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榕生专利>正文

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426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属于牙用配制品领域。现有的简单掺氟盐的复合树脂填龋材料存在释氟过快、界面相容性差及对填龋体无刚性支持的问题,本案旨在解决所述问题。本案材料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20%~85%的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纳米无机粉体;8%~70%的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树脂单体;5%~25%的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之类稀释剂;0.25%~2%的樟脑醌之类光引发剂;0.5%~3%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之类共引发剂;本案重点是,所述纳米无机粉体内含有占其自身重量百分数10%~80%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兼具缓释氟抗继发龋及结构补强两方面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属于A61K医用、牙科用 配制品领域。
技术介绍
鉴于其综合优势,复合树脂是临床上现已逐渐流行采用的填龋材料。 填龋用复合树脂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糊剂型复合树脂和双糊剂型复合树脂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交联固化反应的引发方式,这两类复合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均伴有一定的体积收縮,因此,无论用哪一种复合树脂来进行填龋操作,在填龋充填体边缘均容易产生微裂隙,并由此引起边缘微渗漏,进而引发继发龋。 许多研究表明,如果龋洞充填材料具有释放氟离子能力,龋洞充填体边缘的继发 龋将显著减少,因为释放的氟离子能扩散至相邻的牙齿硬组织中,与羟基磷灰石结合,提高 牙齿硬组织的抗继发龋坏能力。 关于在复合树脂内添加氟化物可产生积极效果的实验证据,可以参见论文氟化 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复合树脂氟离子释放特性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医学院医教部的李东、赵信义等,该文于2003年7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发表。该论文的 工作是有益的、建设性的工作。 上述该论文中介绍的填龋用掺氟复合树脂,其制备方法在现时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该论文所介绍的这类填龋用掺氟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是将无机氟盐烘干、磨细、过筛, 之后,将无机氟盐与复合树脂的无机填料混合均匀,并与树脂基质及稀释剂等混合,配制成 双糊剂型复合树脂。该论文的实验数据表明,固化后的该型复合树脂确有释氟效果,但是, 该型复合树脂的释氟持续性、稳定性不够理想,释氟量衰减迅速。 并且,在上述该型掺氟复合树脂材料中,所掺入的无机氟盐是可溶性的或曰水溶 性的无机氟盐,例如氟化钠(NaF)、氟钛酸钾(K2TiF6)等,这类无机氟盐不适合作表面改性, 也就是说,没能得以表面改性的无机氟盐是硬生生地嵌入与其极性不相容的有机的树脂基 体内,并且,以此方式存在的可溶性的并且极易粉碎的无机氟盐本身并无建设性的刚度,除 释氟作用外,对复合树脂没有刚性支持,这就产生了一个负面的效果,无机氟盐的无刚度、 极易粉碎的性质连同它的与其周边物质不相容的嵌入存在形态,使得树脂基体的结构连续 性受到干扰、破坏,这将导致复合树脂在强韧性能及耐磨性能方面受到消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填龋用掺氟复合树脂中存在的无机 氟盐释氟不稳定问题,以及,伴随发生的无机氟盐裸掺杂而带来的对复合树脂整体强韧性 能及耐磨性能的消减作用问题,研发一种新的有助于防止继发龋的填龋用掺氟复合树脂材 料。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案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该方案提供的是一种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该材料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树脂单体8% 70%、稀释剂5% 25%、光引发剂0. 25% 2%、共引发剂0. 5% 3%、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20% 85% ;其中,所述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是由纳米无机粉体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并经干燥、 粉碎之后形成的粉体物质;所述纳米无机粉体内含有占纳米无机粉体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 10% 80%的其内侧表面负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所述其内侧表面负 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是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该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是 经由以下主要制备工艺步骤制成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①将二氧化锆纳米管在无机氟盐 水溶液中浸渍、②将浸渍了无机氟盐水溶液的二氧化锆纳米管在40°C IO(TC温区进行干 燥、③将干燥后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团聚体进行粉碎,所述无机氟盐是氟化钠或氟钛酸 钾,无机氟盐水溶液中无机氟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介于0. 5% 5. 0%之间;所述二氧化锆纳 米管的外径介于20纳米与300纳米之间,以及,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介于0. 2微米 与200微米之间,以及,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与外径之比介于3与100之间。 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外径可以是介于20纳米与300纳米之间的任意值,但是, 更小一些的的外径有利于二氧化锆纳米管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基于此,所述二氧化锆纳米 管的优选的外径范围是介于20纳米与200纳米之间;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可以允许 是介于O. 2微米与200微米之间的任意值,但是,由于较小长度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更有利于 降低原料混合工序的操作难度,因此,二氧化锆纳米管的更为理想的长度范围即优选长度 范围是介于0. 2微米与2微米之间;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与外径之比可以允许是介 于3与100之间的任意值,同样是基于降低原料混合工序操作难度的考虑,所述二氧化锆纳 米管的长度与外径之比的优选值取更小一些的值比较有利,如此,该值的优选范围即更理 想一些的范围是介于3与10之间。