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29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在内侧把手、把手用壳体的安装中,减少主生产线上的组装工时,从而谋求提高主生产线的作业效率,并能够容易地得到外观美观的成品。在把手用壳体(23)上设有卡合钩(26)等的卡合固定部,在组装有内侧把手(门开闭把手(21)、门锁把手(22))的把手用壳体(23)被嵌装在形成于车门衬里(10)上的壳体安装孔(11)中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固定部卡合在车门衬里(10)上,从而将把手用壳体(23)固定在车门衬里(1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尤其 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使乘坐者从车室内侧对汽车等车辆的侧门进行开 闭的内侧把手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的侧门的车室内侧,安装有用于使乘坐者从车室 内侧进行车门开闭的内侧把手。内侧把手以被收纳在把手用壳体内 的形态设置,上述把手用壳体安装在作为内装件装备于车门的车室 内侧的车门衬里(车门装饰)上。以往,该内侧把手的安装是以如下方式进行的将内侧把手以 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到车门(车门/内侧面板)上,然后将车门衬里安 装在车门(车门/内侧面板)上,该安装后,将把手用壳体插入到形 成在车门衬里上的壳体安装孔(开口)中,并将把手用壳体螺紋固 定在车门上(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6478号公报在以往的内侧把手、把手用壳体的安装结构中,必须将内侧把 手、4巴手用壳体和车门衬里一个个地分别安装在车门/内侧面板或车 门衬里上,主生产线上的组装工时(工序)多,主生产线的作业效 率较低。另外,难以进行把手用壳体与车门衬里的组装后的间隙调 整,不容易使外观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内侧把手、把手用壳体的安装中, 能够减少主生产线上的组装工时以谋求主生产线的作业效率的提高,并容易得到外观美观的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是具有用于 从车室内侧开闭车辆的车门的内侧把手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 构,所述内侧把手组装体具有安装了所述内侧把手的把手用壳体, 在安装于所述车门的车室内侧的车门衬里上,开口形成供所述把手 用壳体嵌入的壳体安装孔,在所述把手用壳体上形成有卡合固定部,定部卡合在所述车门衬里上,从而将所述把手用壳体固定在所述车 门衬里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优选地使所 述卡合固定部包括止回地卡合在所述车门衬里的背面上的卡合钩, 通过该卡合钩和沿所述把手用壳体的外周缘部设置的凸缘部夹持所 述壳体安装孔的开口缘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优选地使所 述卡合固定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把手用壳体的外周缘部并嵌合在所述 壳体安装孔的开口缘部上的凹槽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优选地使所 述壳体安装孔与所述把手用壳体的外周形状为相同形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能够将安装了内侧 把手的把手用壳体嵌入到车门衬里的壳体安装孔中,并通过设在把 手用壳体上的卡合固定部将把手用壳体固定在车门衬里上,因此,到车门衬里上,并将组装了内侧把手组装体的车门衬里安装在车门 (车门/内侧面板)上。由此,能够减少主生产线上的组装工时,从而能够谋求提高主 生产线的作业效率。另外,通过将安装了内侧把手的把手用壳体作 为内侧把手组装体安装在车门衬里上,能够容易地进行把手用壳体 与车门衬里的间隙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地得到外观美观的成品。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内侧观察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 体的安装结构的车门衬里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 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见图。