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洪德专利>正文

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625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其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不少于一级的活动缸体,每级缸体内都有活塞,每个活塞的下方为上行腔,每个活塞的上方为反向腔,活塞柱的下端与末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在活动缸体上有反向油路通道,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上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内的反向腔上部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解决了现有液压缸的活塞柱伸出距离受限制和活塞柱伸出或收缩速度较慢的问题,能实现活塞柱的长距离伸出,并且能实现活塞柱快速伸出或收缩,从而增强了液压缸的适用性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液压缸,是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二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柱和活塞, 一般只有一个活塞,且伸出时通过高压液 使活塞伸出做功,而收縮时靠自重回位,这样就存在以下问题活塞伸出距离受限制较多, 活塞伸出或收縮速度较慢。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其活塞柱伸出 距离受限制较少、活塞柱伸出或收縮速度较快。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其包括 缸体、活塞柱和活塞,而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不少于一级的活动缸体,每级缸体内都有活 塞,每个活塞的下方为上行腔,每个活塞的上方为反向腔,活塞柱的下端与末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在活动缸体上有反向油路通道,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上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内的反向腔上部相通,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下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外的反向腔下部相通;在固定缸体的下部接通有上行油路管并与上行腔连通,在固定缸体的上部接通有反向油路管并与反向腔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缸体可包括固定缸体和活动缸体,只有一级活动缸体即末级活动缸体,末级 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固定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 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 或者,上述缸体可包括固定缸体和二级活动缸体,该二级活动缸体包括中级活动 缸体和末级活动缸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中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 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中级活动缸 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固定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 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 在上述活动缸体上可有不少于二个对称分布的反向油路通道。 在上述活动缸体上可有四个对称分布的反向油路通道。 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解决了现有液压缸的活塞柱伸出距离受限制和活塞柱伸 出或收縮速度较慢的问题,能实现活塞柱的长距离伸出,并且能实现活塞柱快速伸出或收 縮,从而增强了液压缸的适用性和性能。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附图3为附图1的B-B向剖视结构。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C-C向剖视结构。附图6为附图4的D_D向剖视结构。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活塞柱,2为固定缸体,3为活塞,4为上行腔,5为反向腔,6为末级活动缸体,7为上行油路孔,8为反向油路通道,9为上行油路管,10为反向油路管,ll为中级活动缸体。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至6所示,该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柱1和活塞3,缸体包括固定缸体2和不少于一级的活动缸体,每级缸体内都有活塞3,每个活塞3的下方为上行腔4,每个活塞3的上方为反向腔5,活塞柱1的下端与末级活动缸体6内的活塞3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末级活动缸体6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3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3上有上行油路孔7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4连通;在活动缸体上有反向油路通道8,该反向油路通道8的上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内的反向腔5上部相通,该反向油路通道8的下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外的反向腔5下部相通;在固定缸体2的下部接通有上行油路管9并与上行腔4连通,在固定缸体2的上部接通有反向油路管10并与反向腔5连通。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3所示,与上述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的缸体包括固定缸体2和活动缸体,只有一级活动缸体即末级活动缸体6,而末级活动缸体6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3上有上行油路孔7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4连通。其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活塞柱1上行时,通过上行滑油路管9向上行腔4内注入高压液,而反向油路管IO处于向外排卸高压液状态,从而使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和末级活动缸体6内的活塞3都向上运行而带动活塞柱1伸出;当需要活塞柱1反向下行时,通过反向油路管10向反向腔5内注入高压液,而上行滑油路管9处于向外排卸高压液状态,从而使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和末级活动缸体6内的活塞3都向下反向运行而带动活塞柱1收縮。实施例2 :如附图1至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4至6所示,实施例2的缸体包括固定缸体2和二级活动缸体,该二级活动缸体包括中级活动缸体11和末级活动缸体6 ;末级活动缸体6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中级活动缸体11内的活塞3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3上有上行油路孔7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4连通;中级活动缸体11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3上有上行油路孔7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4连通。其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活塞柱1上行时,通过上行滑油路管9向上行腔4内注入高压液,而反向油路管IO处于向外排卸高压液状态,从而使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中级活动缸体11内的活塞3和末级活动缸体6内的活塞3都向上运行而带动活塞柱1伸出;当需要活塞柱l反向下行时,通过反向油路管10向反向腔5内注入高压液,而上行滑油路管9处于向外排卸高压液状态,从而使固定缸体2内的活塞3、中级活动缸体11内的活塞3和末级活动缸体6内的活塞3都向下反1收縮。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在上述活动缸体上可有不少于二个对称分布的反向油路通道8,如附图1至6所示,在活动缸体上最好有四个对称分布的反向油路通道8。 在本专利技术中活动缸体的级数越多,活塞柱1的伸出或收縮的距离受限制就越少,活塞柱1的伸出或收縮的速度就越快。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权利要求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柱和活塞,其特征在于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不少于一级的活动缸体,每级缸体内都有活塞,每个活塞的下方为上行腔,每个活塞的上方为反向腔,活塞柱的下端与末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在活动缸体上有反向油路通道,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上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内的反向腔上部相通,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下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外的反向腔下部相通;在固定缸体的下部接通有上行油路管并与上行腔连通,在固定缸体的上部接通有反向油路管并与反向腔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其特征在于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活动 缸体,只有一级活动缸体即末级活动缸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即固 定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 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其特征在于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二级 活动缸体,该二级活动缸体包括中级活动缸体和末级活动缸体;末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活塞双向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柱和活塞,其特征在于缸体包括固定缸体和不少于一级的活动缸体,每级缸体内都有活塞,每个活塞的下方为上行腔,每个活塞的上方为反向腔,活塞柱的下端与末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末级活动缸体的下端与其下一级活动缸体内的活塞固定在一起或成为一体并在该活塞上有上行油路孔将上下缸体的上行腔连通;在活动缸体上有反向油路通道,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上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内的反向腔上部相通,该反向油路通道的下部进出口与活动缸体外的反向腔下部相通;在固定缸体的下部接通有上行油路管并与上行腔连通,在固定缸体的上部接通有反向油路管并与反向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德王新愚
申请(专利权)人:徐洪德王新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