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93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含有目的质粒的重组发根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侵染液,将羽叶丁香无菌苗放入无菌水进行超声处理后放入侵染液中进行侵染培养后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将得到的侵染后苗使用含特美汀的无菌水进行清洗除菌后移至含有特美汀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羽叶丁香转基因毛状根。本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研究空白,为羽叶丁香毛状根代谢产物的产业化提供了高效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尤其涉及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为蒙药山沉香的基原植物,其去皮干燥后的根、茎及粗枝作为山沉香药材使用。传统医药理论中,山沉香具有抑赫依、清热、止痛等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本药材具有心肌保护、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由于羽叶丁香生长的缓慢性和生态资源的脆弱性,野生羽叶丁香于上世纪被列为珍稀保护物种,其资源短缺、药材供应明显不足。

2、甜菜红素是以酪氨酸为底物经三种酶(cyp76ad1、doda、gt)催化合成的天然产物。通过在双元载体上插入含有cyp76ad1、doda、gt三个酶的阅读框(简称为ruby),即可用红色来表征转基因阳性愈伤或植株。

3、毛状根是由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外植体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具有生长迅速、合成次生代谢物能力强且稳定等优点,是研究和生产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优良材料,也是实现名贵中药山沉香可替代生产的可行方案,为羽叶丁香功能基因研究和毛状根代谢产物的产业化提供了更好、更高效、更简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目的质粒的重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侵染液,将羽叶丁香无菌苗放入无菌水进行超声处理,将超声处理后的所述无菌苗放入所述侵染液中进行侵染培养后移至共培养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得到侵染后苗,将所述侵染后苗使用含抗农杆菌抗生素的无菌水进行清洗除菌后移至含有抗农杆菌的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羽叶丁香转基因组织或羽叶丁香转基因器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叶丁香无菌苗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获得:将羽叶丁香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生长至2片真叶期的羽叶丁香小苗,将所述羽叶丁香小苗的根去除得...

【技术特征摘要】

1.羽叶丁香遗传转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目的质粒的重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侵染液,将羽叶丁香无菌苗放入无菌水进行超声处理,将超声处理后的所述无菌苗放入所述侵染液中进行侵染培养后移至共培养培养基上进行共培养,得到侵染后苗,将所述侵染后苗使用含抗农杆菌抗生素的无菌水进行清洗除菌后移至含有抗农杆菌的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羽叶丁香转基因组织或羽叶丁香转基因器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羽叶丁香无菌苗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获得:将羽叶丁香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生长至2片真叶期的羽叶丁香小苗,将所述羽叶丁香小苗的根去除得到所述羽叶丁香无菌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5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液在600nm波长下测得的od值为0.6-0.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高佳琪黄璐琦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