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手动滑动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819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座椅手动滑动调整装置,其相对设置于预设座椅底面的二侧,而调整装置固设有底座,且底座上方设置有可供预设座椅固定并可在底座内滑移的滑动座,并在滑动座上设置抵压装置,而底座是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且第一容置空间二侧排列延设有复数定位柱,并在滑移座内枢设有可定位于定位柱的卡挚件,而滑移座上固设有定位件,而定位件上为枢设有抵压件,且抵压件可抵压抵持部使卡挚件产生上下位移,并在抵压件一侧连接有可供使用者旋动抵压件的拉杆,由上,可有效的增加卡挚件的承受力,进而防止卡挚件脱出定位柱或断裂,且因卡挚件为跟随滑移座移动,所以,卡挚件所连接的拉杆也会跟随移动,而不会使拉杆因座椅位置改变而不好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在调整前后位置时所使用的调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手动滑动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般运用于汽车内的座椅,大多利用一种以滑框及滑杆相互配合的滑轨构造来进行组装,以提供所述座椅具有前、后的滑移功能。 请参阅图6所示,为现有车辆座椅用的滑轨结构,由图中可清楚得知,现有的滑轨结构,其为利用滑杆B滑移于滑框A内,而滑框A —侧设有缺槽Al ,而缺槽Al固设有离合控制杆A2,并在离合控制杆A2上连接一可供使用者操控离合控制杆A2旋动的拉杆A3,让使用者可控制离合控制杆A2的卡止部A21释放或卡挚于滑杆B的凸齿Bl,令滑杆B可任意滑移或定位于滑框A,然而,此种滑轨结构在使用上会因离合控制杆A2设置于滑框A—侧,所以,滑框A只能在一侧边上设置凸齿Bl,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离合控制杆A2的卡止部A21容易因冲力过大而脱离凸齿B1,进而让座椅向前快速滑动,造成使用者的危险,且因离合控制杆A2不会随滑杆B移动,所以必须将拉杆A3延伸较长的距离,以防止当使用者将座椅向前方调整时,将拉杆A3遮蔽太多而无法让使用者轻易的扳动拉杆A3,若使用者将座椅向后方调整时,则拉杆A3又露出座椅太多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座椅手动滑动调整装置,其利用滑移座内所枢设的卡挚件,来对底座二侧的复数定位柱进行定位或释放,以可有效的增加卡挚件的承受力,进而防止卡挚件脱出定位柱或断裂,且因卡挚件为跟随滑移座移动,所以,卡挚件所连接的拉杆也会跟随移动,而不会使拉杆因座椅位置改变而不好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调整装置是相对设置于预设座椅底面的二侧,而所述调整装置固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供所述预设座椅固定并在所述底座内滑移的滑动座,并在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抵压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是具有第一容置空间,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二侧的上方向下排列延设有复数定位柱;所述滑移座是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而所述滑移座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与二侧分别设置有透槽与缺槽,并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枢设有卡挚件,而所述卡挚件在枢设处一端向二侧分别延设有翼部,并使所述翼部由所述缺槽穿出第二容置空间,且各翼部表面穿设有穿入所述定位柱形成定位的定位孔,并在所述卡挚件在所述翼部同侧上方设置有正对于所述透槽下方的抵持部;所述抵压装置在所述滑移座上固设有定位件,而所述定位件上枢设有抵压件,且所述抵压件在枢接处一侧弯折有抵压抵持部使翼部产生上下位移的抵压部,并在所述抵压件于远离所述抵压部另侧连接有供使用者旋动所述抵压件的拉杆。3 本专利技术的调整装置是相对设置于预设座椅底面的二侧,而调整装置固设有底座,且底座上方设置有可供预设座椅固定并可于底座内滑移的滑动座,并在滑动座上设置抵压装置,而底座是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且第一容置空间二侧为排列延设有复数定位柱,并在滑移座内枢设有可定位于定位柱的卡挚件,而滑移座上固设有定位件,而定位件上为枢设有抵压件,且抵压件可抵压抵持部使卡挚件产生上下位移,并在抵压件一侧连接有可供使用者旋动抵压件的拉杆。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型美观且不会使拉杆因座椅位置改变而不好使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 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构件立体外观 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面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于调整前的侧视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于调整时的侧视示意 