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683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体、下模体、进料口、内置模腔与卡杆,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杆;通过设计拆装机构,可以通过卡体卡合在卡孔B的内部将内置模腔卡合放置在下模体的内部,同时双向丝杆转动时带动移动体在双向丝杆的外表面相向移动,移动体移动带动移动板与卡头移动,并将卡头卡合在卡孔A的内部加固安装,同时通过弹性块发生形变对移动板与卡头加强紧压固定内置模腔,当内置模腔损坏时,相反操作对内置模腔拆卸更换,便于更换内置模腔再次使用模具注塑成型,提高模具在注塑加工成型时对内置模腔拆装更换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特定形状使坯料(固态和液态)成形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极其广泛地应用在零部件注塑成形加工中,并模具由上模体与下模体组成,且在注塑成型时由进料口向模具内部注料后进入模腔的内部加工成型操作,将模具操作时便于对模腔拆装更换,提高模具在注塑加工成型时对内置模腔拆装更换的便利性,节约材料;

2、现有的模具在使用时,直接由进料口向模具的内部注入熔融后的料体,且将料体进入模具内部模腔进行注塑成型,因此模具的模腔与模具下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模具在长时间注塑成型造成内部模腔损坏时,不便于对模腔更换,模腔损坏不便于更换直接造成模具不能使用,影响模具在注塑加工成型时对模腔拆装更换的便利性,并引起材料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模具在长时间注塑成型造成内部模腔损坏时,不便于对模腔更换,模腔损坏不便于更换直接造成模具不能使用,影响模具在注塑加工成型时对模腔拆装更换的便利性,并引起材料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上模体、下模体、进料口、内置模腔与卡杆,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杆,所述上模体通过所述卡杆卡合安装在下模体的上表面,所述下模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模腔,所述上模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模具主体上还设置有:

3、拆装机构,且该拆装机构包括卡合组件、移动调节组件与锁紧安装组件,所述卡合组件设置在内置模腔的两端,所述移动调节组件设置在下模体的内部,所述锁紧安装组件设置在移动调节组件的两端;

4、清理机构,且该清理机构包括清理组件与转动调节组件,所述清理组件设置在进料口的内表面,所述转动调节组件设置在清理组件的端部。

5、优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内置模腔两端的卡体,和开设在下模体内部两端的卡孔b,且所述内置模腔的顶端与下模体的内部通过所述卡体与所述卡孔b卡合连接。

6、优选的,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下模体的内部底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端部位于下模体的表面安装有转动头,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体。

7、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贯穿于移动体的内部,且两个所述移动体相互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锁紧安装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移动体端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一体式成型有两个卡头,和开设在内置模腔两侧的卡孔a,所述移动板的侧面与凹槽的内部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弹性块。

9、优选的,所述卡头的端部延伸至下模体的内部,且所述卡头的端部与所述卡孔a的内部结构相吻合。

10、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进料口内部边缘处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刮板,且所述刮板与所述进料口的内表面相接触。

11、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进料口顶端边缘处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体,且所述旋转体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板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设计拆装机构,可以通过卡体卡合在卡孔b的内部将内置模腔卡合放置在下模体的内部,同时双向丝杆转动时带动移动体在双向丝杆的外表面相向移动,移动体移动带动移动板与卡头移动,并将卡头卡合在卡孔a的内部加固安装,同时通过弹性块发生形变对移动板与卡头加强紧压固定内置模腔,当内置模腔损坏时,相反操作对内置模腔拆卸更换,便于更换内置模腔再次使用模具注塑成型,提高模具在注塑加工成型时对内置模腔拆装更换的便利性,不易造成材料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所述模具主体(100)包括上模体(101)、下模体(102)、进料口(103)、内置模腔(104)与卡杆(105),所述上模体(101)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杆(105),所述上模体(101)通过所述卡杆(105)卡合安装在下模体(102)的上表面,所述下模体(102)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模腔(104),所述上模体(1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内置模腔(104)两端的卡体(1040),和开设在下模体(102)内部两端的卡孔B(1049),且所述内置模腔(104)的顶端与下模体(102)的内部通过所述卡体(1040)与所述卡孔B(1049)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下模体(102)的内部底端的凹槽(1043),所述凹槽(104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044),所述双向丝杆(1044)的端部位于下模体(102)的表面安装有转动头(1045),所述双向丝杆(1044)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体(10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1044)贯穿于移动体(1042)的内部,且两个所述移动体(1042)相互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安装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移动体(1042)端部的移动板(1041),所述移动板(1041)的一侧一体式成型有两个卡头(1048),和开设在内置模腔(104)两侧的卡孔A(1047),所述移动板(1041)的侧面与凹槽(1043)的内部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弹性块(10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1048)的端部延伸至下模体(102)的内部,且所述卡头(1048)的端部与所述卡孔A(1047)的内部结构相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进料口(103)内部边缘处的连接板(1033),所述连接板(1033)的侧面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刮板(1034),且所述刮板(1034)与所述进料口(103)的内表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进料口(103)顶端边缘处的旋转槽(1032),所述旋转槽(103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体(1031),且所述旋转体(1031)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板(1033)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00),所述模具主体(100)包括上模体(101)、下模体(102)、进料口(103)、内置模腔(104)与卡杆(105),所述上模体(101)的下表面两端均设置有卡杆(105),所述上模体(101)通过所述卡杆(105)卡合安装在下模体(102)的上表面,所述下模体(102)的内部设置有内置模腔(104),所述上模体(10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进料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一体式成型在内置模腔(104)两端的卡体(1040),和开设在下模体(102)内部两端的卡孔b(1049),且所述内置模腔(104)的顶端与下模体(102)的内部通过所述卡体(1040)与所述卡孔b(1049)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开设在下模体(102)的内部底端的凹槽(1043),所述凹槽(104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044),所述双向丝杆(1044)的端部位于下模体(102)的表面安装有转动头(1045),所述双向丝杆(1044)的两端均设置有移动体(10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更换模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忠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正瑞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