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540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其安全带扣和织带的连结部一侧的端部始终可以保持直线连结状态。织带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其另一端与安全带扣连结,并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织带和所述安全带扣之间的连结部,该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具有带,带外嵌在所述织带上的与安全带扣连结的连结部一侧的端部,其由弹性体制成,并用来限制安全带扣相对于织带的运动。在织带上设置有宽幅加强部,其宽度比所述织带上的与安全带扣连结的连结部一侧的端部的宽度大,在宽幅加强部上设置有缝合部,该缝合部以与所述织带重叠的状态与之缝合。带的一端部以被拉长的状态外嵌在宽幅加强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上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
技术介绍
车用安全带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例如,将安全带搭在乘员的身 上,并使安全带上的插舌卡合到安全带扣中,由此将乘员约束在 座椅上,其中,安全带扣是固定在车身上的安全带扣总成的一部 分。安全带扣总成的结构为,例如将织带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 在该织带的另一端安装有安全带扣。但是,在乘员想要系上安全 带时,如果没有将安全带扣放置在乘员能迅速地从座椅坐垫上找 到位置,则其使用便捷性就较差。因此,可以考虑以下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在系安全带之前, 就使安全带扣始终位于座椅坐垫的指定位置上。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为将由橡胶 带制成的环形带固定在座椅坐垫上表面的后部,施加比弹性力更 大的力使所述环形带的直径变大,让安全带扣总成的安全带扣和 织带穿过所述环形带,这样在穿过之后因环形带的弹性收缩而使 安全带扣固定卡止在环形带上。当将所述安全带扣保持结构设置在可活动座椅坐垫上并移 动座椅坐垫时,所述由橡胶带制成的环形带伸长,并会使环形带 和安全带扣固定卡止状态保持不变。其中,可活动座椅坐垫可以 处于被掀起并与座椅靠背重叠的状态(上翻状态),或是处于其 下落到脚下的车身地板上的状态(下落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2002-362309号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中,织带上与安全带扣连结的连结部侧端部的刚性,会出现因制造时的不均勻性或频繁使用而变低的情况出现。如图ll所示,当处于座椅坐垫914皮 掀起并与座椅靠背92重叠的上翻状态时,被保持在座椅坐垫91 上的环形带95中的织带93的所述连结部侧端部会弯折,从而出 现安全带扣94在织带93的顶端横向弯折的情况。而且,图11 是从座椅的前方观察该座椅处于座椅坐垫91被掀起的上翻状态 时的示意图。在这种状态下,使座椅坐垫91从上翻状态复原为可乘坐状 态时,安全带扣94可能会出现钻到座椅坐垫91的下方的情况。 这时,可以想象到当乘员想要系上安全带时,由于不易找到安全 带扣94,而会对安全带的快速安装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其 能使安全带扣和织带上靠连结部 一侧的端部始终处于直线形的连 结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釆用以下技术方案。在技术方案1所提出的一种安全带扣保持结构为织带(例如 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织带26A、 26B、 26C)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 其另一端与安全带扣(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扣A、B、 25C)连结,并通过设置在座椅(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后排座 椅1A、 1B)上的保持部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安全带扣保 持件30A、 30B),保持所述织带和所述安全带扣之间的连结部, 其具有限制部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带40A、 40B、 40C), 该限制部件外嵌在所述织带的靠所述连结部 一 侧的端部,并用来 限制所述安全带扣相对于所述织带的运动。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中所述限制部件 由可以伸缩的环形弹性体制成。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织带上设置有宽幅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宽幅加强部47)。其宽度比所述织带上靠所述连结部一侧的端部的宽度大,并由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限制部件保持。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宽幅部上设置有缝合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缝合部51)。该缝合部以与所述织带重叠的状态与之缝合。