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710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并在两玻璃基板上形成电极图案以及取向层;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周缘丝印封装材料;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布置间隙粒子;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对位贴合,并在0.06-0.08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液晶盒;将液晶注入液晶盒中并进行整平处理,获得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将热压压力减小到0.06-0.08MPa,可加强盒间距的稳定性,增强液晶显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简称LCD)具轻、薄、 耗电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 数字助理、监视器、笔记本电脑及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器件中。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典型结构为包括两层玻璃基板,在两层玻璃基 板中是一层微米量级的液晶层,液晶为液态晶体,在无电场作用下使光路发生 变化,在有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与电场方向取向一致,从而达到使光通过或阻 止光通过。由于液晶本身不能支撑盒结构,因此在两层玻璃板之间撒播一层间 隔材料,起到支撑盒结构的作用。在液晶盒制造时,盒的四周使用环氧胶进行 密封,并留一个缺口作为灌液晶口。液晶显示器是使用液晶作为旋光介质的一种显示装置,而液晶本身由于是 液态晶体,其在外力作用下显示效果容易发生变化。在彩色超扭曲液晶显示器 (Color Super Twisted Nematic,缩写为CSTN)中,此问题更为明显。在CSTN 的制造过程中,当有外力作用在液晶显示器表面,受力位置的液晶盒间距发生 微小变化都会使整体显示效果变差,严重者会导致不能显示,既产生废品。液晶盒结构的稳定性是业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并无有效解决方案。 因为采用超扭曲液晶显示本身要求使用高陵度液晶,而实现多路驱动要求光电 曲线非常陡峭,才能实现较好的灰度显示,因此从原理上来讲,微小的盒结构 变化都会使显示效果发生变化。从液晶显示原理上看,增加盒厚稳定性有两个 途径, 一个是将光电曲线做的平滑一些,保证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其亮度变化减小,但此种方法会导致损失对比度,而对比度是用户最为关心的关键参数。 另一种方法是加强盒间距的稳定性,将在外力作用下盒间距产生的变化减到最 小。然而,目前尚缺对盒间距进行有效可靠稳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液晶显示器稳定性的。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 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并在两玻璃基板上形成电极图案以及 取向层;在第 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周缘丝印封装材料; 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布置间隙粒子;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对位贴合,并在0.06-0.08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液晶盒;将液晶注入液晶盒中并进行整平处理,获得液晶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将热压压力减小到0.06-0.08MPa,可以使液晶盒在外力作用下,其盒间距的变化将达到最小,由此加强盒间距的稳定性,提高液晶显示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液晶显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显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 提供第一玻璃基板12和第二玻璃基板14,并在两玻璃基板12、 14 上形成电极图案和取向层;(b) 在第一玻璃基板12和第二玻璃基板14周缘丝印封装材料;(c) 在第一玻璃基板12上布置间隙粒子19;(d) 将第一玻璃基板12和第二玻璃基板14对位贴合,并在0.06-0.08MPa 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液晶盒;(e) 将液晶18注入液晶盒中并进行整平处理,获得液晶显示器10。 两玻璃基板12、 14上通常形成ITO (Indium Tin Oxides, ITO )氧化锡铟电极图案,如图2所示,包括分别形成于第一、第二玻璃基板12、 14上的列电 极15和行电极13。第二玻璃基板14为透光性较好的玻璃,其上可形成有滤光 膜,因此有时称之为CF (Color Filter)玻璃。形成电极图案后,接着在行列电 极表面涂布取向材料,通常为有机高分子取向材料如聚酰亚铵,以形成取向层 (图未示)。然后通常还需要对取向层进行摩擦处理,例如用绒布类材料按特 定方向摩4察取向层,以让后面灌注的液晶沿该摩纟察方向排列。具体的取向方向 设计值与液晶扭曲角度有关,例如,如果要实现高卩走度,则要相应的加大液晶 扭曲角度。步骤(b)中,采用丝网印刷法将封装材料161和162如环氧树脂等丝印于 第一玻璃基板12和第二玻璃基板14周缘,以形成后面将两玻璃基板12、 14 密封的框胶16。通常需要预留一个缺口,以便由该缺口灌注液晶18。丝印过程 中,封装材料中掺入硅球作为支撑,并掺入一定量的金球作为上下层电极导通 材料。硅球的粒径要略大于间隙粒子19。金球的粒径要略大于硅球,以保证能 导通上下层电极。通常也可在第一玻璃基板12上丝印导电胶,以将上下层电极 导通。丝 6发,使其干燥以增加其与ITO玻璃表面的粘附性和耐磨性。接着,在第一玻璃基板12上均匀布置间隙粒子19,间隙粒子19的粒径约 为几微米,本实施例采用粒径约为5.5±0.1微米的间隙粒子19,后面制成液晶 盒靠此间隙粒子19支撑,盒厚或盒间距也由间隙粒子19的粒径所决定。间隙 粒子19的布置密度为180-250个/mm2。然后将经过上述各步骤的第一玻璃基板12和第二玻璃基板14通过对位标 记调整好位置,使它们对位贴合,并在0.06-0.08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 形成液晶盒。在两玻璃基板12、 14贴合之后,可用胶如紫外固化胶将它们初步 粘合,再预压后进入热压炉中。热压炉的作用是使框胶完全固化,并使间隙粒 子19发生一定的形变,此形变为永久形变,在热压后进行热烘, 一定程度的热 烘可以使间隙粒子19略微反弹,但不会回复到原来大小,而是比原值略小。间 隙粒子被压缩的程度以及反弹的比例是盒厚稳定性的关键。一般间隙粒子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三个过程首先,在热压时,间隙粒子19 受到最大的压力,纟皮压缩形变到最大。然后,热压压力释访文,并在一定温度(通 常低于热压时的温度)淬火,间隙粒子19回弹,但不会回弹到初始粒径,回弹 值与间隙粒子19本身石更度有关。不同种类的间隙粒子19回弹值不同。在制作过程中,热压处理或盒厚整平时加载压力为P(gf/mm2),间隔粒子材 料的压缩变形率为A(u/gf);间隔粒子布置密度为N(个/mm2》则单个间隔粒子受压力P/N;变形量AP/N, 一般取N^80个/mm2;热压压力P=0.70-0.80kgf/mm2;间隙粒子10%弹性模量50-70kgf/mm2;由Hiramatsu7^式可知S=2.8p/PI*d2;其中S为弹性模量(kgf/mm2), p为负载(kgf), d为平均直径(微米); 间隙粒子的变形率曲线为非线性曲线,是一个一元二次曲线,带入已知点 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二次曲线近似为d( displacement )=0.01798+2.666p-1.061p2,7其中P为单个粒子上的压力。由该曲线可知,间隙粒子的变形率受作用于粒子 上压力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整作用于粒子的压力,可控制间隙粒子的变形率, 由此选择合适的盒间距。然而,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设备及材料的波动,盒间距很难保持 某一设定值,而通常是在小范围内波动。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热压压力为0.07M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并在两玻璃基板上形成电极图案以及取向层; 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周缘丝印封装材料; 在第一玻璃基板上布置间隙粒子; 将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 玻璃基板对位贴合,并在0.06-0.08MPa的压力下进行热压处理,形成液晶盒; 将液晶注入液晶盒中并进行整平处理,获得液晶显示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