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小车及其换电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76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涉及换电站小车及其换电机器人。换电站小车,包括2套小车驱动组件,及1套卷筒升降组件;小车驱动组件的两侧的小车端梁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横梁形成卷筒升降组件的安装平台,安装有卷筒装置,包括卷筒、卷筒电机、及驱动齿轮箱;卷筒与卷筒电机并行设置,端部通过驱动齿轮箱连接在一起;卷筒上并排设有4组卷绕槽,通过4根钢丝绳,穿过定滑轮,分别与4个动滑轮相连,形成4个吊点与吊具相连接;小车端梁的长度短于卷筒装置的整体宽度。换电机器人,位于大车轨上;大车的主梁上设有上述的换电站小车;主梁上安装有小车轨,小车驱动组件的小车行走轮落在小车轨上。本实用采用窄体小车设计,增加了小车的运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电动卡车电池进行换电的换电站用小车,以及采用该小车的换电机器人,属于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1、电动卡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工矿、码头等场合,电动卡车与普通家用机动车不同,为了提高卡车的使用效率,一般都采用换电模式,对卡车快速更换电池包,使卡车能够再次投入使用。

2、申请人设计并公开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728296u的卡车换电站,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623508u的顶吊式换电站,采用类似全自动智能行车,再结合专门的吊具,对电动卡车的电池包进行吊运、更换。同时,为了便于换电站的搭建、移建,申请人进一步设计并公开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8431196u的一种快速移装换电站,以及外观设计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307849798s的换电站(快速移装),将换电站拆分为3大功能模块,然后采用集装箱式的外形形成模块,方便运输即现场搭建。

3、快速移装式换电站,内部空间较为紧凑,如果内部的行车(又可称为“换电机器人”)仍采用常规的结构设计,特别是换电小车仍采用与底部的吊具等宽甚至更宽的设计,会导致换电小车运行到端部,对两侧电池座上的电池箱进行吊运时,小车端部距设备(大车轨)需要有一定的间隙,再结合电池箱的宽度,中间吊运通道的宽度,最终导致集装箱模块的宽度需要达到接近3米的尺寸,从而超出普通卡车的载运宽度要求,需要作为超宽件进行特殊审批、运送,增加了运输成本。

4、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对换电站的内部结构,特别是换电机器人的结构进一步进行改进,以期减小整体宽度,从而使得整体的集装箱模块宽度减小至2.5米以内,满足普通卡车的载运宽度限制要求,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站小车及其换电机器人,采用窄幅小车设计,减小宽度尺寸,从而增加小车运动范围,进而减小集装箱模块的宽度尺寸,降低换电站模块的运输成本。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小车,包括2套小车驱动组件,及1套卷筒升降组件;

3、小车驱动组件,包括小车端梁,小车端梁的两端设有小车行走轮,其中1端的小车行走轮连接有小车驱动装置,并连接有小车驱动电机;

4、小车驱动电机位于小车驱动组件的内侧;

5、两侧的小车端梁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横梁形成卷筒升降组件的安装平台,安装有卷筒装置,包括卷筒、卷筒电机、及驱动齿轮箱;

6、卷筒与卷筒电机并行设置,端部通过驱动齿轮箱连接在一起;

7、卷筒上并排设有4组卷绕槽,通过4根钢丝绳,穿过定滑轮,分别与4个动滑轮相连,形成4个吊点与吊具相连接;

8、小车端梁的长度短于卷筒装置的整体宽度。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卷筒上并排设有4组卷绕槽;

10、其中,位于两端的2个卷绕槽,连接第一钢丝绳,经1个第一定滑轮转向竖直向下,直接分别与位于第一定滑轮下方的2个动滑轮相连接,第一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该动滑轮上方的横梁上;

11、其中,位于中间的2个卷绕槽,连接第二钢丝绳,经若干个第二定滑轮转移,最后转向竖直向下,与另2个动滑轮分别相连,第二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该动滑轮上方的横梁上。

12、进一步的,第一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与中间卷绕槽连接的第一个的第二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完全相同;

13、4个卷绕槽上的钢丝绳经定滑轮转向后,钢丝绳的直线运动距离、速度完全一致;

14、4个动滑轮完全同步升降运动。

1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机器人,位于大车轨上,包括2台大车;

16、大车包括大车端梁,大车端梁位于大车轨上方;大车端梁的两端设有大车行走轮,其中1端的大车行走轮连接有大车驱动装置,并连接有大车驱动电机;

17、2台大车的大车端梁之间通过主梁连接在一起,主梁设有2根,主梁与大车端梁齐平设置,主梁上设有上述的换电站小车;

18、主梁上安装有小车轨,小车驱动组件的小车行走轮落在小车轨上。

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大车端梁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位于主梁的两端;

20、小车驱动组件的小车端梁的两端设有小车限位;

21、小车运动到主梁的两端时,小车限位与限位装置相接触,对小车进行机械限位。

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小车驱动组件的下部设有辅助轮装置,与主梁,和/或小车轨相接触、抵靠。

23、进一步的,辅助轮装置包括横向防倾覆轮;

24、横向防倾覆轮水平设置,位于小车轨的内侧。

25、进一步的,辅助轮装置包括竖向防倾覆轮;

26、竖向防倾覆轮竖直设置;

27、主梁为槽钢或工字梁,竖向防倾覆轮位于主梁的凹槽内。

28、本技术的提供换电站小车及其换电机器人,主要对小车进行了窄体设计,使得4个动滑轮形成的矩形宽度与吊具的宽度相匹配,且与狭窄的电池箱相匹配;同时,窄体设计的小车,使得小车驱动组件的小车端梁运动到主梁的端部时,动滑轮及吊具也能尽可能运行到端部,与位于换电站左右两侧的电池座上的电池箱相对接,进行吊运操作,相应使得电池座可以贴近换电站的左右两侧设置,减小空隙,进而缩窄集装箱式模块化换电站模块的宽度尺寸,以达到2.5米以内,即减小集装箱模块的宽度尺寸,降低换电站模块的运输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2套小车驱动组件,及1套卷筒升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卷筒上并排设有4组卷绕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与中间卷绕槽连接的第一个的第二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完全相同;

4.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位于大车轨上,包括2台大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大车端梁上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位于主梁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小车驱动组件的下部设有辅助轮装置,与主梁,和/或小车轨相接触、抵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辅助轮装置包括横向防倾覆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辅助轮装置包括竖向防倾覆轮;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2套小车驱动组件,及1套卷筒升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卷筒上并排设有4组卷绕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与中间卷绕槽连接的第一个的第二定滑轮距相应卷绕槽的距离完全相同;

4.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位于大车轨上,包括2台大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磊蒋德南许雪峰王清峰余志钢朱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帕沃特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