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61436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1
本申请涉及车辆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第一、第二感应装置的设置,能够在整车下电后再次上电时重新检测门体位置,解决了现有方案中位置信息丢失的问题,确保中控可实时获取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处于安全区、非安全区或闭合位置的准确状态。其次,基于感应装置的检测结果,能针对性执行控制逻辑,即安全区时驱动车门关闭并禁用主动转动功能,非安全区时直接禁用主动转动功能,避免了因信息缺失直接电控导致的碰撞或夹手风险,从源头保障操作安全。最后,感应装置的持续监测与状态反馈,为门体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提升了整车在门体控制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针对车辆门体的控制方案。如专利cn119843950a,该方案通过获取第一车门和/或第二车门的被动转动量,若该被动转动量不为零,则主动控制其中任一车门或两者转动,直至其处于闭合位置或安全区;又如专利cn104718095b,该方案则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以避免碰撞的方式实现门体移动,具体包括使门体离开碰撞区、反向移动至完全开启或闭合位置,或保持门体停止状态。

2、然而,上述两种方案在整车下电场景中存在共同的问题。当天地门处于停止状态时,若因用户操作或系统异常导致中控下电,负责记忆门体位置的控制器会因断电丢失下电瞬间的门体位置信息;即便再次上电,中控也无法知晓门体的实际位置,且若用户在下电后手动改变了门体位置,重新上电后的中控同样无法获取这一位置变化。

3、基于此,现有方案在整车下电后再次上电的场景中,均因门体位置信息的丢失,导致中控无法准确掌握门体状态。若直接对天地门进行电控操作,极易引发门体碰撞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的第一车门以及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第一感应装置以及所述第二车门对应的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连接并用于各自驱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相对所述车身主动转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还能够被动地相对所述车身转动,所述第一车门通过转动能够盖设并部分层叠于所述第二车门以封闭所述车身,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限定出闭合位置、彼此可能接触的非安全区以及彼此不会接触的安全区;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的第一车门以及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第一感应装置以及所述第二车门对应的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连接并用于各自驱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相对所述车身主动转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还能够被动地相对所述车身转动,所述第一车门通过转动能够盖设并部分层叠于所述第二车门以封闭所述车身,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限定出闭合位置、彼此可能接触的非安全区以及彼此不会接触的安全区;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的感应结果,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车门和所述第二车门由当前位置继续转动,直至转动至闭合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应结果为所述第一车门和所述第二车门位于非安全区,则均禁用第一车门和所述第二车门的主动转动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身的第一车门以及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对应的第一感应装置以及所述第二车门对应的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连接并用于各自驱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相对所述车身主动转动;所述第一车门与所述第二车门还能够被动地相对所述车身转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锴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