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459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其可以包括多个绝缘器主体、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中心孔和形成在每个绝缘器主体上的操作槽,所述中心孔用来将衬套的绝缘器主体连接至衬套支架,其中绝缘器主体互相分离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又公开了一种包括多个绝缘器主体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其中每个绝缘器主体形成有中心孔,以用来插入用于连接所述衬套和衬套支架的螺栓,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形成的多个操作孔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绝缘器。更加具体地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用于拖臂(trailing arm)衬套、发动机安装衬套、变速器安装衬套等的 绝缘器。
技术介绍
基本上来说,悬架系统是指利用前后弹簧来将车辆的框架和 主体、或者所组合的主体(utilizedbody)、以及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悬 挂在轮子上方。悬架系统主要分为刚性轴悬架和独立悬架,并且最近所述独 立悬架主要用于客车。在独立悬架系统当中,相连接的扭力梁轴(英文为coupled torsion beam axle,縮写为CTBA)类型的后悬架系统具有简易的结构、 低制造成本和轻质量,并且相连接的扭力梁轴的后悬架系统具有可靠 的驱动稳定性,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小型汽车或小轿车当中。如图14所示,相连接的扭力梁轴类型的后悬架系统包括扭 力梁101和拖臂105,所述扭力梁10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 拖臂105具有用来安装轮胎和轮子的承载器103。衬套单元109和与车辆的框架相连接的振动吸收器107位于 拖臂105的前方和后方,弹簧113设置于弹簧座111上。衬套单元109包括衬套121和衬套支架125。衬套121包括连接至拖臂105的端部的外管115、位于外管115内的内管117、和设于外管115和内管117之间的绝缘器119。衬套121通过穿过内管117的螺栓123而安装至衬套支架 125,衬套支架125安装至子框架。如图14和15所示,中心孔126形成于绝缘器119上,内管 117安装在中心孔126中, 一对操作槽127形成在中心孔126附近。每个操作槽127的形状呈相对于中心孔126而对称形成的曲 线,其中操作槽127的端部朝绝缘器119的周围弯曲。然而,在车辆行驶的时候,传统的绝缘器与车辆主体相接触, 如果接触持续的话,绝缘器内会产生裂缝,在绝缘器的端部内尤其如 此。裂缝的扩大可能会导致乘坐舒适度、行驶稳定性、耐用性等 的降低。此外,用于安装车辆的其它零件的衬套具有类似的问题。 公开于该专利技术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其具有 多个绝缘器主体以增强耐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当中, 一种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可以包括 多个绝缘器主体;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来 将所述衬套的绝缘器主体连接至衬套支架;以及形成在每个绝缘器主 体上的操作槽,其中所述绝缘器主体互相分离地连接。当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所述操作槽的数量是偶数的时候,所 述操作槽可以相对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每个操作槽可以被设置成沿着所述中心孔的径向方向以预 定距离偏离所述中心孔,并且至少两个绝缘器主体的操作槽在所述中 心孔的径向方向上不位于相同位置,以阻止发生在所述绝缘器主体上 的裂缝扩大。每个操作槽之间的相对转动角相对于所述中心孔可以大致为零,以使得所述衬套具有一个阻尼方向性。所述操作槽的远端位置和中心部分可被设置成不位于公共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当中,具有多个绝缘器主体的用于衬套 的绝缘器的特征可以是,中心孔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上,以用来插 入用于连接所述衬套和衬套支架的螺栓,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 称形成的多个操作孔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上。所述绝缘器可以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主体的结合,第 一、第二和第三操作槽可以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 主体,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每个操作槽可以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 配对形成,并且每个操作槽的形状呈月牙形,且每个操作槽的远端朝 所述绝缘器的周围弯曲。所述第二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短于所述第 一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操作槽的远端可以形成 在所述第一操作槽的远端和垂直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假想的线之间。所述第三操作槽可以与所述第一操作槽的形状相同,并形成 在与所述第一操作槽相同的位置。所述绝缘器可以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主体的结合,第 一、第二和第三操作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主体 上,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操作槽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地配对形成, 并且所述操作槽的形状呈月牙形,且所述操作槽的远端朝所述绝缘器 的内部弯曲。所述第二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短于所述第 一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操作槽的远端可以形成 在所述第一操作槽的远端和垂直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假想的线之间。所述第三操作槽可以与所述第一操作槽的形状相同,并位于 与所述第一操作槽相同的位置。所述绝缘器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绝缘器主体的结合,所述多个 操作槽是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器主体上的第一和第二操作 槽,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操作槽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地配对形成, 并且所述操作槽的形状呈月牙形,且操作槽的端部朝所述绝缘器的周围弯曲。所述第二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短于所述第 一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操作槽的远端可以形成 在所述第一操作槽的远端和垂直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假想的线之间。所述绝缘器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绝缘器主体的结合,第一和第 二操作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器主体上,每一个绝缘器主 体的操作槽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地配对形成,并且所述操作槽的 形状呈月牙形,且操作槽的端部朝所述绝缘器的内部弯曲。所述第二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短于所述第 一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操作槽的远端可以形成 在所述第一操作槽的远端和垂直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假想的线之间。所述绝缘器可以设在拖臂衬套当中,该拖臂衬套与子框架的 衬套支架相接合,所述子框架的衬套支架连接至相连接的扭力梁轴类 型的悬架系统的端部。所述绝缘器可以设在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安装衬套当中。所述绝缘器可以设在用于安装变速器的变速器安装衬套当中。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 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会得以明了,或者在并 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得以详细阐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主视图。图4为显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用于衬套的绝缘器的绝缘器主体之间的差异的视图。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的立体图。图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主视图。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图。图9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主视图。图1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图。图1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 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的每个绝缘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包括: 多个绝缘器主体; 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来将所述衬套的绝缘器主体连接至衬套支架;以及 形成在每个绝缘器主体上的操作槽, 其中所述绝缘器主体互相分离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8-6-2 10-2008-00517501.一种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包括多个绝缘器主体;形成于每个绝缘器主体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用来将所述衬套的绝缘器主体连接至衬套支架;以及形成在每个绝缘器主体上的操作槽,其中所述绝缘器主体互相分离地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所述操 作槽的数量是偶数,所述操作槽相对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每个操作槽被设置成沿着所 述中心孔的径向方向以预定距离偏离所述中心孔,并且至少两个绝缘 器主体的操作槽在所述中心孔的径向方向上不处于于同一位置,以阻 止发生在所述绝缘器主体上的裂缝扩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每个操作槽之间的相对转动 角相对于所述中心孔大致为零,以使得所述衬套具有一个阻尼方向性。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所述操作槽的远端位置和中 心部分被设置成不处于公共轴线上。6. —种包括多个绝缘器主体的用于衬套的绝缘器,其中每个绝缘 器主体形成有中心孔,以用来插入用于连接所述衬套和衬套支架的螺 栓,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形成的多个操作孔形成于每个绝缘 器主体。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所述绝缘器是第一、第二和 第三绝缘器主体的结合,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主体分别形成 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操作槽,每一个绝缘器主体的每个操作槽相对于所述中心孔而对称地配对形成,并且每个操作槽的形状呈月牙形,且 每个操作槽的远端朝所述绝缘器的周围弯曲。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槽和所述中心 孔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一操作槽和所述中心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 二操作槽的远端形成在所述第一操作槽的远端和垂直穿过所述中心孔 的假想的线之间。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所述第三操作槽与所述第一 操作槽的形状相同,并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操作槽相同的位置。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器,其中所述绝缘器是第一、第二和 第三绝缘器主体的结合,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器主体分别形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