低长径比和短小尺度的二氧化锆纳米管不但有利于降 低原料混合工序的操作难度,并且,很显然地,它还有利于增加成品糊剂的稳定性,同时,增 加成品糊剂的流动性,而成品糊剂的流动性能的提高,则有助于降低该成品糊剂临床应用 的操作难度。 所述树脂单体包括低分子量单体形态以及由低分子量单体经低度聚合后的分子 量略大的单体形态即所谓寡聚体形态,所述树脂单体其分子量的优选值介于200 5000 ; 所述树脂单体是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类物质,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涉及种类繁多 的同类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在聚合固化引发物质的引发作用下都很容易实现快速的单体间 聚合固化,所述树脂单体优选材料为双酚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氨基甲酸酯双甲基丙 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者组合;由于上述优选的单体即双酚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氨基 甲酸酯双甲基丙烯酸酯等类物质有较高的粘度,为便于无机纳米填料的加入操作及制成成 品的实际应用,组合物中稀释剂成分是必须的,稀释剂的存在可以降低复合树脂糊剂的粘 度,适于本案目的的稀释剂可选物质较多,所述稀释剂优选材料为双甲基丙烯酸二縮三乙 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稀释 剂在参与交联固化反应方面与所述双酚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以及氨基甲酸酯双甲基 丙烯酸酯等物质并无太大差异,用稀释剂一词进行区别,主要在于,这一类物质从功能上看 更明显地是为降低粘度而加入的成分。 本案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适用于光辐射引发固化交联反应的 应用方式,光引发剂优选樟脑醌,共引发剂优选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 硅烷偶联剂用于纳米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可适用于本案目的的市售的硅烷偶联 剂有多种,具体例如KH-550、 KH-560、 KH-570等,综合多方面因素,所述硅烷偶联剂优选医 用级的KH-570,上述各种市售硅烷偶联剂的操作使用条件各相应厂家均有介绍,各类市售 硅烷偶联剂的操作使用条件是公知的。 上文已述及,本案所述纳米无机粉体内含有占纳米无机粉体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 10% 80%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所述无机纳米填料的其余成分可以允许是其它的任 意选定的适用的无机材料;所述无机纳米填料的其余成分的优选材料至少是以下材料的一 种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粉、市售的钡铝玻璃粉、锶玻璃粉、硼铝玻璃粉、钡锶硼玻璃 粉,当然,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所列备选材料的组合。 本案所述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当然也是一种单糊剂型光固化 龋洞填充用牙科复合树脂材料。 本案所涉二氧化锆纳米管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该材料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树脂单体8%~70%、稀释剂5%~25%、光引发剂0.25%~2%、共引发剂0.5%~3%、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20%~85%;其中,所述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是由纳米无机粉体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并经干燥、粉碎之后形成的粉体物质;所述纳米无机粉体内含有占纳米无机粉体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80%的其内侧表面负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所述其内侧表面负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是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该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是经由以下主要制备工艺步骤制成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①将二氧化锆纳米管在无机氟盐水溶液中浸渍、②将浸渍了无机氟盐水溶液的二氧化锆纳米管在40℃~100℃温区进行干燥、③将干燥后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团聚体进行粉碎,所述无机氟盐是氟化钠或氟钛酸钾,无机氟盐水溶液中无机氟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介于0.5%~5.0%之间;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外径介于20纳米与300纳米之间,以及,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介于0.2微米与200微米之间,以及,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与外径之比介于3与1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基于药物缓释机制的含氟牙用修复材料,该材料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树脂单体8%~70%、稀释剂5%~25%、光引发剂0.25%~2%、共引发剂0.5%~3%、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20%~85%;其中,所述改性后的无机纳米填料是由纳米无机粉体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并经干燥、粉碎之后形成的粉体物质;所述纳米无机粉体内含有占纳米无机粉体重量的重量百分数为10%~80%的其内侧表面负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所述其内侧表面负载了可溶性无机氟盐的二氧化锆纳米管是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该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是经由以下主要制备工艺步骤制成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①将二氧化锆纳米管在无机氟盐水溶液中浸渍、②将浸渍了无机氟盐水溶液的二氧化锆纳米管在40℃~100℃温区进行干燥、③将干燥后的载氟二氧化锆纳米管团聚体进行粉碎,所述无机氟盐是氟化钠或氟钛酸钾,无机氟盐水溶液中无机氟盐的重量百分含量介于0.5%~5.0%之间;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外径介于20纳米与300纳米之间,以及,所述二氧化锆纳米管的长度介于0.2微米与200微米之间,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榕生李榕卿
申请(专利权)人:李榕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