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02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沿水口上部入口(2)向下延伸的两个水口大面(1)、两个水口大面(1)之间构成的水口下部内腔(3)以及由水口大面(1)和水口下部内腔(3)构成的水口下部(4),其特征是所述水口下部(4)设有至少五个与水口下部内腔(3)连通的分流孔,分流孔分布在水口的窄面上,水口的其余部分为封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一对向上分流孔,其钢流可以使水口周围的温度场得到改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流孔呈发散状,钢流通过分流孔的时候,截面积有所增加,速度将有所减小,从而达到减轻对结晶器两侧凝固坯壳冲击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薄板坯连铸
,提供了一种可以优化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 内钢液流场,确保钢液液面稳定,同时改善水口周围温度场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从而达到 提高铸坯质量的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薄板坯连铸是国外二十年前开发出来的近终形连铸连轧工艺,上世纪九十 年代引入我国,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余台。由于该连铸机生产的铸坯具有厚度薄的特点,而 且浇注时间长,普通浸入式水口根本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人已经就薄板坯浸入式水口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公开号为CN1075968C 的中国专利将流入结晶器的钢液分成了四个流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结晶器的流场。专 利号为00920040677. 2的中国专利在公开号为CN1075968C的中国专利基础上通过增加导 流板,将钢流数目增加改善流场,该设计已在国内数家钢厂得到推广,客户反映较好。但以 上两种水口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通过钢液的回流使热钢液回到结晶器的上部,由 于回流长度有限,造成水口附近的钢液温度明显偏低,所以长时间低拉速浇钢时,有时会出 现结冷钢搭桥现象,一旦再次提高拉速,水口有可能被拉断,从而引起生产事故。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沿水口上部入口(2)向下延伸的两个水口大面(1)、两个水口大面(1)之间构成的水口下部内腔(3)以及由水口大面(1)和水口下部内腔(3)构成的水口下部(4),其特征是所述水口下部(4)设有至少五个与水口下部内腔(3)连通的分流孔,分流孔分布在水口的窄面上,水口的其余部分为封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包括沿水口上部入口(2)向下延伸的两个水口大面(1)、两个水口大面(1)之间构成的水口下部内腔(3)以及由水口大面(1)和水口下部内腔(3)构成的水口下部(4),其特征是所述水口下部(4)设有至少五个与水口下部内腔(3)连通的分流孔,分流孔分布在水口的窄面上,水口的其余部分为封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所述分流孔沿水口的中心线对 称分布,水口下部(4)底端设有第一分流孔(5),水口下部(4)两侧上部设有一对开口向上 的第四分流孔(8)和第五分流孔(9),水口下部(4)两侧下部设有一对开口向下第二分流孔 (6)和第三分流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所述分流孔的形状为矩形、圆 柱形、圆台形或由圆形与矩形组合而成的多曲率半径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分流孔(5)的中心线 的方向垂直向下,第一分流孔(5)开口左右两侧与水口中心线方向的夹角α相等,靠水口 大面(1)的两侧面与水口中心线相平行或带有向内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分流孔(5)位于水口 下部内腔(3)的内侧出口截面积占内侧出口总截面积的5-15%。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坯浸入式水口,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分流孔(6)和第三分 流孔(7)的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均为夹角β,夹角β在0°到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继山徐叶君张兰银
申请(专利权)人:华耐国际宜兴高级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