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49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往复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包括动力端部件,动力端部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小齿轮轴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部件为双边双作用结构,其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结构,所述凸轮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杆,四个连杆的外端均设有十字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输油泵存在着单机流量小,多台设备一起工作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流量大、维护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往复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
技术介绍
输油泵是油田输油必不可缺的设备之一,传统输油泵是单边式结构,流量较小,单机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而多台设备一起工作势必造成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输油泵存在着单机流量小,多台设备一起工作能耗高、占用空间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流量大、维护方便的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包括动力端部件,动力端部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小齿轮轴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部件为双边双作用结构,其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结构,所述凸轮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杆,四个连杆的外端均设有十字头。箱体内的小齿轮轴上设有两个相同规格的小齿轮,凸轮轴上设有两个与小齿轮啮合的相同规格的大齿轮。小齿轮轴上的两个小齿轮对称分布在小齿轮轴的两端。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流量大、维护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动力端部件采用双边双作用结构,箱体为中开式结构,即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用螺栓及定位销连接固定,便于安装及维修。凸轮轴带动四根连杆及十字头与两组双向液力部件连接,动力增大至两倍,大大提高了油水的流量,达到大排量要求。小齿轮轴与凸轮轴之间通过两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与大齿轮传动,凸轮轴两边同时受力,改善了凸轮轴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凸轮轴的强度,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力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中所示:1-1十字头;1-2十字头;2-1连杆;2-2连杆;2-3连杆2-4连杆;3小齿轮轴;4凸轮轴;5箱体;6小齿轮;7大齿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箱体5为中开式结构,即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用螺栓及定位销连接固定,便于安装及维修。箱体5内设有小齿轮轴3和凸轮轴4,凸轮轴4两侧分别设有分布在箱体5左侧的连杆2-1、2-3,右侧的连杆2-2、2-4,连杆2-1、2-2的外端设有十字头 -->1-1、1-2,连杆2-3、2-4的结构与连杆2-1、2-2相同。小齿轮轴上设有两个相同规格的小齿轮6,凸轮轴4上设有两个相同规格的大齿轮7,两对齿轮相互啮合。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电机上的皮带轮(主动轮)和皮带与小齿轮轴3上的大皮带轮(被动轮)连接,小齿轮轴3与凸轮轴4之间通过两对相互啮合的小齿轮6与大齿轮7传动,凸轮轴4两边同时受力,改善了凸轮轴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凸轮轴的强度,降低了能耗。凸轮轴4带动四根连杆2-1、2-2、2-3、2-4与两组双向液力部件连接,动力增大至两倍,大大提高了流量,达到大排量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包括动力端部件,动力端部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小齿轮轴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部件为双边双作用结构,其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结构,所述凸轮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杆,四个连杆的外端均设有十字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开对置式双作用油水混输泵,包括动力端部件,动力端部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小齿轮轴和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部件为双边双作用结构,其箱体两端为对称中开结构,所述凸轮轴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杆,四个连杆的外端均设有十字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昶昊亓和平刘炜光盛拥军史有刚冯兰田荆德侠周屹林化树松刘同建高延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鹏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