图3是沿图1的V-V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的 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10—-车门衬里10A-…表面10B-—-背面11 —-壳体安装孔12—-内侧面4反20—内侧把手组321 —-门开闭才巴手22—-门锁把手23 —-把手用壳体25—-凸缘部26—-卡合钩27—-凹槽部28—-凹部29…-螺紋通孔30—-螺钉31…-枢轴32—-拉线连接端33 —-枢轴34…-拉线连接端 35--拉线止动部件 36…-博登拉线37— —外管38- -—内拉线 39…-博登拉线40- —外管41— -内拉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 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实 施方式进4亍"i兌明。在这些图中,符号10表示车门衬里。车门衬里IO安装在图中 未示出的车门组装体的内侧面板的车室侧。车门衬里IO上安装有把 手用壳体23,门开闭把手21和门锁把手22这两个内侧把手可转动 地安装在该把手用壳体23上。以下,将包括门开闭把手21、门锁把手22和把手用壳体23在 内的组装体称为内侧4巴手组装体20。从车室侧观察,把手用壳体23具有收容门开闭把手21和门锁 把手22的凹部28,并且把手用壳体23被嵌入到开口形成在车门衬 里10上的壳体安装孔11中。壳体安装孔11形成为与把手用壳体23 的外周形状相同的形状,把手用壳体23嵌合在壳体安装孔11中。把手用壳体23在外周缘部的全周范围内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凸 缘部25。凸缘部25以在车室侧(车门衬里IO的表面IOA侧)切边 的方式沿车门衬里lO的壳体安装孔ll的开口缘部延伸。把手用壳体23上形成有卡合钩26,在把手用壳体23被嵌装在 壳体安装孔11中的状态下,该卡合钩26卡合在车门里衬10上从而 作为将该把手用壳体23固定在车门衬里IO上的卡合固定部而止回 地卡合在车门衬里IO的背面IO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钩26为悬臂舌片状,在把手用壳体23的上部侧设置两个卡合钩26。卡合 钩26通过与沿把手用壳体23的外周缘部设置的凸缘部25 —起夹持 壳体安装孔li的开口缘部,从而将把手用壳体23固定在车门衬里10上。另外,在把手用壳体23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槽部 27,在把手用壳体23被嵌装在壳体安装孔11中的状态下,该凹槽 部27卡合在车门里衬10上从而作为将该把手用壳体23固定在车门 衬里10上的另一个卡合固定部而嵌合在壳体安装孔11的开口缘部 上。凹槽部27由把手用壳体23的车身后方侧的凸缘部25构成。在把手用壳体23的凹部28的底部贯穿形成有螺紋固定用的螺 紋通孔29。螺钉30贯通在该螺紋通孔29中。螺钉30是自攻式螺钉, 螺紋卡合在车门组装体的内侧面板12上,从而将把手用壳体23固 定在内侧面板12上。门开闭把手21通过枢轴31能转动地安装在把手用壳体23上。 如图所示,门开闭把手21具有在把手用壳体23被安装在车门衬里 IO上的状态下、位于车门衬里IO的背面10B侧的拉线连接端32。门锁把手22通过枢轴33能转动地安装在把手用壳体23上。如 图所示,门锁把手22具有在把手用壳体23被安装在车门衬里10上 的状态下、位于车门衬里IO的背面IOB侧的拉线连接端34。把手用壳体23上安装有拉线止动部件35。如图所示,在把手用 壳体23被安装在车门衬里IO上的状态下,拉线止动部件35位于车 门衬里10的背面10B侧。博登拉线(Bowden cable ) 36的外管37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拉线 止动部件35上,上述博登拉线36将门开闭把手21联系连接到图中 未示出的车门开闭机构上。博登拉线36的内拉线38的端部卡定在 门开闭4巴手21的拉线连接端32上。博登拉线39的外管40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拉线止动部35上,上 述博登拉线39将门锁把手22联系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车门锁定机 构上。博登拉线39的内拉线41的端部卡定在门锁把手22的拉线连接端34上。接下来,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内侧把手组装体20的组装顺序进 行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的内侧把手组装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内侧把手组装体具有用于从车室内侧开闭车辆的车门的内侧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把手组装体具有安装了所述内侧把手的把手用壳体, 在安装于所述车门的车室内侧的车门衬里上,开口形成有供所述把手用壳体嵌入的壳体安装孔, 在所述把手用壳体上形成有卡合固定部,在该把手用壳体被嵌装在所述壳体安装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固定部卡合在所述车门衬里上,从而将所述把手用壳体固定在所述车门衬里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元隆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