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先明专利>正文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35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了适当增加晒青与摊放时间、适度偏老杀青、适度提高芽叶细胞破碎率、干燥后期适度低温和延长干燥时间等办法,使茶叶中的多种微量芳香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以较多的保留,为形成韵味十足、高长持久的香气提供条件,产生一系列类似兰花花香的物质,进而形成特有的“兰花香”型绿茶,茶叶外形卷曲成螺,色泽绿润,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兰花香明显,叶底嫩绿明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是一种生产具有兰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享有国饮之称。绿茶因其独特的香味和防癌降脂等保健 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年国内消费量递增5%,国外以高于每年20%的速度 递增。近年来,人们对纯天然、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质量好的、真正达到三绿香高的绿 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走俏,供不应求。 目前国外生产绿茶的国家主要是日本,近年来越南开始从中国引进设备和技术生 产绿茶。国际绿茶市场上中国绿茶一直以超过80%的比例处于垄断地位。国外绿茶加工及 研究水平最高的是日本,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蒸青绿茶,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蒸汽杀青、连 续作业,从茶园管理到采摘全部机械化,加工上已实现全程电脑控制。其缺点是品种单一、 在香气和滋味上不突出。 目前我国绿茶加工水平高的主要是安徽、江浙等传统绿茶产区,研究的重点是如 何实现加工机械化、清洁化和标准化,产品特点为三绿一高即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 色泽三绿,香气高,目前已研制出比较适合当地生产的绿茶配套工艺和设备,其缺点是缺乏 对特色香型绿茶的开发研究。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清香型绿茶机械化和标准化 生产工艺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四川省绿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但这一成果 仅适用于中低档绿茶生产,对高档名优绿茶生产不适应,且产品香型仍显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茶叶具有兰花香型,以弥补现有技术 的不足。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40-80分钟日光萎凋,移 至室内摊放8-12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 5 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 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8_10% ;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 120-14(TC,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 ;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 型,揉捻时间10-20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0-30% ;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 115-125t:,摊叶厚度l-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 锅温120-100°C ,炒制3-5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25-35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 干后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105-115t:,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X左右;将烘干后 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0°C ,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15% , 下锅摊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C ,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 烘至含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适当增加晒青与摊放时间、适度偏老杀青、适度提3高芽叶细胞破碎率、干燥后期适度低温和延长干燥时间等办法,使茶叶中的多种微量芳香 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以较多的保留,为形成韵味十足、高长持久的香气提供条件,产生一系 列类似兰花花香的物质,进而形成特有的兰花香型绿茶,茶叶外形巻曲成螺,色泽绿润, 汤色绿明,滋味醇和鲜爽,兰香明显,叶底嫩绿明亮。提高了绿茶品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 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6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9-11小时,鲜叶摊放厚 度1. 5 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9. 9% ;将 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TC,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 重率28.2% ;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5分钟,加压为先无压5分 钟一轻压5分钟一无压5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6% ;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 115-125t:,摊叶厚度l-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 锅温120-10(TC,炒制3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30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干后 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ll(TC,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X左右;将烘干后叶料放入 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TC,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_15%,下锅摊 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C ,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烘至含 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40-8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8-12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5~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8-10%;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0-20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0-30%;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115-125℃,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锅温120-100℃,炒制3-5分钟后加大振动频率,炒制约25-35分钟,含水量40%左右;将炒干后的叶料放入烘干机,温度105-115℃,摊叶厚度2-3cm,烘至含水量30%左右;将烘干后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二次炒干,锅温100-80℃,炒制40-45分钟,含水率10-15%,下锅摊晾;最后,将叶料放入烘干机复烘,进叶口温度80-60℃,摊叶厚度2cm,烘时10分钟,烘至含水率5%,得到成品绿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是将鲜叶在春季下午进行40-80分钟日光萎凋,移至室内摊放8-12小时,鲜叶摊放厚度1.5~2cm,摊放程度为青草气散失,叶色变暗,出现生苹果香气,鲜叶减重率8-10%;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分钟,杀青后鲜叶减重率28.2%;将杀青后鲜叶放入揉捻机揉捻成型,揉捻时间10-20分钟,揉捻叶细胞破碎率20-30%;揉捻后投入烘干机进行初烘,温度115-125℃,摊叶厚度1-2cm,烘至含水量50%左右;将初烘后的叶料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锅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先明辜义洪张敬慧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赵先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