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89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3
本技术公开一种吸能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所述吸能组件应用于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立柱和门槛总成,所述门槛总成的门槛边梁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吸能组件包括挡板和吸能块;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挡板配置在所述立柱朝向轮胎的表面;所述吸能块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吸能块与所述挡板呈夹角连接,所述吸能块设于所述挡板的下侧,并用于安装于所述门槛边梁的下表面。本技术技术方案在门槛总成和立柱的连接处设置吸能组件,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吸能组件能够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并将能量有效传递至纵梁上,以降低车内人员受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吸能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车辆发生碰撞,特别是偏置碰撞时,车辆的撞击局部所受到的压强较大,现有的车身在应对偏置碰撞时,难以将碰撞所产生的撞击力有效传递到纵梁上,导致车辆吸能不充分,使得撞击能量容易传递到乘员舱,引起乘员舱形变,造成车内人员受伤的概率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组件,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吸能组件能够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并将能量有效传递至纵梁上,以降低车内人员受伤的概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应用于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立柱和门槛总成,所述门槛总成的门槛边梁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吸能组件包括:

3、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挡板配置在所述立柱朝向轮胎的表面;以及

4、吸能块,所述吸能块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吸能块与所述挡板呈夹角连接,所述吸能块设于所述挡板的下侧,并用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组件,应用于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立柱和门槛总成,所述门槛总成的门槛边梁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所述第一挡部设于所述吸能块远离所述挡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挡部朝远离所述吸能块的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门槛边梁的下表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以供螺栓穿设,以使所述挡板能通过螺栓锁附于所述立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组件,应用于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立柱和门槛总成,所述门槛总成的门槛边梁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挡部和第二挡部,所述第一挡部设于所述吸能块远离所述挡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挡部朝远离所述吸能块的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门槛边梁的下表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以供螺栓穿设,以使所述挡板能通过螺栓锁附于所述立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板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时,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口处,所述挡板设置有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置所述螺栓的头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置有多个在竖直方向上贯通的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并列设置,并与所述门槛边梁的端面相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吸能块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王瑞卓吕婷婷王淼王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