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476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2)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1)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1)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7),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表面上,设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加强叶片(3),所述的加强叶片(3)通过螺栓(4)和螺母(5)固定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旋叶片易磨损的部位采用分体式,增加一层加强叶片,并用螺栓与螺旋叶片主体连接。大大减少更换叶片的成本及更换时间,彻底改善螺旋输送机在更换螺旋叶片时的成本高、难度大、耗时耗力等缺陷,增加了螺旋机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机械设备的
,涉及螺旋输送机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 明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
技术介绍
螺旋输送机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工业部门,如建材、电力、化工、冶金、煤炭、铝镁、 机械、轻工、粮食、化肥、灰渣、砂子等。目前,LS II型螺旋输送机(简称螺旋机)结构新颖,技术指标先进,头部、尾部轴 承移至壳体外;中间吊轴承采用滚动、滑动可以互换的两种结构;均设防尘密封装置,密封 件用尼龙及塑料王,阻力小,密封性强,耐磨性好,滑动瓦有需加润滑剂的铸铜瓦、合金耐磨 铸铁瓦和铜基石墨少油润滑瓦;出料端设有清扫装置,整机噪声低、适应性强、操作维修方 便。进出料口位置布置灵活。根据用户需求,可另配断轴报警装置。螺旋输送机通常按驱动装置、头节、若干标准中间节、选配中间节、尾节顺序组成。 除头节机壳和选配节外,各节螺旋及机壳均具有互换性,在出料端螺旋有清料装置,安装时 注意位置。螺旋输送机由驱动装置驱动,在头节前部装有止推轴承,可承受移运物料时而产 生的轴向力,头节机壳内设吊轴承及底座,每一中间节按有一只吊轴承用以支撑螺旋轴,吊 轴承内装有向心球轴承(或整体滑动轴承),在尾节后部装有滚动(滑动)轴承用以支撑螺 旋轴和补充螺旋长度误差。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是易磨损件,螺旋输送机输送的物料种类和使用环境情况 将决定螺旋叶片的使用年限。螺旋叶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磨损程度也随之增大;当螺 旋叶片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需更新。在现有技术中,当螺旋输送机更新螺旋叶片的时候,需将螺旋叶片整体更换,这样 不仅成本高、维修难度大,也十分耗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而且成本相当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其目的是提高螺旋输送 机整机的使用年限,降低维护、维修的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 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所述的螺旋叶片的边缘表 面上,设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加强叶片,所述的加强叶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所述的螺旋 叶片上。所述的加强叶片在所述的螺旋叶片的边缘上为沿着该边缘等分的多件。所述的加强叶片设置在所述的螺旋叶片的边缘的两面上。所述的螺栓和螺母沿螺旋叶片的边缘间隔均勻分布。所述的螺栓和螺母与所述的加强叶片表面之间,设垫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的螺旋叶片改进为分体式螺旋 叶片,将螺旋叶片易磨损的部位采用分体式,增加一层加强叶片,并用螺栓与螺旋叶片主体 连接。这样,螺旋叶片的磨损部位就成为了可拆卸的结构,原先需更换整个螺旋叶片,而本 专利技术只需更换加强叶片,使得螺旋叶片跟新的一样;而更换加强叶片只需一个人、在极短的 时间内便可完成,这样大大减少更换叶片的时间,其成本也极低,彻底改善螺旋输送机在更 换螺旋叶片时的成本高、难度大、耗时耗力的等缺陷,大大增加了螺旋机的整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右视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螺旋绞刀钢管,2、螺旋叶片,3、加强叶片,4、螺栓,5、螺母,6、垫片,7、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 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 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图2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 片2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1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1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 接法兰7。本专利技术将大大提高螺旋机整机的使用年限和维护、维修的难度。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 陷,实现提高螺旋输送机整机的使用年限,降低维护、维修的难度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 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表 面上,设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加强叶片3,所述的加强叶片3通过螺栓4和螺母5固定在所述 的螺旋叶片2上。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的螺旋叶片2改进为分体式螺旋叶片2,将螺旋叶 片2易磨损的部位,即其边缘部位,采用分体式,增加一层加强叶片3,并用螺栓与绞刀主体 连接,这样螺旋绞刀的磨损部位就成为了可拆卸的结构,原先需更换整个螺旋绞刀,而在本 专利技术中只需更换加强叶片3,而更换加强叶片3只需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完成,而且 成本很低,彻底克服了螺旋输送机在更换螺旋绞刀时的成本高、难度大、耗时耗力的缺陷。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7套入螺旋绞刀钢管1并焊接牢固,螺旋叶片2也按顺序 焊接在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7外侧,并按等分十二份根据具体规格钻孔,加强叶片3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厚度及宽度,并钻孔;用螺栓4、螺母5和垫片6在螺旋叶片2上连接、固定。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示例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强叶片3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上为沿着该边缘等分的多 件。将一个整体,分成多件制造,可以降低其制造难度和安装难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强叶片3设置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两面上。该技术方案是为了满足螺旋叶片需要双向输送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栓4和螺母5沿螺旋叶片2的边缘间隔均勻分布。显然,加强叶片3安装后的受力均勻,安装可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栓4和螺母5与所述的加强叶片3表面之间,设垫片6。这样在拆卸时只需把螺栓4、螺母5和垫片6卸下便可更换加强叶片3,使得螺旋 绞刀跟新的一样,这样大大减少其更换的成本及更换时间,也只需一个工人便可完成,这样 大大增加了螺旋机的整体使用寿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 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2)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1)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1)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表面上,设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加强叶片(3),所述的加强叶片(3)通过螺栓(4)和螺母(5)固定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叶片(3)在 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上为沿着该边缘等分的多件。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叶片(3)设 置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两面上。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4)和 螺母(5)沿螺旋叶片(2)的边缘间隔均勻分布。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4)和 螺母(5)与所述的加强叶片(3)表面之间,设垫片(6)。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2)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1)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1)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所述的螺旋叶片(2)固定连接在螺旋绞刀钢管(1)上,所述的螺旋绞刀钢管(1)的两端均设置螺旋绞刀端部联接法兰(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叶片(2)的边缘的表面上,设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加强叶片(3),所述的加强叶片(3)通过螺栓(4)和螺母(5)固定在所述的螺旋叶片(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汪雷吴强民张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海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