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时,由于可以通过限制部件来提高织带的连结部 一 侧的端部的刚性,而且还可以通过限制部件来限制安全带扣相对于织带的运动,所以可以防止安全带扣在织带的连结部 一 侧的端部弯折,并可以使安全带扣和织带的连结部 一 侧的端部始终保持在直线形的连结状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时,即使织带和安全带扣已经连结并已被安装到车身上,其后也可以将限制部件从安全带扣一侧嵌入并安装到织带上,因而可以容易地安装限制部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时,由于在宽幅部上限制部件被保持,所以限制部件处于不能移动的状态,这可以使限制部件始终位于指定位置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时,由于通过缝合部来提高宽幅部的刚性,因而可以可靠地在宽幅部上保持限制部件。附图说明图l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的车辆后排座椅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说明对后排座椅进行座椅调整时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可乘坐状态下的后排座椅的侧视图。图4是安全带扣总成的俯视图。图5是将安全带扣总成分解后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安全带扣保持件的设置情况的座椅坐垫的俯视图。图7是安全带扣保持件的立体图。图8是安全带扣保持件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上翻状态下的后排座椅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从上翻状态变为可乘坐状态过程中的后排座椅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A、 1B,后排座椅;25A 25C,安全带扣;26A 26C,织带;28A 28C,安全带扣总成;30A、 30B,安全带扣保持件(保持部件);40,带(限制部件);47,宽幅加强部(宽幅部);51,缝合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1 10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安全带扣保持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是指车身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指车身的前后方向,而左右方向是指从驾驶席方向观察时在车宽方向的左右方向。图1是表示车辆后排座椅1的外观的立体图。该后排座椅1在左右方向上按规定的比例(例如是7: 3或是6: 4)分割,其包括宽度较大的左侧的后排座椅1A和宽度较小的右侧的后排座椅1B。首先说明后排座椅1A和1B中的相同的结构。后排座椅1A和1B包括座椅坐垫11,其用来支承乘员的臀部;座椅靠背12,其用来支承乘员的背部;头枕13,其用来支承乘员的头部。如图2所示,后排座椅1A和1B设置在车身地板100的台阶地板103的附近,台阶地板103用于连接前方一侧的低位地板101和比该低位地寺反101高的高位地玲反102。在此也可以将低位地板101称为后排座椅1A、 1B的前方的脚下的车身地板。在高位地板102的前端设置的基座60上,通过支轴61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座椅靠背12的下端,其结构为由没有图示的支承机构可使其保持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稍微后倾的竖起姿势,或者是以支轴61为转动中心向前方转动的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可以向 前方;^文倒的姿势。座椅坐垫11通过旋转臂14,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座椅靠背 12上。如果更详细地讲,则是大致呈字母L形的旋转臂14的一端侧 14a固定在座4奪坐垫11上,而旋转臂14另一端侧14b以设置在座椅 靠背12的下部的支轴14c为转动中心,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支 轴14c上。如图1所示,在座椅坐垫11的底表面上设置有支承脚部15,其 用来将座椅坐垫11支承在车身地板100上。支承脚部15的结构为 上侧断开的大致呈字母U形的结构,其上部以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承 在座椅坐垫11的支架上。如图2所示,通过使支承脚部15相对于 座椅坐垫11呈竖起的姿势,支承脚部15就能使座椅坐垫11支承在 车身地板100上,并可以保持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姿势。下面将该 状态称为可乘坐状态。而且,当使座椅坐垫11呈可乘坐状态时,用 来承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其结构为:织带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其另一端与安全带扣连结,并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保持部件,对所述织带和所述安全带扣之间的连结部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外嵌在所述织带的靠所述连结部一侧的端部 ,用于限制所述安全带扣相对于所述织带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25 2008-2462981.一种安全带扣保持结构,其结构为织带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其另一端与安全带扣连结,并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保持部件,对所述织带和所述安全带扣之间的连结部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外嵌在所述织带的靠所述连结部一侧的端部,用于限制所述安全带扣相对于所述织带的运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月馆加奈枝礒永一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