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擎盖内板、引擎盖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9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擎盖内板、引擎盖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引擎盖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内板本体用于设置于引擎盖外板朝向车内的一侧,内板本体的多处向靠近引擎盖外板一侧凸出以形成多个支撑结构,各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凹腔,令沿标定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支撑结构为支撑结构对,至少一支撑结构对中的两个支撑结构之间的内板本体部分向引擎盖外板一侧凸出形成凸台,凸台将凹腔隔断,支撑结构对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朝向引擎盖外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胶槽,第一胶槽为弯形胶槽,凸台上设有第二胶槽,内板本体用于通过第一胶槽及第二胶槽与引擎盖外板连接。本技术所述引擎盖内板同时兼顾抗凹性能与行人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擎盖内板、引擎盖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目前,引擎盖总成包括引擎盖内板和引擎盖外板,引擎盖内板上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周向边缘通常设有一圈胶槽,通过在胶槽内涂胶,以将引擎盖内板与引擎盖外板连接,实现利用引擎盖内板支撑引擎盖外板,以保证引擎盖外板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因此,引擎盖内板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强度。

2、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行人保护成为评价引擎盖总成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满足行人安全保护要求,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缩短胶槽的长度,比如引擎盖内板上的支撑结构的周向边缘设有半圈胶槽或者大半圈胶槽,但是这种方式会减小引擎盖内板与引擎盖外板的接触面积,极大降低引擎盖内板对引擎盖外板的支撑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引擎盖内板无法同时兼顾支撑刚度及行人碰撞保护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引擎盖内板,包括内板本体,所述内板本体用于设置于引擎盖外板朝向车内的一侧,所述内板本体的多处向靠近所述引擎盖外板一侧凸出以形成多个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1),所述内板本体(1)用于设置于引擎盖外板(2)朝向车内的一侧,所述内板本体(1)的多处向靠近所述引擎盖外板(2)一侧凸出以形成多个支撑结构(101),各所述支撑结构(101)之间形成凹腔(102),令沿标定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01)为支撑结构对,至少一所述支撑结构对中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01)之间的所述内板本体(1)部分向所述引擎盖外板(2)一侧凸出形成凸台(103),所述凸台(103)将所述凹腔(102)隔断,所述支撑结构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101)朝向所述引擎盖外板(2)的一端设有第一胶槽(1011),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1),所述内板本体(1)用于设置于引擎盖外板(2)朝向车内的一侧,所述内板本体(1)的多处向靠近所述引擎盖外板(2)一侧凸出以形成多个支撑结构(101),各所述支撑结构(101)之间形成凹腔(102),令沿标定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01)为支撑结构对,至少一所述支撑结构对中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01)之间的所述内板本体(1)部分向所述引擎盖外板(2)一侧凸出形成凸台(103),所述凸台(103)将所述凹腔(102)隔断,所述支撑结构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101)朝向所述引擎盖外板(2)的一端设有第一胶槽(1011),所述第一胶槽(1011)为弯形胶槽,所述凸台(103)上设有第二胶槽(1031),所述内板本体(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胶槽(1011)及所述第二胶槽(1031)与所述引擎盖外板(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令所述支撑结构对中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101)分别为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朝向所述引擎盖外板(2)的一端面为六边形端面,所述六边形端面上设有与其中五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胶槽(1011),所述六边形端面的剩余一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设有所述凸台(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03)沿所述标定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胶槽(1031)与所述凸台(103)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胶槽(1031)的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的所述第一胶槽(1011)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胶槽(1031)的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佳伟潘成峰彭鸿王明庆李玉珠李阔陈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