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02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设置在上模上的内导柱和设置在下模上的内导套配合实现导向和固定,上模上设置有冲切凸模和折弯凸模,冲切凸模通过上模螺丝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折弯凸模位于凸模固定板内,为一活动部件,下模上设有折弯凹模及冲切凹模,上模的冲切凸模、折弯凸模分别与下模的冲切凹模、折弯凹模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工序、减少了人员、冲压设备、半成品的周转箱及场地等数量,使得材料利用率高出很多,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七倍,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产品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零件的单价,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成型模具,更具体的是一种在级进模中实现冲切搭边 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冲压产品,特别是一些四周全部翻边的零件,主要是用 单工序模具通过下料、冲切、翻边等工序来完成的,比较先进的工序也是通过 级进模具将翻边之外的工序全部做完,再通过单工序模具来实现翻边这道工序, 无法实现在级进模内将冲切搭边与四周折弯同步成型,'因此冲压一个零件需要 几道工序加在一起才能完成,使得原材料利用率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低、尺寸 不稳定、报废率高、生产效率很低,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员、冲压设备、半成品 的周转箱、场地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制造精度 高、尺寸稳定、生产效率高的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 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卸料背板和卸料板,下模包括下模板、 下垫板和下模座,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设置在上模上的内导柱和设.置在下模上 的内导套配合实现导向和固定.所述的上模(搭边及最后的半成品处)还设置有冲切凸模和折弯凸模,冲 切凸模通过上模螺丝固定在凸模固定板上,折弯凸模位于凸模固定板内,为一 活动部件,在折弯凸模上端设有限位套筒和螺丝,可以控制折弯凸模的活动行 程,限位套筒挂靠在上垫板上,而在限位套筒上端的上模座内设有上模弹簧, 上模弹簧顶在限位套筒上,上模弹簧的上端还设置有止付螺丝,可以起到调节 上模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 '所述的下模在下模板上设有折弯凹模及冲切凹模,折弯凹模的内侧设有压料浮块,在非工作状态下,折弯凹模与压料浮块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压料浮 块的下面设有顶杆和下模弹簧,顶杆的法兰边挂靠在下垫板上,下模弹簧顶在 顶杆上,而下模弹簧的下部设有用来调节压料浮块的压料力的下模止付螺丝;上模的冲切凸模与下模的冲切凹模相对应,上模的折弯凸模与下模的折弯 凹模相对应。在非工作状态下,上述的折弯凸模在卸料板内的高度比冲切凸模高出一个 参数K, K值根据产品的折弯高度及产品料厚来设定。 上述的折弯凹模与冲切凹模在同一镶块上。进一步,在卸料板背面靠近折弯凸模的四周铣有一个槽,用于对成型后的零件的避位及卸料作用,而槽的深度比产品的折弯高度高O.lmm。上述的压料浮块的侧面设置有一个凸台,通过凸台挂靠在折弯凹模内壁, 防止工作时蹦出。上述的上模弹簧压完整个行程后的力小于下模弹簧的预压力。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应用一套级进模就可以完成带有四周 翻边类零件的所有的成型工序,减少了工序,进而减少了人员、冲压设备、半 成品的周转箱及场地等数量,另外,由于搭边设计在中间,比传统的搭边在两 边的工艺方法,其材料利用率高出很多,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高精度的导向及 准确的定距系统,并配备有自动送料机构、自动出件、安全检测等装置,实现 了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七倍, 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产品精度, 另一方面降低了零件的单价,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产品的部分排样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开启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产品生产流程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1、上模止付螺丝2、上模弹簧 3、上模座 4、螺5、限位套筒9、卸料板13、折弯凹模10、折弯凸模 14、压料浮块 18、下模弹簧 22、冲切凹模 26、内导套6、上垫板7、凸模固定板 8、卸料背板 11、成型后产品 12、下模板 15、下垫板 16、顶杆17、下模座 21、吹气销 25导正销19、下模止付螺丝20、冲切凸模 23、冲切废料 24、内导柱 30、搭边材料 纟l、半成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产产品的部分排样图。如图l所示阴影部分的搭边材料30要冲切掉,同时切下来的零件仍为半成 品,其中半成品31的部分材料仍需要沿着虚线的位置向上折弯后才能成为成品, 这两步工序同时完成。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开启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图;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5为图2的B部放大图。.