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和物品,提供在固化后能够给予防污性优异的表面、表面的磨损耐久性优异的含氟固化性组合物、以及具有该组合物的固化覆膜的物品。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其包含:(A)下式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R1OZ2]a‑Q1‑Z1‑Rf1‑Z1‑Q1‑[Z2OR1]a(Rf1为分子量800~20,000的2价全氟聚醚基,a为1~10,Q1为(a+1)价的含硅连结基,Z1为2价连结基,Z2为2价烃基,R1为H或具有(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有机基团,1个以上为上述1价有机基团。)(B)下式的含氟单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H2=CR2COOZ3Rf2(R2为H、F、Cl、Br或1价烃基,Z3为2价烃基,Rf2为氟烷基。)(C)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的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污性优异的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和具有该组合物的固化覆膜的物品。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作为保护树脂成型体等的表面的手段,一般广泛地采用了硬涂层处理。其为在成型体的表面形成硬质的固化树脂层(硬涂层),使其难以损伤。作为构成硬涂层的材料,多使用了热固化性树脂、紫外线或电子束固化型树脂等采用活性能量线的固化性组合物。另一方面,随着树脂成型品的利用领域的扩大、高附加值化的潮流,对于固化树脂层(硬涂层)的高功能化的要求在高涨,作为其中的一个,要求对硬涂层赋予防污性。其为通过对硬涂层的表面赋予防水性、防油性等性质,从而使其难以弄脏、或者即使弄脏也能够容易地去除。作为对硬涂层赋予防污性的方法,广泛采用了在暂且形成了的硬涂层表面使含氟防污剂涂布和/或固定的方法,但对于通过将含氟固化性成分添加到固化前的固化树脂组合物中、使其涂布固化而同时进行硬涂层的形成和防污性的赋予的方法也进行了研究。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1194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通过在丙烯酸系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丙烯酸氟烷基酯、使其固化从而赋予了防污性的硬涂层的制造。近年来,这样的配合了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的防污性优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用途在大幅地扩大,不断要求更高的功能。这样的固化性组合物中,通过对涂膜表面给予高防污性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偏集在表面附近,从而使其防污性能显现,但它们由于表面的磨损而减少,防污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防污性优异并且也耐表面磨损的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119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5311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3811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85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在固化后能够给予防污性优异的表面、表面的磨损耐久性优异的含氟固化性组合物、以及具有该组合物的固化覆膜的物品。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对于能够对这样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赋予防污性的氟化合物,进行了各种开发,例如提出了日本特开2010-531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811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85501号公报(专利文献4)等中所示的可光固化的氟化合物。这样的固化性组合物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对涂膜表面给予高防污性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偏聚于表面附近,从而使其防污性能显现,但这些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由于表面的磨损而减少,防污性能随之降低。因此,一直在寻求不易因磨损而使防污性能降低的固化性组合物。因此,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反复研究,结果发现包含(A)后述的式(1)所示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B)后述的式(2)所示的含氟单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和(C)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的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至少1种的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可成为给予防污性优异、磨损耐久性优异的涂布覆膜的固化性组合物,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和物品。[1]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A)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R1OZ2]a-Q1-Z1-Rf1-Z1-Q1-[Z2OR1]a(1)(式中,Rf1为由碳数1~6的全氟亚烷基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量800~20,000的2价的全氟聚醚基,a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Q1独立地为包含至少(a+1)个硅原子的(a+1)价的含硅连结基,可形成环状结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1种。Z1独立地为碳数1~2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全氟聚醚基连结的2价的连结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一部分氢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Z2独立地为碳数1~20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氧原子连结的2价的烃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R1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氮原子中的至少1种的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其中,分子中所含的全部的R1中平均至少1个R1为上述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B)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含氟单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H2=CR2COOZ3Rf2(2)(其中,式中,R2独立地为氢原子、F、Cl、Br或碳数1~8的1价的烃基,烃基中的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Z3独立地为碳数1~8的2价的烃基,可支化,中途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羟基中的至少1种。Rf2为氟原子数2~20的氟烷基,可包含选自氢原子和氧原子中的至少1种,可支化。)(C)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的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至少1种。[2][1]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B)成分由选自以下的组的化合物中的一个化合物或多个化合物的组合构成。