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及切料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及切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708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及切料方法,模具包括上模板,安装于上模板上的第一上冲头部、第二上冲头部,下模板,安装于下模板上的第一下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以及导向组件,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相对,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用于将产品的环形毛边外扩并切出若干个切口,第二上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相对应用于将切出切口的环形毛边从产品上去除,先利用侧切刀沿水平方向移动,在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出切口在利用第二上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并将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断,不仅切口远离产品本体,而且利用前步冲压形成的环形劳损,轻松的使毛边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及切料方法


技术介绍

1、柱形套管零件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可能会在其上端部形成外扩的喇叭形毛边,为了去除该处毛边,目前大多方式采用旋切方式切除,但是该种方式存在环形毛边会有一边自然扯断后依然套在冲头上等问题,若环形毛边依然套于冲头上无法自然落下,只能模具打开后掉落,用气枪吹出模具,影响冲压速度,而且废料毛边会引起其他隐患,因此如何顺利去除环形毛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能够实现产品切边后废料分成多瓣自然落下,解决传统旋切不容易排出废料的问题,提高模具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板,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的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二上冲头部,下模板,安装于所述下模板上的第一下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以及导向组件,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用于将产品的环形毛边外扩并切出多个切口,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用于将切出切口的环形毛边从产品上去除;

3、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包括上层第一固定板、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安装在上层第一固定板上的上层第一活动板、上端部固定安装于上层第一活动板内的第一上冲头、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安装于第一上冲头的中部的侧切刀、以及安装于上层第一固定板上且穿设于第一上冲头内同时下端部具有与侧切刀匹配的楔形面的侧切推刀,所述侧切推刀相对于第一上冲头下行时,侧切推刀推动侧切刀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外移动,并在所述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出切口;

4、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包括第二上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上的第二上冲头,所述第二上冲头包括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相固定的第二上安装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二上冲柱;

5、所述第二下冲头部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板上的第二下层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层上固定板、通过等高螺栓以及等高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下层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之间且可在水平方向移动和在上下方向浮动的下层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下层移动机构上且穿设于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上的第二下冲头,第二下冲头与所述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上冲头下行至与产品接触并将其推入所述第二下冲头内并使产品的环形毛边被限定在所述第二上安装柱的外周,随后所述第二上冲头带动第二下冲头下行的同时,下层移动机构带动产品的主体部分在水平方向移动,此时产品的主体部分与产品的环形毛边形成相对位移,环形毛边从产品的主体部分上脱落,由于环形毛边在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的作用下已经形成有缺口,所以在第二上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的作用下会断裂成多段,而不会套设或卡在产品的主体部分上。

6、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冲头下行至与所述产品接触后将所述产品推入第一下冲头部内的下极限位置,此时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将产品夹紧固定在下极限位置,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所述上层第一活动板停止,所述侧切推刀随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进而推动侧切刀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外移动,在所述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出切口。

7、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侧切推刀和所述侧切刀之间形成楔形面,第一上冲头内设有使所述侧切刀始终具有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8、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冲头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辅助脱料的第一脱料推杆以及使第一脱料推杆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9、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冲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上的第二上中心柱、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的下端面上且下端部嵌入所述第二上冲柱下端面的移动销,所述第二上冲柱套设于所述第二上中心柱上,所述移动销与所述第二上冲柱上端面的贴合面为弧形,所述第二上冲柱的下端面上设有沉孔,所述第二上中心柱的下端部设有顶在所述沉孔内用于防止第二上冲柱从第二上中心柱上脱落的限位片,所述第二上冲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可自动复位。

10、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层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之间的左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安装于左板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围合的空间内的移动板,所述左右移动导向柱朝向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左右引导槽,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左右引导槽相匹配的左右凸起,所述前后移动导向柱朝向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前后引导槽,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前后引导槽相匹配的前后凸起,左右引导槽和前后引导槽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当所述第二上冲柱将产品的主体部分完全压入第二下冲头内后第二上固定板继续下行时,第二上冲头部带动下层移动机构沿左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下行,当下层移动机构遇到左右引导槽时,所述下层移动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当下层移动机构遇到前后引导槽时,所述下层移动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若干次水平方向的动作将环形毛边从产品上拉断掉落。

11、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上且伸出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下端面的移动推行柱,所述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推行柱位置相对的推行孔,当所述第二上冲柱将产品的主体部分完全压入第二下冲头内时,所述移动推行柱穿过所述推行孔并对移动板施加推力,所述第二上固定板继续下行,所述移动推行柱推动移动板下行,所述移动板带动第二下冲头和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在下行的同时带动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第二上安装柱限制所述环形毛边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与所述环形毛边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通过若干次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环形毛边从产品的主体部分上掉落。

12、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冲头和第二下冲头对产品的环形毛边的限位切断口低于所述第一上冲头和第一下冲头对产品的环形毛边的切口。

