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4382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以拉线驱动同时获得两个速度来分别驱动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实现座椅无间隙调节功能,改善乘员腿部支撑,包括:滑轨支架;左滑轨、右滑轨,分别设置在滑轨支架的左、右两侧;大腿支撑板,通过连接支架与左滑轨、右滑轨连接;驱动杆,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等长且二者的中心铰接;固定导杆,相对滑轨支架固定设置,提供下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下滑槽可滑动地相接;面套固定板,提供上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滑槽可滑动地相接;拉线,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以及驱动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里,为了提供更佳的乘坐位置,可根据需求在汽车座椅坐垫上安装长度调节装置来调整座椅深度,获得更佳的舒适性。目前,此类装置通常为丝杆配合齿轮变速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以拉线驱动的方式同时获得两个速度来分别驱动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实现座椅深度无间隙调节功能,改善乘员腿部支撑。 本技术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点是,包括滑轨支架;左滑轨、右滑轨,分别设置在滑轨支架的左、右两侧;大腿支撑板,通过连接支架与左滑轨、右滑轨连接;驱动杆,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等长且二者的中心铰接;固定导杆,相对滑轨支架固定设置,提供下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下滑槽可滑动地相接;面套固定板,提供上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滑槽可滑动地相接;拉线,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以及驱动杆。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面套固定板上的上滑槽同时垂直于左滑轨、右滑轨,且固定导杆的下滑槽也同时垂直于左滑轨、右滑轨。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驱动装置是驱动电机或手轮机构。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在拉线拉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的中心以及驱动杆后,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向前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l和S2,则S2 = 2S1。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的中心以及驱动杆的中心通过旋转轴相接,拉线连接该旋转轴。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均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滑槽中。 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第均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滑槽中。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以拉线驱动铰接十字连杆以及滑轨的方式同时获得两个速度来分别驱动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实现座椅深度无间隙调节功能,改善乘员腿部支撑。由于采用部件简单,新颖,成本较低,同时装配形式较为方便。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附图说明图1是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的出示状态。 图2是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的最大调节状态。 图3是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的分解视图。 图4是大腿支撑板、面套在座椅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的运动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利用电机18驱动拉线17 (亦可采用手轮手动驱动),拉动驱动杆旋转轴7,驱动杆旋转轴7同时连接滑轨驱动杆6的中心以及连杆10和连杆11的铰接的中心。驱动杆旋转轴7驱动滑轨驱动杆6带动滑轨5向前运动,滑轨5又通过连接支架2驱动大腿支撑板1向前移动。两滑轨5设置在滑轨支架12上。 同时,连杆IO和连杆11的中心铰接,且二者的上端(前端)通过上滑块9与面套固定板8的滑槽可滑动地相接,下端(后端)通过下滑块13设置在固定导杆14提供的下滑槽中与固定导杆14可滑动地相接。驱动杆旋转轴7驱动连杆10和连杆11的铰接的中心点向前运动,连接在连杆IO和连杆11后端的下滑块13沿固定导杆14相向运动,连接在连杆IO和连杆11前端的上滑块9会在面套固定板8的滑槽内滑动并驱动面套固定板向前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向前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l和s2, s2 =2sl。 如图4所示,座椅坐垫泡沫和面套21绕过大腿支撑板1前端固定到面套固定板8上,大腿支撑板1向前调节距离为s时,上下两面面套21都要向前调节s,所以面套固定板8向前移动距离应为2s,才能保证面套21不会过紧和起皱。 如图5所示,实线所示为设计状态位置,虚线为最大位置调节状态,箭头A标示坐垫调节方向。 0点为驱动点,沿图示方向运动到o'点,由于杆ad和bc长度一致,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并在中点位置(o点)铰接,所以当o点沿图示方向运动时,杆ad和bc绕o点相对转动,A点和b点分别沿ab线运动到a'和b',同时,c点和d点在杆cd上滑动并推动杆cd运动至c' d'所示位置。权利要求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支架;左滑轨、右滑轨,分别设置在滑轨支架的左、右两侧;大腿支撑板,通过连接支架与左滑轨、右滑轨连接;驱动杆,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等长且二者的中心铰接;固定导杆,相对滑轨支架固定设置,提供下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下滑槽可滑动地相接;面套固定板,提供上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滑槽可滑动地相接;拉线,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以及驱动杆。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面套固定板上的上滑槽同时垂直于左滑轨、右滑轨,且固定导杆的下滑槽也同时垂直于左滑轨、右滑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驱动电机或手轮机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拉线拉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的中心以及驱动杆后,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向前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2 = 2S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的中心以及驱动杆的中心通过旋转轴相接,拉线连接该旋转轴。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均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滑槽中。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均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滑槽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以拉线驱动同时获得两个速度来分别驱动大腿支撑板和面套固定板,实现座椅无间隙调节功能,改善乘员腿部支撑,包括滑轨支架;左滑轨、右滑轨,分别设置在滑轨支架的左、右两侧;大腿支撑板,通过连接支架与左滑轨、右滑轨连接;驱动杆,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等长且二者的中心铰接;固定导杆,相对滑轨支架固定设置,提供下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下滑槽可滑动地相接;面套固定板,提供上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滑槽可滑动地相接;拉线,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以及驱动杆。文档编号B60N2/07GK201534507SQ200920210228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作文, 李云龙, 沙志龙, 贾记锋, 陈卫君 申请人: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坐垫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支架;左滑轨、右滑轨,分别设置在滑轨支架的左、右两侧;大腿支撑板,通过连接支架与左滑轨、右滑轨连接;驱动杆,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等长且二者的中心铰接;固定导杆,相对滑轨支架固定设置,提供下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与下滑槽可滑动地相接;面套固定板,提供上滑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滑槽可滑动地相接;拉线,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拉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心以及驱动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记锋沙志龙张作文李云龙陈卫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