CH2=CHCOOCH2CH2C4F9CH2=CHCOOCH2CH2C6F13CH2=C(CH3)COOCH2CH2C4F9CH2=C(CH3)COOCH2CH2C6F13[3][1]或[2]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A)成分中,式(1)中的Rf1为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CF2O-(CF2O)p(CF2CF2O)q-CF2-(其中,用括弧括起来的二种重复单元的排列为无规,p为1~200的整数,q为1~170的整数,p+q为6~201。)[4][1]~[3]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成分与(B)成分的配合质量比在由以下的式子表示的范围内,0.01≤(B)/(A)≤20(A)成分与(B)成分的合计质量相对于(A)~(C)成分的合计质量,为0.01~30质量%。[5][1]~[4]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成分中,式(1)中的Z1为由下述式表示的任一个结构。-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OCH2CH2--CH2OCH2CH2CH2-[6][1]~[5]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成分中,式(1)中的Q1为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化1】(式中,a为1~10的整数。)[7][1]~[6]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A)成分为由下述通式(3)或(4)表示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化2】【化3】(式中,Q1、Z1、a如上所述,Rf’为-CF2O-(CF2O)p(CF2CF2O)q-CF2-,其中,-CF2O-单元与-CF2CF2O-单元的排列为无规,p为1~200的整数,q为1~170的整数,p+q为6~201的整数,d1、e1为1~30的整数,R4为氢原子或甲基。)[8][1]~[7]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A)~(C)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份,还配合0.1~15质量份的(D)光聚合引发剂。[9][1]~[8]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包含至少1种的、在1分子中平均具有3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非氟化丙烯酸系化合物。[10][1]~[8]的任一项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为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不具有尿烷键的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或者包含该多官能丙烯酸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A)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R1OZ2]a‑Q1‑Z1‑Rf1‑Z1‑Q1‑[Z2OR1]a (1)式中,Rf1为由碳数1~6的全氟亚烷基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量800~20,000的2价的全氟聚醚基,a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Q1独立地为包含至少(a+1)个硅原子的(a+1)价的含硅连结基,可形成环状结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1种;Z1独立地为碳数1~2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全氟聚醚基连结的2价的连结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一部分的氢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Z2独立地为碳数1~20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氧原子连结的2价的烃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R1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氮原子中的至少1种的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其中,分子中所含的全部的R1中平均至少1个R1为上述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B)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含氟单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H2=CR2COOZ3Rf2 (2)式中,R2独立地为氢原子、F、Cl、Br或碳数1~8的1价的烃基,烃基中的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Z3独立地为碳数1~8的2价的烃基,可支化,中途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羟基中的至少1种;Rf2为氟原子数2~20的氟烷基,可包含选自氢原子和氧原子中的至少1种,可支化,(C)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的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至少1种。...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7 JP 2015-1840891.含氟固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A)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含氟丙烯酸系化合物,[R1OZ2]a-Q1-Z1-Rf1-Z1-Q1-[Z2OR1]a(1)式中,Rf1为由碳数1~6的全氟亚烷基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量800~20,000的2价的全氟聚醚基,a各自独立地为1~10的整数,Q1独立地为包含至少(a+1)个硅原子的(a+1)价的含硅连结基,可形成环状结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氟原子中的至少1种;Z1独立地为碳数1~2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全氟聚醚基连结的2价的连结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一部分的氢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Z2独立地为碳数1~200的可包含选自氧原子、氮原子和硅原子中的至少1种、一个末端与氧原子连结的2价的烃基,中途可包含环状结构;R1独立地为氢原子、或者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氮原子中的至少1种的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其中,分子中所含的全部的R1中平均至少1个R1为上述具有丙烯酰基或α取代丙烯酰基的1价的有机基团,(B)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含氟单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CH2=CR2COOZ3Rf2(2)式中,R2独立地为氢原子、F、Cl、Br或碳数1~8的1价的烃基,烃基中的氢原子可被F、Cl或Br取代;Z3独立地为碳数1~8的2价的烃基,可支化,中途可包含选自氧原子和羟基中的至少1种;Rf2为氟原子数2~20的氟烷基,可包含选自氢原子和氧原子中的至少1种,可支化,(C)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基的非氟化多官能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至少1种。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B)成分由选自以下的组的化合物中的一个化合物或多个化合物的组合构成,CH2=CHCOOCH2CH2C4F9CH2=CHCOOCH2CH2C6F13CH2=C(CH3)COOCH2CH2C4F9CH2=C(CH3)COOCH2CH2C6F13。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化性组合物,其中,(A)成分中,式(1)中的Rf1为由下述式表示的结构,-CF2O-(CF2O)p(C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野安则,
申请(专利权)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