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及具有该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981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包括一管本体、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管本体界定有一加热空间,第一管体穿设于管本体一侧,第一管体包括一位于管本体外的第一入油口,及一位于加热空间内的第一出油口,第二管体穿设于管本体相对于第一管体的另一侧上,第二管体包括一位于加热空间内的第二入油口,及一位于管本体外的第二出油口,管本体、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共同构成一单Z型通路,借此,能缩短油料的流动路径并能达到顺畅稳定流量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管及具有该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供汽、柴油等燃料流通的油管及具有该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179347专利案(申请号为80200363) 所揭露的一种车辆燃料系统高效能装置,其瞬间恒温加热器1的油管11的第一管体110的 顶面111设有两片电极板12,及一设于两片电极板12间的电热陶瓷13,透过两导线14分 别提供两电极板12电源以使电热陶瓷13加热,使得电热陶瓷13发热能提供热源传导至 油管11的第一管体110。电极板12及电热陶瓷13是透过一夹具15组装定位在第一管体 110上,夹具15套设于第一管体110外周围,夹具15的顶壁151抵压在电极板12顶面,夹 具15的底壁152的多数个螺孔153分别螺接多数个螺丝16,透过向右旋转各螺丝16使其 向上凸伸出底壁152并顶抵于第一管体110的底面112,使得电极板12及电热陶瓷13能被 夹持在夹具15的顶壁151与第一管体110间。 油管11还包括二分别穿设于第一管体110的加热空间113内的第二管体114、 114',以及二分别套设于第二管体H4、114'上且位于加热空间113内的套接管体115、 115',第一管体110与两第二管体H4、114'及两套接管体H5、115'共同构成图2所示的 双Z型通路,使得汽油泵(图未示)所提供的油经由第二管体114的入口 116流入后会碰到 套接管体115,接着,会沿箭头所示方向流入加热空间113内。之后,会由套接管体115'与 第二管体114'间的通道流入第二管体114'内,最后再由第二管体114'的出口 117流出。 由于油管11所界定出的双Z型通路的流动路径较长,故汽油泵需施加较大的压力 才能使油顺利流过油管ll,易造成汽油泵的故障或损坏,且需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油 的加热,在使用上效率较为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借由特殊排列的单Z型通路的设计能 縮短油料的流动路径,并能达到顺畅稳定流量的目的。 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透过油管 设计成特殊排列的单Z型通路,能縮短油料的流动路径,并能达到顺畅稳定流量的目的。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油管,包括一管本体、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 管本体界定有一加热空间,第一管体穿设于管本体一侧,第一管体包括一位于管 本体外的第一入油口 ,及一位于加热空间内的第一出油口 ,第二管体穿设于管本体相对于 第一管体的另一侧上,第二管体包括一位于加热空间内的第二入油口 ,及一位于管本体外 的第二出油口 ,管本体、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共同构成一单Z型通路。 前述的油管,管本体包括一第一直立壁、一与第一直立壁相间隔的第二直立壁,及一连接于第一、第二直立壁间的围绕壁,第一管体穿设于第一直立壁且第一出油口朝向第 二直立壁。第二管体穿设于第二直立壁且第二入油口朝向第一直立壁。 管本体为方柱形管体,第一、第二管体为圆柱形管体。 依据本技术所揭露的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包括一瞬间恒温加热 器,及一磁化助燃器。瞬间恒温加热器包括一用以供油料流通的油管、一加热单元,及一固 定单元。油管包括一管本体、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管本体界定有一加热空间,第一管 体穿设于管本体一侧,第一管体包括一位于管本体外的第一入油口 ,及一位于加热空间内 的第一出油口,第二管体穿设于管本体相对于第一管体的另一侧上,第二管体包括一位于 加热空间内的第二入油口 ,及一位于管本体外的第二出油口 ,管本体、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 共同构成一单Z型通路。加热单元包括至少二设置于管本体外表面的电极板、至少一设于 二电极板间的电热陶瓷、至少一包覆二电极板及电热陶瓷的绝缘片,及二分别用以提供二 电极板电流的电源线,二电极板用以将电流传导至电热陶瓷使其可对管本体加热。固定单 元用以夹持并包覆绝缘片所包覆的二电极板及电热陶瓷的绝缘组合于管本体上。磁化助燃 器包括至少一邻近于管本体外表面且对管本体内油料产生磁力作用的永久磁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油管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透过油管设计成特 殊排列的单Z型通路,能縮短油料的流动路径并能达到顺畅稳定流量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179347专利案的剖视图。 图2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179347专利案的油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车辆燃料燃烧装置适于组装在外壳内。 图4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说明瞬间恒温加热器与磁化助燃器间的组装关系及配置的位置。 图5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说明瞬间恒温加热器与磁化助燃器间的组装关系及配置的位置。 图6是沿图4中的6-6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油管的管本体与第一、第二管体共 同构成单Z型通路,以及油料的流动路径。 图7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说明两夹持弹片紧密地夹持及包覆各绝缘片所包覆的各对电极板及电热陶瓷并压贴于管 本体上。 图8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说明磁化助燃器的永久磁铁容置于承载件内,且磁吸于两第一、第二层夹套并邻近于管本 体。 图9是沿图8中的9-9剖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永久磁铁磁吸于两第一层夹套的 连接处。 图10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 样的局部剖视图,说明磁化助燃器的永久磁铁抵接于两第一层夹套的定位凸块间,且磁吸 于两第一层夹套并邻近于管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 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 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具有油管的车辆燃料燃烧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车 辆燃料燃烧装置300是应用于汽油化油器引擎燃料系统(图未示)上,并设于汽油过滤器 及汽油泵后,且连接于汽油泵与化油器间,当车辆引擎启动后,车辆燃料燃烧装置300瞬间 能提供对油料持续性达完全燃烧的特性,透过在单位时间内,由冷油的冷燃烧速度转换为 热油的爆炸燃烧速度,能把以往将在触媒转化器内作二次净化燃烧的高污染且未燃烧完全 的混合油气一次在汽缸内完成完成燃烧,所以,能有效提升输出的马力及类似柴油特性的 低转速高扭力。当然,在实际应用时,车辆燃料燃烧装置300也可应用在汽油喷射引擎燃料 系统或是柴油弓I擎燃料系统上。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车辆燃料燃烧装置300包括一瞬间恒温加热器3,及一设 置于瞬间恒温加热器3上且与其并列的磁化助燃器4。瞬间恒温加热器3包括一连接于汽 油泵与化油器间用以供油料流通的油管31,油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其特征在于:该油管包括一管本体、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该管本体界定有一加热空间,该第一管体穿设于该管本体一侧,该第一管体包括一位于该管本体外的第一入油口,及一位于该加热空间内的第一出油口,该第二管体穿设于该管本体相对于该第一管体的另一侧上,该第二管体包括一位于该加热空间内的第二入油口,及一位于该管本体外的第二出油口,该管本体、该第一管体及该第二管体共同构成一单Z型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仁群
申请(专利权)人:嘉康绿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