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74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消声壳体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于消声壳体两端的正中央,消声壳体内的空间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第一隔板上正对进气管的位置以及第二隔板上正对出气管的位置分别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相互连通,第二腔内设置有“V”形反射板,该反射板的开口端朝向第二通孔,并且反射板与消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使用多孔吸音材料,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因吸音材料受到高温水蒸气及未充分燃烧的油料的侵蚀而造成的损坏,充分保证其使用效果长期保持稳定而且使用寿命得以大大延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配合内燃发动机使用的排气系统的配件,具体涉及一 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
技术介绍
内燃发动机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成为比较完善的 机械。它热效率高、功率和转速范围宽、配套方便、机动性好,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全世 界各种类型的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基本上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世界上以内 燃机作为发动机的保有量在动力机械中居首位,它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燃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若由内燃发动机内直接排出, 高温气体突然减压膨胀,会造成很大的噪音,因此,现有的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动力机械设 备,在发动机的排气端均加设有消声器,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废气排入消声器中,通过消 声器消除其较大的噪音后排入大气,具体到汽车用消声器,目前通常采用的是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主要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来降低噪声的。把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的内壁上 或按照一定方式在管道中排列,就构成了阻性消声器。当声波进入阻性消声器时,一部分声 能在多孔材料的孔隙中摩擦而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使通过消声器的声波减弱。但该结构的 消声器存在有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1)、消声壳体(2)和出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置于所述消声壳体(2)两端的正中央,所述消声壳体(2)内的空间由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形成第一腔(6)、第二腔(7)和第三腔(8),所述第一隔板(4)上正对所述进气管(1)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隔板(5)上正对所述出气管(3)的位置分别开有第一通孔(4a)和第二通孔(5a)使所述第一腔(6)、第二腔(7)和第三腔(8)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腔(7)内设置有“V”形反射板(9),该反射板(9)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通孔(5a),并且所述反射板(9)与所述消声壳体(2)...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1)、消声壳体(2)和出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置于所述消声壳体(2)两端的正中央,所述消声壳体(2)内的空间由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形成第一腔(6)、第二腔(7)和第三腔(8),所述第一隔板(4)上正对所述进气管(1)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隔板(5)上正对所述出气管(3)的位置分别开有第一通孔(4a)和第二通孔(5a)使所述第一腔(6)、第二腔(7)和第三腔(8)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腔(7)内设置有“V”形反射板(9),该反射板(9)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通孔(5a),并且所述反射板(9)与所述消声壳体(2)之间具有间隙(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抗性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壳体(2)由 两个相对的平面以及连接两个平面的弧面组成,所述反射板(9)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 述消声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平面上,并且所述反射板(9)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火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江北保隆消声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