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金属铂配合物非掺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551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金属铂配合物非掺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层状结构,在该结构中一阳极,一空穴注入层,一空穴传输层,一发光层,一阴极顺次形成于玻璃基片上。其中,所述发光层为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单一成分的环金属铂配合物(ppyPt(acam))形成,在所述环金属铂配合物中引入具有大的空间位阻的3-乙酰基樟脑基团作为辅助配体,有效降低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了浓度引起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因此采用该环金属铂配合物作为单一成分发光层制备的非掺杂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高发光亮度,高发光效率及性能稳定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环金属铂新型配合物 (ppyPt (acam))高效非掺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1998年,美国Princeton大学的Thompson和F6rrest小组将红色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铂(PtODP)掺杂在Alq3中作为电致发光材料而制成磷光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和内量子效率达到4%和23%,并被证实发出A = 650nm的红光为三线态发光,此后,磷光发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一些含有过渡金属的有机配合物,如含有Pt (II) 、 0s (II) 、 Ir (III) 、 Nd(III) 、 Er (III)等d6和d8族金属离子的金属配合物,当这些重金属原子与配体配位后,产生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得系间窜跃的几率大大增加,能量由金属的最低激发三重态转移到配体fMLCT),使磷光寿命大大縮短,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都可以导致磷光发射,得到很高的电致发光效率。 为了提高发光器件的效率,一般都是将磷光材料掺杂在某种主体材料中形成所谓的掺杂发光器件。但是掺杂发光器件具有两个明显的缺点,首先在掺杂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金属铂配合物非掺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1),空穴注入层(2),空穴传输层(3),发光层(4),阴极(5);所述发光器件具有层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所述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顺次形成于玻璃基片上;其中,所述发光层为单一成分的环金属铂配合物形成,该环金属铂配合物由下面化学结构式表示:    ***    其中,所述环金属铂配合物发光层中的ppy为2-苯基吡啶基团,是主配体;所述环金属铂配合物发光层中的acam为3-乙酰基樟脑基团,是辅助配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开均谢运徐玲玲王建维蒋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