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纽约大学专利>正文

肽在早期检测分枝杆菌疾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487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发展成临床诊断性疾病之前的Mtb感染者体内存在早期抗体,因而鉴定出一些由结核分枝杆菌分泌的蛋白和糖蛋白抗原为“早期”Mtb抗原。鉴定到了这些早期Mtb抗原的含表位的肽片段,尤其是88kDa分泌蛋白、GlcB(序列识别号:106)和Mtb抗原MPT51(序列识别号:107)。这些肽及其突变体、包括一种或多种肽的两个或多个重复片段的肽多聚体、包括早期Mtb抗原性蛋白质、肽或二者的融合多肽都可用于宿主中早期TB的快速免疫检测中。优选的免疫测定方法是检测宿主尿液中的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抗原组合物、试剂盒和用于检测早期Mtb抗体的方法。抗原性蛋白质和肽也可用于疫苗组合物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和医药领域,涉及快速的早期检测人类分枝杆菌疾病的方法,它是基于检测是否存在针对特别“早期”的分枝杆杆菌蛋白抗原及其反应性表位的抗体,所述抗原及其表位的这种用途从前并没有被发现。对于这种抗体的检测是依赖于经选择的分枝杆菌蛋白、它的肽或融合多肽(肽多聚体、聚合蛋白),从而使得TB的诊断能比目前还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筛选TB易感人群的替代标记物,这些易感人群尤其是感染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
技术介绍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随后的十年期间会出现大约9千万的肺结核(TB)新病例,并导致约3千万人死亡(Raviglione,MC et al.,1995,JAMA.273220-226)。具有高TB感染几率的HIV患者的扩增导致TB在世界范围内的再次复发(Raviglione,MC et al.,1992,Bull WHO 70515-526;Harries A.D.,1990,Lancet.335387-390)。这种趋势激发了人们对于改进TB疫苗、诊断方法、药物和药物传输方法的兴趣。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使潜伏的TB被激活的几率提高,增加了对于原发疾病的易感性,并加快了疾病发展的进程(Raviglione et al.,1992,supra;1995,supra;Shafer RW et al.,1996,Clin.Infect.Dis.22683-704;Barnes PF etal.,1991,N.Engt.J Med.3241644-1650;Selwyn PA et al.,1989,N.Engl.J.Med.320545550)。人们已经知道细胞免疫对于防治TB的重要性。这个领域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确定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M.结核病;也在本专利技术中被缩写为″Mtb″)的抗原上,该抗原能够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以及弄清楚各细胞群在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作用(Andersen,P etal.,1992,Scafzd.J.Immuf2ol.36823-831;Havlir,DV et al.,1991,Infect.Immun.59665-670;Orme,IMetal.,1993,J.Ilifect.Dis.1671481-1497)。检测到的针对Mtb纯化蛋白衍生物(缩写为“PPD”)的皮肤免疫反应的迟发过敏性是目前能够获得的唯一可用于检测感染Mtb潜伏期的标志。然而,PPD皮肤实验的灵敏性在HIV感染期间被显著减低了(Raviglione et al.,1992,supra,1995,supra;Graham NMH et al.,1991,JAMA267369-373;Huebner RE etal.,1994,Cli71.Infect.Dis.1926-32;Huebner RE etal.,1992,JAMA 267409-410;Caiaffa WT etal.,1995,Arch.Intern.Med.1552111-2117)。此外,在PPD皮肤实验中,接种紧密相关的分枝杆菌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或先前接触了其它分枝杆菌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不仅PPD反应不能将活动期、亚临床疾病与感染潜伏期相区别,而且阳性的皮肤实验与发展成临床性疾病之间的时间也可能是几个月至几年的时间(Selwyn PA et al.,supra)。由于无免疫应答的个体易于感染TB,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所有HIV血清阳性(HIV+)、PPD阳性(PPD+)的个体采用预防性异烟肼疗法。然而,这种疗法的最佳治疗时间不清楚,理想的时间应该是与已经潜伏的细菌复制的时间相一致。必须避免没有必要的治疗,这是由于长期的异烟肼治疗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Shafer et al.,supra)。这种治疗是否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还不清楚。