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深亚微米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Cu互连模系用低阻、高稳定性a -Ta/TaN梯度扩散阻挡层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持续縮小、集成度不断提高,Cu已逐步取代A1作为新一 代互连金属材料。然而,由于Cu在Si和Si基氧化物介质中,在低温下即可扩散生成深能 级杂质,对器件中的载流子具有很强的陷阱效应,使器件性能退化甚至失效。因此,在Cu和 Si或Si02之间必须要增加金属阻挡层,起到阻止Cu扩散以及改善Cu与基体结合性能的作 用。在2007年版的《半导体路线体技术发展路线图》中也把引入超薄、高保形的低阻值金 属阻挡层作为近期即2015年前的挑战之一,如文献。 目前工业界常用的金属扩散阻挡层是Ta/TaN双层薄膜,这种双层薄膜主要是利 用难熔金属Ta和氮化物TaN的高熔点,即Ta : 2996 °C , TaN : 3087 °C的高熔点,晶格和晶 界扩散激活能较高的优势,如文献,特别是由于Ta层与Cu具有好的粘附性和界面稳定性,以及 TaN与电介质较好的粘附性和高的热稳定性,使得双层薄膜Ta/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亚微米集成电路Cu互连用梯度扩散阻挡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沉积前对基体的处理将单晶Si基体分别放在浓度为99.7%的丙酮和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10-20min,烘干后,放入射频反应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真空室,待其真空室本底真空度达到2.0×10↑[-4]Pa后,再进行10-20min反溅清洗,去除Si表面氧化物,所述镀膜设备的反溅功率为50-150W,溅射气氛为Ar,工作真空度为1.0-5.0Pa;(2)沉积非晶态TaN层在所述单晶Si基体上沉积一层非晶态TaN层,所用靶材为一个金属Ta,其真空室本底真空度为2.0×10↑[-4]Pa,工作气氛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海,汪渊,刘波,杨吉军,陈顺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