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果糖酐Ⅲ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91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食品生物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蔗糖为底液,采用蔗糖果糖转移酶和菊糖果糖转移酶,通过双酶耦合催化反应来合成双果糖酐III。蔗糖底物浓度控制在20~300g/L,先用蔗糖果糖转移酶反应,添加量为1~20U/g底物,在30~55℃催化反应4~12小时,再加入菊糖果糖转移酶,添加量为2~15U/g底物,在40~60℃催化反应12~36小时,生物转化率超过35%。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方法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所得到的双果糖酐III安全可靠,属于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低热量新型甜味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果糖酐III生物制备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双果糖酐III的双酶 耦合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食品生物加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功能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其开发更是广大食品从业者研发 的焦点。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人群的逐年增加和低龄化,使得低热量、具有更多功能 营养特性的功能性甜味剂成为关注的热点。双果糖酐III(Difruc0Se anhydride,DFAIII)是一种两个果糖结合的最小的非 还原性双糖,菊苣、菊芋等植物中含有少量的双果糖酐III,在蜂蜜、咖啡等的加工过程中产 生少量双果糖酐III。其相对甜度为蔗糖的一半,而热量值却只有蔗糖的1/15 ;性质十分 稳定,74%相对湿度下不吸湿;对热和酸十分稳定,在高酸度与高温的条件下不会水解,在 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几乎不会出现褐变或分解现象。双果糖酐III还具有良好的生理功 能,如在消化道不吸收,且不产生能量,可作为一种甜味剂;作为一种增歧因子,可促进肠道 微生物的生长,明显改善排便、利尿功能;作为促进人体对Ca、Mg、Zn、CU等矿物元素吸收的 功能性糖类,增进骨骼的生长;不能被诱发蛀牙的口腔链球菌利用,不产酸,具有抗龋齿的 功能。这些优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天然的双果糖酐III含量很少,提取分离成本高,化学合成有许多不利的因素, 比如分离纯化复杂且污染环境;而生物法制备双果糖酐III,属于天然产品,符合消费者 的心理,因此采用生物转化法成为双果糖酐III制备研究的热点。生物转化法的研究有 30多年的历史,1973年Uchiyama T首次从产脲节杆菌中发现了菊糖果糖转移酶(inulin fructotransferase, EC2. 4. 1.93),迄今为止,已发现十余种微生物可以产此酶,主要集中 在节杆菌属,包括 Arthrobacter urefaciens7116、Arthrobacter sp. A_6、Arthrobacter ilicis 0K17B、Arthrobacter globiformisCl1-1、Arthrobacter sp. H65-7、Arthrobacter pascens T13-2、Arthrobacter sp. Buol41、 Arthrobacter sp. L68-1,另外在三种其它 菌属中也发现 了此醇,如 Flavobacterium sp. LC—413、Bacillus sp. Snu_7、Leifsonia sp.T88-4。本专利技术人深入调查和研究了现有技术并对各种产双果糖酐III的方法进行了研 究,提出以一种新的底物蔗糖和两种酶(蔗糖果糖转移酶与菊糖果糖转移酶)结合作用制 取双果糖酐III的方法。通过蔗糖果糖转移酶将蔗糖转化为低聚果糖,再加入菊糖果糖转 移酶,得到双果糖酐III。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廉价的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利用双酶耦 合的方法,区别现有大多数单酶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其步骤为A、将蔗糖作为底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蔗糖反应底物,蔗糖反应底物浓度控制 在20 300g/L,调节pH值5 7,升温至30 55°C,加入蔗糖果糖转移酶,加入量为1 20U/g蔗糖,恒温反应4 12小时;B、在步骤(A)之后,再加入菊糖果糖转移酶,加入量为2 15U/g蔗糖,调节pH值 5 7,利用双酶耦合催化反应技术,40 60°C保温反应12 36小时,转化率达35%以上;C、将步骤(B)所得转化产物溶液加热,灭酶活,加入所得体系质量分数 3% 的活性炭,脱色过滤;浓缩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2 5倍体积的乙 醇,冷却结晶;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乙醇清洗晶体表面残留液,干燥后得到双果糖酐III 粗品;D、重结晶将得到的双果糖酐III粗品按质量分数10% 30%的浓度溶解于去离 子水中,升温至70 80°C,加入双果糖酐III粗品质量分数3%的活性炭,脱色过滤,浓缩 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2 5倍体积的乙醇,冷却结晶,离心去除上 清液后,用乙醇清洗晶体表面残留液,干燥后得到双果糖酐III成品。