13、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板上的导向套、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的内安装柱、套设于所述内安装柱上的外导向杆、固定于所述外导向杆上端面上且套设于所述内安装柱上的第三弹性件。

14、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有多组,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有多组。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侧切旋切冲压模具的切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6、a.利用第一上冲头和第一下冲头将产品的毛边向外撑开呈倒锥台状;

17、b.利用侧切刀在外翻的环形毛边上切出切口,此时切口的最低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

18、c.利用第二外压紧环和第二下冲头夹紧环形毛边,限位切断口的最低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2;

19、d.随后下层移动机构带动第二下冲头、产品的主体部分在水平方向移动,此时产品的主体部分与其环形毛边形成相对位移,环形毛边从产品的主体部分上脱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板,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的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二上冲头部,下模板,安装于所述下模板上的第一下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以及导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用于将产品的环形毛边外扩并切出多个切口,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用于将切出切口的环形毛边从产品上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下行至与所述产品接触后将所述产品推入第一下冲头部内的下极限位置,此时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将产品夹紧固定在下极限位置,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所述上层第一活动板停止,所述侧切推刀随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进而推动侧切刀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外移动,在所述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出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切推刀和所述侧切刀之间形成楔形面,第一上冲头内设有使所述侧切刀始终具有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辅助脱料的第一脱料推杆以及使第一脱料推杆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冲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上的第二上中心柱、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的下端面上且下端部嵌入所述第二上冲柱下端面的移动销,所述第二上冲柱套设于所述第二上中心柱上,所述移动销与所述第二上冲柱上端面的贴合面为弧形,所述第二上冲柱的下端面上设有沉孔,所述第二上中心柱的下端部设有顶在所述沉孔内用于防止第二上冲柱从第二上中心柱上脱落的限位片,所述第二上冲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可自动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之间的左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安装于左板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围合的空间内的移动板,所述左右移动导向柱朝向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左右引导槽,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左右引导槽相匹配的左右凸起,所述前后移动导向柱朝向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前后引导槽,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前后引导槽相匹配的前后凸起,左右引导槽和前后引导槽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当所述第二上冲柱将产品的主体部分完全压入第二下冲头内后第二上固定板继续下行时,第二上冲头部带动下层移动机构沿左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下行,当下层移动机构遇到左右引导槽时,所述下层移动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当下层移动机构遇到前后引导槽时,所述下层移动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若干次水平方向的动作将环形毛边从产品上拉断掉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上且伸出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下端面的移动推行柱,所述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推行柱位置相对的推行孔,当所述第二上冲柱将产品的主体部分完全压入第二下冲头内时,所述移动推行柱穿过所述推行孔并对移动板施加推力,所述第二上固定板继续下行,所述移动推行柱推动移动板下行,所述移动板带动第二下冲头和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在下行的同时带动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第二上安装柱限制所述环形毛边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产品的主体部分与所述环形毛边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通过若干次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环形毛边从产品的主体部分上掉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冲头和第二下冲头对产品的环形毛边的限位切断口低于所述第一上冲头和第一下冲头对产品的环形毛边的切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板上的导向套、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的内安装柱、套设于所述内安装柱上的外导向杆、固定于所述外导向杆上端面上且套设于所述内安装柱上的第三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有多组,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有多组。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的切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切料方法,其特征在于:h1≥h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板,安装于所述上模板上的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二上冲头部,下模板,安装于所述下模板上的第一下冲头部和第二下冲头部,以及导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一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一下冲头部用于将产品的环形毛边外扩并切出多个切口,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相对应,所述第二上冲头部和所述第二下冲头部用于将切出切口的环形毛边从产品上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下行至与所述产品接触后将所述产品推入第一下冲头部内的下极限位置,此时第一上冲头部和第一下冲头部将产品夹紧固定在下极限位置,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所述上层第一活动板停止,所述侧切推刀随所述上层第一固定板继续下行进而推动侧切刀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外移动,在所述产品上端部的环形毛边切出切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切推刀和所述侧切刀之间形成楔形面,第一上冲头内设有使所述侧切刀始终具有沿第一上冲头的径向向内移动的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冲头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辅助脱料的第一脱料推杆以及使第一脱料推杆始终具有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冲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上的第二上中心柱、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的下端面上且下端部嵌入所述第二上冲柱下端面的移动销,所述第二上冲柱套设于所述第二上中心柱上,所述移动销与所述第二上冲柱上端面的贴合面为弧形,所述第二上冲柱的下端面上设有沉孔,所述第二上中心柱的下端部设有顶在所述沉孔内用于防止第二上冲柱从第二上中心柱上脱落的限位片,所述第二上冲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上安装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且可自动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切旋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下固定板和第二下层上固定板之间的左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安装于左板右移动导向柱和前后移动导向柱围合的空间内的移动板,所述左右移动导向柱朝向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左右引导槽,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丰陈晓敏万建洋朱纯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