如图2至图5所示 一种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3、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卸料背板8和 卸料板9,下模包括下模板12、下垫板15和下模座17,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设 置在上模上的内导柱24和设置在下模上的内导套26配合实现导向和固定,在 卸料板9背面靠近折弯凸模10的四周铣有一个槽,用于对成型后的零件的避位 及卸料作用,槽的深度比产品的折弯高度高0.1mm。上模上还设置有冲切凸模20和折弯凸模10,冲切凸模20通过上模螺丝固 定在凸模固定板7上,折弯凸模10位于凸模固定板7内,为一活动部件,折其 靠卸料板9导向,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的折弯凸模10在卸料板9.内的高度比 冲切凸模20高出一个参数K, K值根据产品的折弯高度及产品料厚来设定,在 折弯凸模10上端设有限位套筒5和螺丝4,限位套筒5挂靠在上垫板6上,而 在限位套筒5上端的上模座3内设有上模弹簧2,为折弯凸模10提供一个弹性 力,上模弹簧2顶在限位套筒5上,限位套筒5用于控制冲切凸模10的行程范 围,上模弹簧2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上模弹簧2的弹簧力的上模止付螺垒1,可 以起调节上模弹簧力的作用。下模的下模板12上设有折弯凹模13及冲切凹模22,折弯凹模13与冲切凹 模22在同一镶块上。折弯凹模13的内侧设有压料浮块14,在非工作状态下, 压料浮块14与折弯凹模13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压料浮块14的侧面设置有一 个凸台,通过凸台挂靠在折弯凹模内壁,防止生产时蹦出,压料浮块14的下面 设有顶杆16和下模弹簧18,顶杆16的法兰边挂靠在下垫板15上,下模弹簧 18顶在顶杆16上,而下模弹簧18的下部设有用来调节压料浮块14的压料力的 下模止付螺丝19。上模的冲切凸模20与下模的冲切凹模22相对应,上模的折弯凸模10与下 模的折弯凹模13相对应,且上模弹簧2压完整个行程后的力小于下模弹簧18的预压力。 '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产品生产流程图。如图6所示模具开始闭合时,内导柱24最先插入下模板12内的内导套 26完成上下模具的导向,上模的导正销25将条料导正,卸料板9压住条料,此 时条料上未翻边的半成品没有被压住,上模继续下行,高出的折弯凸模10先于 冲切凸模20接触材料,和设在下模的压料浮块14 一起压住半成品材料,设计 时辨上模折弯凸模10后面的上模弹簧2压完整个行程后的力仍比压料浮块14 背面的下模弹簧18的预压力小,这样模具继续下行时冲切凸模20完成对搭边 材料30的冲切,而折弯凸模10与压料浮块14压住未折弯的半成品不动,半成 品零件与条料分离。上模继续下行,在折弯凸模10背面的上模弹簧2完成整个 压縮行程,折弯凸模10背部与上垫板6接触,并随上模一起再次下行与下模的 压料浮块14压住条料一起进入折弯凹模13,完成四周的翻边。模具闭死后上模随冲床的上滑块上行,冲切凸模20随凸模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3)、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卸料背板(8)和卸料板(9),下模包括下模板(12)、下垫板(15)和下模座(17),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设置在上模上的内导柱(24)和设置在下模上的内导套(26)配合实现导向和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模上还设置有冲切凸模(20)和折弯凸模(10),冲切凸模(20)通过上模螺丝固定在凸模固定板(7)上,折弯凸模(10)位于凸模固定板(7)内,为一活动部件,在折弯凸模(10)上端设有限位套筒(5)和螺丝(4),限位套筒(5)挂靠在上垫板(6)上,而在限位套筒(5)上端的上模座(3)内设有上模弹簧(2),上模弹簧(2)顶在限位套筒(5)上,上模弹簧(2)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上模弹簧(2)的弹簧力的上模止付螺丝(1); 所述的下模的下模板(12)上设有折弯凹模(13)及冲切凹模(22),折弯凹模(13)的内侧设有压料浮块(14),在非工作状态下,折弯凹模(13)与压料浮块(14)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压料浮块(14)的下面设有顶杆(16)和下模弹簧(18),顶杆(16)的法兰边挂靠在下垫板(15)上,下模弹簧(18)顶在顶杆(16)上,而下模弹簧(18)的下部设有用来调节压料浮块(14)的压料力的下模止付螺丝(19); 上模的冲切凸模(20)与下模的冲切凹模(22)相对应,上模的折弯凸模(10)与下模的折弯凹模(13)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切搭边和四周翻边同步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上模座(3)、上垫板(6)、凸模固定板(7)、卸料背板(8)和卸料板(9),下模包括下模板(12)、下垫板(15)和下模座(17),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设置在上模上的内导柱(24)和设置在下模上的内导套(26)配合实现导向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上还设置有冲切凸模(20)和折弯凸模(10),冲切凸模(20)通过上模螺丝固定在凸模固定板(7)上,折弯凸模(10)位于凸模固定板(7)内,为一活动部件,在折弯凸模(10)上端设有限位套筒(5)和螺丝(4),限位套筒(5)挂靠在上垫板(6)上,而在限位套筒(5)上端的上模座(3)内设有上模弹簧(2),上模弹簧(2)顶在限位套筒(5)上,上模弹簧(2)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上模弹簧(2)的弹簧力的上模止付螺丝(1);所述的下模的下模板(12)上设有折弯凹模(13)及冲切凹模(22),折弯凹模(13)的内侧设有压料浮块(14),在非工作状态下,折弯凹模(13)与压料浮块(14)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压料浮块(14)的下面设有顶杆(16)和下模弹簧(18),顶杆(16)的法兰边挂靠在下垫板(15)上,下模弹簧(18)顶在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