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开把手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76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内开把手和装饰板之间的间隙扩大,以期提高外观质量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其中,车门的内开把手(1)的操作部(3)安装为从车门内侧基座(22)的孔(27)向车辆驾驶室内侧露出的状态,其中,该内开把手用于对所述车门进行开闭操作,安装在车门内侧基座(22)上的镶板(41)与内开把手(1)相邻设置,而且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中还设置有限制内开把手(1)与镶板(4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的突起条(50)和嵌合凹入部(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等车辆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等车辆中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人们知道 的有,将内开把手安装在车门内板上,这种内开把手用于从驾驶室内侧 对车门进行开关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减小车门 内村与内开把手之间的间隙,人们还提出在车门内衬的开口周缘安装镶板这样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其中该车门内 衬是由树脂整体制成并用来在驾驶室内侧覆盖车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47359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报特许第3293468号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中,因车门内村为较大 型的部件,而且是采用树脂成型而制成,因此有可能受环境温度等影响 而使车门内衬开口的位置产生错位,使固定在车门上的内开把手和固定 在车门内衬上的镶板的间隙扩大,而致使外观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内开把手安装结 构,它可防止内开把手与镶板之间的间隙扩大,以提高车门的外观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内开把手安装结 构,其中,车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门4)的内开把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开把手1)的操作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3)安 装为以从车门内衬主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门内衬基座22)的开口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孔27)向驾驶室内侧露出的状态,其中,该内开把手用于对所述车门进行开闭操作,安装在所述车门内衬主体上的镶板(例如,实施方式中镶板41 )与所述内开把手相邻设置,而且内开把手 安装结构中还设置有限位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起条50、嵌合凹入 部51),用来限制所述内开把手与上述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 中,将所述车门内衬主体以可向所述限位部的限制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车门上。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内开 把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操作部由锁止操作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锁止 旋钮5)和开关操作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把手6)构成,它们均通 过铰链轴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并与所述镶板和所述铰链轴相邻。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即使安装在车门上的车门内衬的开口 位置相对于内开把手产生少许错位,也可以通过限位部来限制内开把 手和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将内开4巴手和镶板之间的间隙保 持一定。因而防止了由于车门内衬的开口位置产生错位而导致的内开 把手和镶板之间的间隙扩大,从而可起到提高车门驾驶室内侧的外观 质量的效果。在技术方案1中所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釆用技术方案2, 由于车门内衬主体以可沿限位部的限制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车门 上,所以可防止车门内衬的开口位置相对于车门的内开把手产生错 位,从而起到进一步提高外观质量的效果。在技术方案1或2中所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技术方案 3,由于可以将锁止操作部与镶板之间的间隙、开关操作部与镶板之 间的间隙分别保持一定,因而可以更进一 步提高其外观质量。另外,因为将内开把手的操作部即锁止操作部以及开关操作部的 铰链轴设置为与镶板相邻的结构,例如在镶板的主板部和铰链轴之间 设置限位部时,可以通过限位部将镶板的主板部和铰链轴之间的距离 保持一定,由此,无关操作状态如何,镶板和操作部之间的间隙均可4保持在较小程度的效果。附图说明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内开把手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驾驶室外侧看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部件时所看 到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沿图1中的A-A线进行剖切的剖面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沿图1中的B-B线进行剖切的剖面图。4:车门,1:内开把手,3:操作部,22:车门内衬基座(车门内 衬主体),27:孑L (开口 ) , 41:镶板,50:突起条(限位部),51: 嵌合凹入部(限位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开把手安装结构。在附图1 5中,标号l表示内开把手。该内开把手l包括底座 2,其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操作部3,其被支承在底座2的一侧并可 相对于该底座2转动。操作部3由锁止旋钮5以及把手6构成,且该 锁止旋钮5以及把手6的基部一侧通过在底座2的一侧形成的开口 7 伸到底座2的背面侧。在锁止旋钮5以及把手6的基部上,分别形成向底座2的背面侧 突出且在其端部具有卡止孔10、 11的连接部12、 13,而锁止旋4丑5 以及把手6的各个卡止孔10、 ll与连杆(未图示)的一端相连接, 该连杆与车门4 (参照图5)中未图示的锁止机构相连接。因此,转 动操作锁止旋钮5以及把手6的端部时,连接部12、 13会摆动,这样连杆上、与卡止孔IO、 11相连的一端分别被推拉,致使与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着的锁止机构对车门进行上锁、开锁或者开关车门。内开把手1的底座2为截面呈〕字状的部件,在与其长边平行 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分别形成向驾驶室内侧突出的壁部15、 16。而 且在底座2上形成有用于将其安装到车门内板4a上的安装孔17和用 于安装装饰板18 (参照图5)的安装孔19,而装饰板18用来从驾驶 室内侧覆盖该安装孔17。另外在安装孔19的上方,沿壁部15、 16 的高度方向形成有突出的肋条21。在车门内板4a上安装有车门内衬基座22,其由树脂整体成型用 于在驾驶室内侧覆盖车门。在该车门内衬基座22和车门内板4a之间, 形成有用于收纳动作部件等的空间部23,在车门内衬基座22上,形 成向驾马史室外侧内陷的凹入部24,用作于所述内开4巴手1的安装部 而。该凹入部24的长边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而且其上壁部25、下壁 部26之间的间隔要比所述的底座2的壁部15、 16之间的间隔稍小一 些。由此,在将车门内衬基座22安装到车门内板4a上时,由于凹入 部24的底部位于所述底座2的截面成〕字状的内侧,所以对车门 内衬基座22和内开把手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起到了临时定位的作 用。另外,在凹入部24的上壁部25、下壁部26和内开4巴手1的壁部 15、 16之间还具有少许间隙,从而可以调整车门内衬基座22的安装 位置。另外,在车门内衬基座22的凹入部24上、设置该把手6和锁止 旋钮5基部的侧面上形成孔27 (参照图3 ),内开把手1的操作部3 通过该孔27而向驾^t室内侧伸出(参照图1)。而且在凹入部24的 底壁28上形成向底座2侧突出的突出片29 (参照图3),在将车门 内衬基座22安装到车门4上时,须将突出片29插入到在内开把手1 的底座2上形成的长孔20中,所以底座2与该车门内4十基座22卡止 时,底座2可在长孔20的长度所容许的若干移动范围内相对于车门 内坤于基座22移动。在车门内衬基座22的底壁28上形成安装孔30,而该安装孔30与所述内开把手1的安装孔17,分别通过扣件或小螺钉等固定部件 31固定在同一车门内板4a的安装孔32上。其中,在车门内衬基座22的凹入部24的底壁28上,在与内开 把手1的底座2上所形成的安装孔17相对的位置上,形成较该孔17 的直径还要小的安装孔32,如图5中所示,安装孔 的周围比安装 孔17略小一些的部分向车门内板4a—侧凸起。由此,在将车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开把手安装结构,在车门内衬主体上安装有内开把手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由车门内衬主体的开口外露在驾驶室内侧,该内开把手与车门联动,用于对所述车门进行开闭操作,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车门内衬主体上的镶板与所述内开把手相邻设置,而且所述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中还设置有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内开把手与所述镶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8-29 2008-2212411.一种内开把手安装结构,在车门内衬主体上安装有内开把手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由车门内衬主体的开口外露在驾驶室内侧,该内开把手与车门联动,用于对所述车门进行开闭操作,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车门内衬主体上的镶板与所述内开把手相邻设置,而且所述内开把手安装结构中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村辉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