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951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由聚酯母料切片经过加热和拉伸加工获得,其中,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含有聚酯切片和纳米级球形SiO↓[2],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O↓[2]的添加量为2500~3800ppm,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还含有纳米级氧化镁,所述的纳米级氧化镁的添加量为280~330pp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制造上述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方法,包括一个制备纳米级SiO↓[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一个制备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和一个制备聚酯母料切片的步骤,最后通过拉伸设备拉伸聚酯母切片获得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酯薄膜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既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也有优异的耐热性能。适用于传真机、标签打印等方面的热转移用基材薄膜。

Ultra thin polyester film for thermal transfer

Ultra thin type polyester film for heat transfer, obtained by polyester masterbatch slice after heating and drawing the sections in the polyester masterbatch containing polyester and nano spherical SiO: 2, the addition of nano grade spherical SiO case, the 2 is 2500 ~ 3800ppm, polyester slice the masterbatch also contains nano Magnesium Oxide, adding the nano Magnesium Oxide for 280 ~ 330ppm.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ltra-thin polyester film heat transfer of the used, including a preparation of nano SiO: 2 ethylene glycol dispersion, a step of preparing nano Magnesium Oxide glycol dispersion step and a preparation of polyester masterbatch slice steps, finally for ultra-thin polyester film heat transfer is obtained through tensile tensile polyester slice base equipment. The polyester film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tensile strength as well as excellent heat resist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uaranteeing thickness. Base material film for heat transfer in facsimile machine, label print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尤其涉及塑料,特别涉及热转移薄膜,具体的 是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电子化仓储管理、超市对标签、条码打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现 有技术中,用于传真机以及标签打印的打印色带基材均采用超薄型的聚酯 薄膜,由于其加工温度、使用温度都在IO(TC上下,且标签打印要求图案、 色泽清晰,因此薄膜需要有超薄的厚度、优良的拉伸性能和抗热性能。但 是目前的聚酯薄膜的最薄厚度在8um以上,达不到使用要求;另外超薄型 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其拉伸强度和耐热性是一对矛盾,限制了聚酯薄膜在标签打印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所述的这 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聚酯薄膜的厚度不能 达到标签打印的使用要求、不能同时实现超薄性和高拉伸强度的技术问 题。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由聚酯母料切片经过加 热和拉伸加工获得,其中,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含有聚酯切片和纳米级 球形Si02,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02的添加量为2500 3800ppm,所述的 聚酯母料切片中还含有纳米级氧化镁,所述的纳米级氧化镁的添加量为 280 330ppm。进一步的,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02的平均粒径在80 120nrn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厚度在3.5 8um 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在200 300MPa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热收縮《3. 5%。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薄膜表面摩擦系数 《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方法, 其中所述的方法中包括一个制备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一个制备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和一个制备聚酯母料切片的过程,在所述的制备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中,首先对纳米级Si02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通过高速离心搅拌、研磨并且通过超声波分散法制成均匀的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在所述的制备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中,首先对纳米级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通过高速离心搅拌、研 磨并且通过超声波分散法制成均匀的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在所述的制备聚酯母料切片过程中的酯化结束阶段,分别加入纳米级Si02、纳米级氧化镁的乙二醇分散体,通过直接分散法原位聚合得到所述的聚酯母料 切片,最后通过拉伸设备拉伸聚酯母料切片。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聚酯母料切片的步骤中,采用PTA法合成 聚酯母料切片,具体的是采用高纯度的对苯二甲酸(PTA)或中纯度对苯二 甲酸(MTA)与乙二醇(EG)直接酯化,縮聚成聚酯。由于PTA法制备聚酯薄 膜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使用纳米级Si02是利用其具有比表面极大、表层原子数多、表 面活性高等特点,填充到聚合物后与聚合物的界面粘结强度就高,减小了 添加剂从薄膜表面剥落的可能性。而且球形纳米级Si02可以提高薄膜的加工性能,使薄膜具有良好的收巻性能和分切性能。本专利技术使用纳米级氧化 镁是利用其金属离子特性,改善切片的熔融比电阻,从而改进薄膜的成膜 性能、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同时氧化镁不同于常规采用的具有弱碱性的CaC03,从而避免了必须采用DMT法制备聚酯母切片的弊端。本专利技术和己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薄膜 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既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也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并且 通过提高了聚酯薄膜中Si02的含量,达到2000ppm以上,同时改善了聚 酯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了产品的后加工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薄膜的 厚度极薄(》3.5um,最常用厚度4.5um)、拉伸强度高(》200MPa)、热 收縮低(MD向《3.5。/。,),薄膜表面摩擦系数低(《0.6),适合于做传真 机、标签打印等方面的热转移用基材薄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所述的聚酯薄膜由聚酯母 料切片构成,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含有纳米级球形Si02,所述的纳米级 球形Si02的添加量为2500 3800ppm,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还含有纳米 级氧化镁,所述的纳米级氧化镁的添加量为280 330ppm。进一步的,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02的平均粒径在80 120nrn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厚度在3.5 8u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在200 300MPa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热收縮《3. 5%。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薄膜表面摩擦系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一个制备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在所述的制备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中,首先对纳米级Si02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通过高速离心搅拌、研磨并且通过超声波分散法制成均匀的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还包括一个制备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在所述的制备纳 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中,首先对纳米级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 然后通过高速离心搅拌、研磨并且通过超声波分散法制成均匀的纳米级氧 化镁乙二醇分散体,还包括一个制备聚酯母料切片的步骤,在制备聚酯母料切片步骤的酯化结束阶段分别加入纳米级Si02、纳米级氧化镁的乙二醇分散体,通过直接分散法原位聚合得到所述的薄膜的聚酯母切片,最后通 过拉伸设备拉伸聚酯母切片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聚酯母料切片的步骤中,采用PTA法合成聚 酯母料切片,具体的是采用高纯度的对苯二甲酸(PTA)或中纯度对苯二甲 酸(MTA)与乙二醇(EG)直接酯化,縮聚成聚酯。由于PTA法制备聚酯薄膜 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由聚酯母料切片经过加热和拉伸加工获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含有聚酯切片和纳米级球形SiO2,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O2的添加量为2500~3800ppm,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还含有纳米级氧化镁,所述的纳米级氧化镁的添加量为280~330pp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纳米级球形Si02的平均粒径在80 120nrn之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厚度在3.5 811111之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拉伸强度在200 300MPa之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热收縮《3. 5%。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薄膜表面摩擦系数《0.6。7. —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中包括一个制备纳米级Si02乙二醇分散体的步 骤、 一个制备纳米级氧化镁乙二醇分散体的步骤和一个制备聚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热转移的超薄型聚酯薄膜,由聚酯母料切片经过加热和拉伸加工获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含有聚酯切片和纳米级球形SiO↓[2],所述的纳米级球形SiO↓[2]的添加量为2500~3800ppm,所述的聚酯母料切片中还含有纳米级氧化镁,所述的纳米级氧化镁的添加量为280~330pp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刚黄耀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