图6为现有车辆座椅用的滑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l-底座;ll-第一容置空间;12_定位空间;13_定位柱;2_滑移座;21-第二容置空间;22-定位部;23-透槽;24_缺槽;25_卡挚件;251_翼部;2511-定位孔;252-固定部;253-抵持部;26-弹性元件;3-抵压装置;31-定位件;311-翼板;32-抵压件;321-抵压部;322-挟持部;33-弹簧;34-拉杆;A-滑框;A1_缺槽;A2_离合控制杆;A3-拉杆;B-滑杆;Bl-凸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调整装置是相对设置于预设座椅底面(图中未示出)的二侧,而调整装置固设有底座l,且底座上方设置有可供预设座椅固定并可在底座l内滑移的滑移座2,并在滑移座2上设置抵压装置3,其中 所述底座1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1,且第一容置空间11的二侧分别设置有定位空间12,而第一容置空间11 二侧的上方为向下排列延设有复数定位柱13。 所述滑移座2是位于所述底座1的第一容置空间11内,而滑移座2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21,且第二容置空间21 二侧下方分别向上弯折有定位部22,并使定位部22位于定位空间12内,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1的上方与二侧分别设置有透槽23与缺槽24,并在第二容置空间21内枢设有卡挚件25,而卡挚件25在枢接处一端向二侧分别延设有翼部251,并使翼部251由缺槽24穿出第二容置空间21,且在远离翼部251的另侧设置有固定部252,而卡挚件25枢接处设置有弹性元件26,并使弹性元件26 二侧分别延伸抵持于滑移座2及固定部252,而所述各翼部251表面分别穿设有复数定位孔2511,并在卡挚件25与翼部251同侧上方设置有抵持部253,且抵持部253正对于透槽23下方。 所述抵压装置3在滑移座上固设有定位件31,而定位件31上为枢设有抵压件32,且抵压件32在枢接处一侧弯折有可抵压抵持部253的抵压部321,并在远离抵压部321的另侧弯折有挟持部322,而定位件31为延设有翼板311,且翼板311与抵压件32之间连接4有弹簧33,而所述抵压件32在远离抵压部321另侧连接有拉杆34,且拉杆34为挟持于挟 持部322内,而拉杆34的末端为固设于抵压件32,且固设处为与抵压部321同侧。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在调整座椅前,所述卡挚件 25所设置的定位孔2511为套于底座1的定位柱13上,使滑移座2无法在底座1上移动, 而当使用者欲调整座椅前后位置时,为先将拉杆34向上拉起,使拉杆34通过抵压件32的 挟持部322将抵压件32旋动,使抵压件32的抵压部321向下位移,进而抵压卡挚件25的 抵持部253,使卡挚件25的翼部251向下位移,而让定位孔2511脱离定位柱13,此时使用 者即可开始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而在使用者拉动拉杆34的同时,所述抵压件32靠近抵压 部321的侧端,会渐渐远离定位件31的翼板311,使翼板311与抵压件32之间所连接的弹 簧33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产生弹性复位能力,而所述卡挚件25在向下位移时,也会使弹性 元件26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产生弹性复位能力,所以,当使用者调整完座椅位置且放开拉 杆34的同时,会因弹性元件26的弹性复位能力,使卡挚件25的翼部251向上抬起至原始 位置,而让定位孔2511套入底座1的定位柱13,而让滑移座2无法在底座1上移动,而在翼 部251向上抬起的同时,为会因弹簧33的弹性复位能力而更加容易抬起。 以上说明对本专利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 效,但都将落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手动滑动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是相对设置于预设座椅底面的二侧,而所述调整装置固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供所述预设座椅固定并在所述底座内滑移的滑动座,并在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抵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具有第一容置空间,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二侧的上方向下排列延设有复数定位柱;所述滑移座是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而所述滑移座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上方与二侧分别设置有透槽与缺槽,并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枢设有卡挚件,而所述卡挚件在枢设处一端向二侧分别延设有翼部,并使所述翼部由所述缺槽穿出第二容置空间,且各所述翼部表面穿设有穿入所述定位柱形成定位的定位孔,并在所述卡挚件在所述翼部同侧上方设置有正对于所述透槽下方的抵持部;所述抵压装置在所述滑移座上固设有定位件,而所述定位件上枢设有抵压件,且所述抵压件在枢接处一侧弯折有抵压所述抵持部使所述翼部产生上下位移的抵压部,并在所述抵压件于远离所述抵压部另侧连接有供使用者旋动所述抵压件的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贵交
申请(专利权)人: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