内部相通且分别处于所述甘油液面以上和以下;所述二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B1)和不锈钢盖子(B2),所述不锈钢缸体(B1)内部为空,不锈钢盖子(B2)固定在所述不锈钢缸体(B1)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不锈钢盖子(B2)上设置有进气口(B21)和出气口(B22);出气口(A23)与进气口(B2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不锈钢瓶和二号不锈钢瓶,所述一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A1)和不锈钢盖子(A2),不锈钢缸体(A1)内装甘油(A12),不锈钢盖子(A2)固定在不锈钢缸体(A1)之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不锈钢盖子(A2)上设置有进气口(A21)、进气口(A22)和出气口(A23),所述进气口(A21)连接设置于不锈钢体(A1)内部的管道(A11),所述管道没入所述甘油(A12)中,所述不锈缸体(A1)外侧设置有透明管(A13),所述透明管竖直设置,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不锈钢体(A1)内部相通且分别处于所述甘油液面以上和以下;所述二号不锈钢瓶包括不锈钢缸体(B1)和不锈钢盖子(B2),所述不锈钢缸体(B1)内部为空,不锈钢盖子(B2)固定在所述不锈钢缸体(B1)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不锈钢盖子(B2)上设置有进气口(B21)和出气口(B22);出气口(A23)与进气口(B2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铝壳电池正压密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林朱小兵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