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51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其组成包括固定为一体的上管吊、下管吊,所述上管吊的下端面和下管吊的上端面具有对应的纵向槽,所述的上、下管吊所对应的纵向槽构成了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原有制动管路的接头,使列车管、总风管、生活用风管、空气弹簧用风管、吹尘管、制动用风管尽可能的使用足够长的不锈钢管拼装成为一个整体,然后于车体整体连接,实现了制动管路的模块化管排,使制动管路的装配、调试与现场安装分离,缩短了现场安装的工期,并且使整个车下布局简洁,线条流畅,视觉美观,同时安全性能大大增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属于轨道车辆制动管路固定

技术介绍
制动管路为车下悬挂件,是气路的传播通道,同时,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制动管路包括列车管、总风管、生活用风管、空气弹簧用风管、吹尘管、制动用风管。目前,这些管路均采用现场车下逐根装配、安装并调试,延长了现场装配的工期,由于管路散装在车底,使得车下布局杂乱,车下到处都是管路和接头,增加漏风点、故障点,其安全性能较差;对于车架较低轨道车而言,其车下空间狭小,不利于进行管路装配、安装及调试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实现了模块化管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组成包括固定为一体的上管吊、下管吊,所述上管吊的下端面和下管吊的上端面具有对应的纵向槽,所述的上、下管吊所对应的纵向槽构成了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减少原有制动管路的接头,使列车管、总风管、生活用风管、空气弹簧用风管、吹尘管、制动用风管尽可能的使用足够长的不锈钢管拼装成为一个整体,然后于车体整体连接,实现了制动管路的模块化管排,使制动管路的装配、调试与现场安装分离,缩短了现场安装的工期,并且使整个车下布局简洁,线条流畅,视觉美观,-->同时安全性能大大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如图1所示,本技术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其组成包括固定为一体的上管吊1、下管吊2,上管吊1的下端面和下管吊2的上端面具有对应的纵向槽11、12,上管吊1、下管吊2所对应的纵向槽11、12构成了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3。本实施例中,上管吊1、下管吊2通过螺栓4固定为一体。如图1所示,上管吊1的下端面和下管吊2的上端面各具有对应的六条纵向槽,这总共的十二条纵向槽构成六条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从右向左依次容列车管、总风管、生活用风管、空气弹簧用风管、吹尘管、制动用风管置于其中。本例中,本技术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在通过两端的长螺栓5于车体相连,这样可以保证同批车的管排一致性,于车体连接简单,方便操作,便于检修,使得安装起来更快捷、方便。模块化管排可以改变生产工艺的提高,基本上都要在车下实现预组装,来缩短生产周期,整体组装上车,这样既美观,也节约空间。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多批车上应用,效果非常好,因此该管排在以后的生产中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组成包括固定为一体的上管吊、下管吊,所述上管吊的下端面和下管吊的上端面具有对应的纵向槽,所述的上、下管吊所对应的纵向槽构成了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管路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组成包括固定为一体的上管吊、下管吊,所述上管吊的下端面和下管吊的上端面具有对应的纵向槽,所述的上、下管吊所对应的纵向槽构成了容制动管路置于其中的纵向通道。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峰印建明王乐雨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