根据本方法转化效率及后续提取、加工等工艺的要求,有效地控制酶在转化液中 的浓度,不仅可以提高转化率,也可充分利用酶活力,是反应体系达到最佳的稳定条件,确 保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上述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A中,转化液底物 浓度控制在20 300g/L。底物浓度的控制决定反应底物的转化率,符合后续加工工艺的要 求,因此有效地控制反应底物的浓度,不仅可以提高反应转化率,也可充分地利用酶活力, 使反应条件符合反应动力学的要求,从而达到稳定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上述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B中,溶液中加入 菊糖果糖转移酶的量是2 15U/g(酶活力/底物质量)。上述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C和D为精制过 程。生产过程中,一次性产品出来很难直接达到合格,因此需要一个精制过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FAIII的含量。HPLC检测条件糖柱(Waters Sugur-Pak 1,6. 5X300mm);流动相超纯水;示差折光检测器(Shodex RI101);柱温80°C ;流速 0. 4mL/min ;进样量10ii L。检测反应液的DFAIII的峰面积与一定浓度的标准样品DFAIII的峰面积的比值, 得出反应液中DFAIII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转化率可超过35%。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生物产酶,酶活力高,容易得到酶液。产酶的微生物均来源于自然, 稳定性高,安全性好;本专利技术特点在于工艺控制稳定,生产成本低,能耗低,所得产品安全可靠等优点, 具有产业化的前景。附图说明图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FAIII的含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将100g蔗糖干品溶解于1L去离子水中,用lmol/L盐酸调节pH至5. 5,升温至 30°C,加入蔗糖果糖转移酶对底物的量是lU/g,恒温转化12小时;再加入菊糖果糖转移酶 对底物的量是15U/g,温度40°C、pH5. 5,反应36小时,转化率可达37%。灭酶活,加活性炭 脱色过滤,浓缩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缩液体积2倍的乙醇,冷却结晶。 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乙醇清洗晶体表面残留液,干燥后得到DFAIII粗品。将得到的DFAIII粗品取100g按质量分数10%的浓度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升温至 70°C,加入粗品质量分数3%的活性炭,脱色过滤,浓缩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向浓缩液中加 入浓缩液2倍体积的乙醇,冷却结晶,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乙醇清洗晶体表面残留液,干 燥后得到DFAIII成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FAIII的含量,含量见图1。HPLC检测条件糖柱(Waters Sugur-Pak 1,6. 5X 300mm);流动相,超纯水;示差折光检测器(ShodexRIlOl);柱温, 80°C ;流速,0. 4mL/min ;进样量,10 u L。检测反应液的DFAIII的峰面积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果糖酐III的双酶耦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A、将蔗糖作为底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蔗糖反应底物,蔗糖反应底物浓度控制在20~300g/L,调节pH值5~7,升温至30~55℃,加入蔗糖果糖转移酶,加入量为1~20U/g蔗糖,恒温反应4~12小时;B、在步骤(A)之后,再加入菊糖果糖转移酶,加入量为2~15U/g蔗糖,调节pH值5~7,利用双酶耦合催化反应技术,40~60℃保温反应12~36小时,转化率达35%以上;C、将步骤(B)所得转化产物溶液加热,灭酶活,加入所得体系质量分数1%~3%的活性炭,脱色过滤;浓缩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波缪铭杭华周榴明张涛沐万孟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