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72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一种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一控制板与一充气结构。该控制板包含:一微控制单元、一防护感应单元、一通信模组及一驱动模组。该微控制单元用以判断分析所接收的信号。该防护感应单元是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以感应电动自行车行驶中的倾斜角状态。通信模组是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以接收该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驱动模组是与通信模组、车用电源及充气结构电性连接。其中,以该微控制单元接收该防护感应单元所感应的信号判断分析后,若倾斜角度达到特定设定值时,该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进行充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电动自行车,尤指一种在电动自行车上内建或供骑乘者穿戴于身体上的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以蓄电池为主要能源的轻便交通工具,外观与自行车或摩托车相似,属摩托化自行车的一种,部分车种还带有脚踏板、链条和刹车系统,可以用人力作为辅助动力(称为电动辅助自行车)。

2、一般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结构设计上都是让骑乘者自行安装反光条或反光板,在夜间骑乘时,汽车都是靠着车上的大灯光线照到反光板或反光条来显示,以告知开车者前方有骑乘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或者,是骑乘者在自己身上穿戴上护手肘、护膝的护具及安全帽。一旦发生碰撞时,这些护具及安全帽对于人体的保护的范围相当有限,相对的电动自行车也会产生损坏。因此,如何达到保护骑乘电动自行车的人体安全,及降低车损,乃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护系统,该安全防护系统可内建在电动自行车上,以确保骑乘者的行车安全及降低车损。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安全防护系统可以内建于衣物、裤子及安全帽体上,以确保骑乘者的行车安全。

3、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是与该车用电源电性连接,该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一控制板与一充气结构。该控制板包含:一微控制单元、一防护感应单元、一通信模组及一驱动模组。该微控制单元,用以判断分析所接收的信号。该防护感应单元是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并以安装于电动自行车上,用以感应该电动自行车行驶中的倾斜角状态。该通信模组是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以接收该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该驱动模组是与该通信模组、该车用电源及该充气结构电性连接。其中,以该微控制单元接收该防护感应单元所感应的信号判断分析后,若倾斜角度达到特定设定值时,该微控制单元输出信号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进行充气。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微控制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单元、一记忆卡、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等集成的电路所组成。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防护感应单元为三轴加速感应器或陀螺仪的其一或其二组成。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碰撞感应单元,该碰撞感应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该碰撞感应单元撞击,所产生的感应信号由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后,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碰撞感应单元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或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操控单元,该操控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按下该操控单元后经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通信模组为有线模组或无线模组。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有线模组为连接器。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为usb type-c连接器、micro usb或mini usb。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无线模组为wifi模组或蓝牙模组。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驱动模组为充气帮浦或化学药剂。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充气结构为储存气体的充气囊袋。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有一衣物,该衣物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有一裤子,该裤子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有一安全帽体,该安全帽体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是与车用电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一控制板与一充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控制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单元、一记忆卡、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等集成的电路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防护感应单元为三轴加速感应器或陀螺仪的其一或其二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碰撞感应单元,该碰撞感应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该碰撞感应单元撞击,所产生的感应信号由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后,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碰撞感应单元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或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操控单元,该操控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按下该操控单元后经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模组为有线模组或无线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有线模组为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USBTYPE-C连接器、Micro USB或Mini USB。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模组为WIFI模组或蓝牙模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组为充气帮浦或化学药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充气结构为储存气体的充气囊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衣物,该衣物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裤子,该裤子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安全帽体,该安全帽体内建有与该控制板相同的该通信模组、该驱动模组及该充气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是与车用电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一控制板与一充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微控制单元至少包含有一中央处理单元、一记忆卡、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等集成的电路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防护感应单元为三轴加速感应器或陀螺仪的其一或其二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碰撞感应单元,该碰撞感应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该碰撞感应单元撞击,所产生的感应信号由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后,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碰撞感应单元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或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板还包含有一操控单元,该操控单元与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按下该操控单元后经该微控制单元判断分析,该微控制单元通过该通信模组驱动该驱动模组对该充气结构充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内建安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忆芳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巧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