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量的PPD+个体缺乏充足的医疗-社会基础和经济来源而使预防性疗法受到严重的限制。在美国也发现有高危人群,其主要是静脉药物使用者、无家人员、监禁者和贫民区居住者(Fitzgerald,JM et al.,1991,Chest 100191-200;Graham et al.,supra;Friedman,LNet al.,1996,NewEzlgl.J.Med.334828-833)以及与TB患者接触的家庭人员。因此,找到其它用于早期检测的替代标记物并及时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中活动性、亚临床TB进行治疗已迫在眉睫。人们对于TB抗体反应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其主要出于开发血清诊断检测的目的。尽管已经发现了一些血清反应性抗原/表位,但是由于缺乏检测相应抗体的简便技术,人们对Mtb的抗体反应方面的研究兴趣不高。用粗抗原制备物进行研究揭示了健康个体拥有能够与几种分枝杆菌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是由于接触共生的和环境中的细菌和接种疫苗所引起的。(Bardana,EJ et al.,1973,Clin.Exp.Immunol.1365-77;Das,S et al.,1992,Clin.Exp.Iinmunol 89402-406;Del Giudice,G et al.,1993,JImmunol.1502025-2032;Grange,JM,1984,Adv.Tuberc.Res.211-78;Havlir,DV et al.,supra;Ivanyi,J et al.,1989,Brit.Med.Bull.44635-649;Verbon,A et al.,1990,J.Gen.Microbiol.136955-964)。几种分枝杆菌的抗原已经分离得到并且对其特征也研究清楚了(Young,DBet al.,1992,Mol.Microbiol.6133-145),其包括71kDa DnaK,65 kDa GroEL,47kDa延伸因子tu,44kDa PstA同源体,40kDa L-丙氨酸脱氢酶,38kDa PhoS,23kDa超氧化歧化酶,23kDa外膜蛋白,12kDa硫氧还蛋白,以及14kDaGroES.。这些抗原中的大多数与其它分枝杆菌和非分支杆菌的原核生物中的类似蛋白具有显著的同源性(Andersen,AB et al.,1992,Infect.Immun.602317-2323;Andersen,ABet al.,1989,Infect.Immun.572481-2488;Braibant,M et al.,1994,Infect.Irnmu71.62849-854;Carlin,N et al.,1992,Infect.Iminun.603136-3142;Garsia,RJ et al.,1989,Infect.Immun.57204-212;Hirschfield,GR et al.,1990,J.BacterioL 1721001013;Shinnick,TM etal.,1989,Nucl.Acids Res.171254;Shinnick,TM etal.,1988,Infect.Immun.56446-451;Wieles,B et al.,1995,Infect.Imm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原组合物,该组合物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性疾病或感染的早期检测或用于抗结核分支杆菌的宿主免疫,组合物包括:(a)一种肽,其选自:(1)CGTDGAEKGPTYNKVRGDK,(序列识别号:108);(2)KIGIMDEERRTTVNLKAC,(序列识别号:109);(3)ELAWAPDEIREEVDNNC,(序列识别号:110);(4)LHRRRREFKARAAEKPAPSDRAG,(序列识别号:111);(5)ARDELQAQIDKWHRRR,(序列识别号:112);(6)LNRDRNYTAPGGGQ,(序列识别号:113);(7)GAPQLGRWKWHDPWV,(序列识别号:114);(8)VGNLRIARVLYDF(序列识别号:117);(9)QAQIDKWHRRRVI(序列识别号:126);(10)WHRRRVIEPIDMD序列识别号:127);(11)IEPIDMDAYRQFL(序列识别号:128);(12)ITTTAGPQLVVPV(序列识别号:134);(13)PQLVVPVLNARFA(序列识别号:135);(14)VLNARFALNAANA(序列识别号:136);(15)ALNAANARWGSLY(序列识别号:137);(16)ARWGSLYDALYGT(序列识别号:138);(17)SVLLINHGLHIEI(序列识别号:154);(18)HGLHIEILIDPES(序列识别号:155);(19)GGQFTLPGRSLMF(序列识别号:170);(20)FVRNVGHLMTNDA(序列识别号:172);(21)DRVVFINTGFLDR(序列识别号:191);(22)NCQSILGYVVRWV(序列识别号:216);以及(23)GYVVRWVDQGVGC(序列识别号:217);前提条件是所述组合物不是具有序列识别号为106或107的序列的全长蛋白质。(b)一种(a)中肽的突变体或功能性衍生物,其具有与所述GIcB或MPT51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性;或(c)任何所述(a)中(1)-(23)的肽或所述(b)的突变体或功能性衍生物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休曼拉洛苏珊佐拉帕茨纳约翰T贝利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纽约大学科洛拉多州大学研究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