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2871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基质沥青100~200份、二元醇10~30份、二异氰酸酯5~25份、扩链剂1~3份和导电填料5~10份;所述导电填料含极性官能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聚氨酯原位聚合与极性导电填料同步复合的方法制备导电改性沥青,不仅增强聚氨酯与沥青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有效提高改性沥青的模量等力学性能,改善抗车辙能力,而且促进导电填料在改性沥青中形成逾渗网络,提高沥青的导电率,降低导电逾渗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改性沥青兼具有良好路用性能和导电性能,可用于导电路面的建设,尤其在路面自感知、自检测、加热除冰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导电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进入21世纪以来,智慧出行的发展对道路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智慧公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系统深度结合的划时代产物,正在变革着人类的出行方式,并已然成为各国必争的战略高地。导电沥青混凝土作为最典型的自感知路面材料,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数据和路用性能,提高道路利用率和道路的可维护性;还能加热以融化冰雪,提高道路的抗冰雪性能,增加道路安全性;更能参与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技术集成以及能源收集等高新科技领域,所以导电沥青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智慧路面建设的关键核心。因此,研发导电性能稳定的导电沥青具有重要意义。

2、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电阻率高,属电的不良导体,需添加导电介质如石墨、炭黑等以提高其导电性。当导电介质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逾渗阈值)时,可在基体中连接成链,电子通过链移动使材料导电,发生从绝缘体到导体的逾渗转变。目前,有关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通常以沥青与集料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将导电填料直接掺入到绝缘的混合物中,刚性填料主要分散在基质沥青相中,既作为导电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基质沥青100~200份、二元醇10~30份、二异氰酸酯5~25份、扩链剂1~3份和导电填料5~10份;所述导电填料含极性官能团,且所述导电填料分为导电填料1和导电填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为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或聚丙二醇;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扩链剂为4,4'-亚甲基二(2-氯苯胺)、1,4-丁二醇或乙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1和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基质沥青100~200份、二元醇10~30份、二异氰酸酯5~25份、扩链剂1~3份和导电填料5~10份;所述导电填料含极性官能团,且所述导电填料分为导电填料1和导电填料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为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或聚丙二醇;所述二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扩链剂为4,4'-亚甲基二(2-氯苯胺)、1,4-丁二醇或乙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电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1和导电填料2可独立选自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导电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导电改性沥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许友杰李子琪周诗韵吴硕刘书赤张琬婷王乃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