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810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聚酯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该聚酯薄膜包括由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构成的芯层,所述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由膜级聚酯PEN构成的中间层,位于芯层上表面的中间层的上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上表层,位于芯层下表面的中间层的下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下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收缩型聚酯薄膜,热收缩率集中,表面爽滑耐磨又具有亚光效果,既能对各种灌装容器进行快速套标,又兼具客户喜爱的亚光色,克服了普通PET收缩膜的热不稳定性问题以及增强印刷性提高油墨附着力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聚酯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市场上,处于环境保护的考虑,环保型收缩膜产品越来越占据更多的市 场份额,譬如收缩膜用PET、聚苯乙烯(PS)等有逐渐取代PVC收缩膜的趋势,其中聚酯收缩 膜由于其收缩率大的缘故,其在电容器(热收缩套管膜)、电池商标(纵向拉伸膜)、PET瓶 收缩标签(横向拉伸膜)等产品上应用广泛,尤其瓶类横向收缩膜的需求日趋旺盛,近一两 年,国内外很多薄膜生产厂商,都瞄准了聚酯收缩膜这个潜力无限的应用领域。 但是在单向聚酯薄膜拉伸领域,生产高收缩聚酯薄膜的企业共同面临一个问题 是: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在聚酯收缩膜的单方向上存在热收缩稳定性差引起的边部翘曲 现象,并随着聚酯收缩膜的不断普及,下游生产厂家对聚酯收缩膜的高挺度、耐温性及爽滑 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消费者人群中也出现了很多差别化的需求,上述问题急需聚酯收缩 膜加工企业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寻找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缩聚酯薄膜,热收缩率集中,不存在边部翘曲 现象,满足下游生产厂家的要求。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包括由非晶态改 性聚酯切片构成的芯层,所述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由膜级聚酯PEN构成的中间 层,位于芯层上表面的中间层的上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 上表层,位于芯层下表面的中间层的下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 成的下表层。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均为由微米级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 共混构成的亚光层。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中无机物的平均粒径为0. 1~5ym。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中无机物的平均粒径为1~3y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均为由微米硅酸钠、微米碳酸钙和微米硫酸 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亚光层。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5~50Iim,其中两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均 为2~4ym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芯层为NPG和二氧化硅共聚改性PETG聚酯切片芯层,所述上 表层和下表层为无机物与NPG和二氧化硅共聚改性PETG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亚光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聚酯薄膜包括由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构成的芯层、由膜级聚酯PEN构成的中 间层和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上表层和下表层,中间层由膜级聚酯 PEN构成,使该层具有了良好的挺度和热稳定性,构成聚酯薄膜的热稳定层,聚酯薄膜的收 缩层包括上表层、下表层和芯层,聚酯薄膜的亚光层包括上表层和下表层,其中改性聚酯属 于二元酸改性的非晶态聚酯,这种材料具有单向热变形大的特点,因而使得聚酯薄膜整体 上具有了单向高热收缩率,由于上表层和下表层均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 成,使得聚酯薄膜光滑、耐磨,适合标签使用。 本技术提供的收缩型聚酯薄膜,热收缩率集中,表面爽滑耐磨又具有亚光效 果,既能对各种灌装容器进行快速套标,又兼具客户喜爱的亚光色,克服了普通PET收缩膜 的热不稳定性问题以及增强印刷性提高油墨附着力问题。 上述PEN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NPG为新 戊二醇(Neopentylglycol),PETG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烧二甲醇酯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co-1, 4~cylclohexylenedimethyIeneterephthalate)〇【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芯层,2-中间层,3-上表层,4-下表层。【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该聚酯薄膜包括由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构成 的芯层1,芯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由膜级聚酯PEN构成的中间层2,位于芯层1 上表面的中间层2的上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上表层3, 位于芯层1下表面的中间层2的下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 下表层4。 本实施例中,上表层3和下表层4均为由微米级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 混构成的亚光层,上表层3和下表层4中无机物的平均粒径为0. 1~5ym,优选地,无机物 的平均粒径为1~3ym,上表层3和下表层4均为由微米娃酸钠、微米碳酸|丐和微米硫酸钡 中的一种或几种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亚光层。 本实施例中,芯层1为NPG和二氧化硅共聚改性PETG聚酯切片芯层,上表层3和 下表层4为无机物与NPG和二氧化硅共聚改性PETG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亚光层。 具体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5~50ym,其中两中间层2的厚度均为2~4ym。 上述聚酯薄膜通过五层共挤设备制成,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1)将100%重量份的改性聚酯切片作为芯层1的原料,经原料输送,进入双螺杆 挤出机熔融塑化抽真空,然后经预过滤器、计量栗、主过滤器,进入模头; 将100%膜级聚酯PEN作为中间层2的原料,经原料输送,分别进入双螺杆挤出机 熔融塑化抽真空,然后经预过滤器、计量栗、过滤器、管线及适配器,进入模头; 将100 %改性聚酯作为上表层3和下表层4的原料,经原料输送,分别进入双螺杆 挤出机的同时加入一定含量的微米硅酸钠、微米碳酸钙和微米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经 熔融塑化抽真空,然后经预过滤器、计量栗、过滤器、管线及适配器,进入模头; (2)上述三个步骤中形成的五层熔体经模头汇合后流出,由静电吸附装置压在急 冷辊上,急速冷却形成铸片,然后依次经过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比为1.0~ 1. 2,拉伸温度为(40~80°C),得到初级膜片; (3)经过横向拉伸后的基膜经过热定型、冷却、测厚、边部切割、静电消除处理和在 线收卷; (4)根据客户的需要分切成相应规格的成品。 按上述工艺配方和工艺条件生产的两种不同规格的收缩型聚酯薄膜,其中规格A: 总厚度为50ym,其中芯层1厚度为30ym,中间层2的厚度均为2ym,上表层3和下表层4 的厚度均为8ym;规格B:芯层1厚度为35ym,中间层2的厚度均为2ym,上表层3和下表 层4的厚度均为5. 5ym,上述两种规格的聚酯薄膜的物理性能指标如下表: 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需要,收缩层、亚光层、热稳定层的厚度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热收缩型聚酯薄膜的总厚度可在15~50ym的范围内调 整,其横向收缩率均在50~80%之间。 本技术提供的热收缩型聚酯薄膜具有以下特点:1)既具有热收缩膜的高收 缩性,又兼具一定的热稳定性;2)亚光层既具有良好的油墨印刷适用性,又由于其良好的 爽滑性,有效提高下游套标使用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缩型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包括由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构成的芯层,所述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由膜级聚酯PEN构成的中间层,位于芯层上表面的中间层的上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上表层,位于芯层下表面的中间层的下表面上设有由无机物与非晶态改性聚酯切片共混构成的下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申曾丽平常怀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健元春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