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停放技术,涉及的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主要包括支架(1)、轨道(2)、移动小车(3)、多节杆(5)和移动小车的驱动机构;轨道(2)由水平段和升降段组成;多节杆(5)至少为两节,节与节之间铰接且至少有一处折角限位;在移动小车(3)的中部或后部设置后导轮(4),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水平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多节杆(5)的一端与车库的固定体铰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的后部铰接,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升降段的后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车库结构,可不设置车台实现移动小车的多节杆支撑,提高了立体车库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停放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家用独立存取立体车库通过移动小车沿轨道移动实现上车位升降,因移动小车行 程大,通常采用车台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减少移动小车行程,减少多节杆节数,实现移动小车 后部多节杆支撑,其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主要包括支架、轨道、移动小车、多节杆和驱动移动小车 沿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轨道连接在支架上,由水平段和升降段组成,所述轨道设置 为两套且位于移动小车的两侧;所述的移动小车前部两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前部支撑和导向 的前导轮;所述的多节杆至少为两节,节与节之间铰接且至少有一处折角限位;在移动小 车的中部或后部设置后导轮,构成移动小车在轨道水平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所述的 多节杆一端与固定体铰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的后部铰接,构成移动小车在轨道升降段的 后部支撑结构;所述后导轮与多节杆构成移动小车在轨道水平段、轨道升降段的后部导向 和支撑结构。所述的后导轮、多节杆均设置为两套且分别位于移动小车的两侧。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减速机、传动轴、链轮、换向轮、链条构成,设置在支架和 轨道上,所述的链条与移动小车的前端连接,构成链条牵引型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减速机、传动轴、钢丝绳滚筒、换向轮、钢丝绳构成,设置 在支架和轨道上,所述的钢丝绳与移动小车的前端连接,构成钢丝绳牵引型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减速机、传动轴、链轮、链销构成,电机、减速机、传动轴设 置在移动小车上,传动轴两端与轨道对应处装设链轮,所述轨道与链轮对应处设置链销,构 成移动小车自行型驱动机构。所述的固定体为支架、轨道、地坪或基础。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汽车停放在移动小车上,移动小车沿 轨道上升时由前导轮、多节杆支撑和导向,当移动小车沿轨道上升至后导轮接触轨道后由 前导轮、后导轮支撑和导向,多节杆仅在移动小车沿轨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起到支撑和导 向作用,可不设置车台实现移动小车采用多节杆支撑,简化了车库结构,提高了可靠性,降 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小车落至地面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轨道,3、移动小车,4、后导轮,5、多节杆,6、减速机,7、链轮,8、链销,9、链条,10、前导轮,11、电机,12换向轮,13、钢丝绳滚筒,14、传动轴,15、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主要包括支架1、轨道2、移动小车 3和驱动移动小车3沿轨道2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轨道2连接在支架1上,由水平和升 降两段组成,设置为两套且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11、减速机6、传 动轴14、链轮7、链条9、换向轮12组成,所述减速机6设置在支架1上,电机11与减速机6 为直连式,链条9与移动小车3前端连接,所述链轮7连接在传动轴14上,换向轮12连接 在支架1和导轨2上,链轮7、链条9、换向轮12为两套且与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设置有 用于对移动小车3导向和支撑的前导轮10和后导轮4、多节杆5 ;所述的前导轮10设置在 移动小车3的前部,具有移动小车3在沿轨道2水平段移动的前部支撑和导向作用,轨道2 的升降段移动小车3的前部支撑和导向由前导轮10和链条9共同作用;所述的后导轮4设 置在移动小车3的中部,具有移动小车3沿轨道2水平段移动时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所述的 多节杆5为三节,节与节之间铰接且有两处折角限位,所述的多节杆5 —端与车库的轨道2 铰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的后部铰接;移动小车3下落时,移动小车3在驱动机构牵引下 沿轨道2水平段移动,所述的多节杆5随移动小车3移动且折角限位逐渐闭合,折角限位完 全闭合后,多节杆5的三节变为刚性体,即开始支撑移动小车3,后导轮4脱离轨道2移动 小车3开始下降,多节杆5绕轨道2处铰轴旋转至多节杆5与轨道2铰接的一节着地后,其 折角限位逐渐打开,多节杆5的另两节起到移动小车3的后部支撑作用,多节杆5中间节着 地后,多节杆5的另一节起到移动小车3后部支撑作用,移动小车3着地后下降过程结束; 移动小车3升起时,移动小车3在驱动机构牵引下沿轨道2移动,首先多节杆5与移动小 车3铰接的一节支撑移动小车3的后部且绕铰轴旋转,旋转至折角限位闭合后,其与中间节 共同支撑移动小车3的后部且两节共同绕铰轴旋转,旋转至中间节与另一节折角限位闭合 后,多节杆5三节共同支撑移动小车3的后部且绕轨道2处铰轴旋转,多节杆5支撑移动小 车3的后部上升至后导轮4接触轨道2后,移动小车3后部支撑由后导轮4接替,多节杆5 具有移动小车3升降时的后部支撑导向功能;所述的前导轮10、后导轮4、多节杆5均设置 为两套且分别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如图4所示,其给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主体结构与图1 所示实施例相同,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11、减速机6、传动轴14、钢丝绳滚筒 13、换向轮12、钢丝绳15构成,设置在支架1和轨道2上,所述的钢丝绳15与移动小车3的 前端连接,构成钢丝绳牵弓I型驱动机构。如图5所示,其给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主体结构与图1 所示实施例相同,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由电机11、减速机6、传动轴14、链轮7、链销8构成,电机11、减速机6、传动轴14设置在移动小车上,传动轴14两端与轨道2对应处装设 链轮7,所述轨道2与链轮7对应处设置链销8,构成移动小车3自行型驱动机构。权利要求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主要包括支架(1)、轨道(2)、移动小车(3)、多节杆(5)和驱动移动小车沿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轨道(2)连接在支架(1)上,由水平段和升降段组成,所述轨道(2)设置为两套且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所述的移动小车(3)前部两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前部支撑和导向的前导轮(10);所述的多节杆(5)至少为两节,节与节之间铰接且至少有一处折角限位;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小车(3)的中部或后部设置后导轮(4),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水平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所述的多节杆(5)一端与车库的固定体铰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的后部铰接,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升降段的后部支撑结构,所述后导轮(4)与多节杆(5)构成移动小车在轨道水平段、轨道升降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存取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导轮(4)、多节杆(5)均设置为两套且分别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存取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 (11)、减速机(6)、传动轴(14)、链轮(7)、换向轮(12)、链条(9)构成,设置在支架(1)和轨 道(2)上,所述的链条(9)与移动小车(3)的前端连接,构成链条牵引型驱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存取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电机 (11)、减速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立存取立体车库,主要包括支架(1)、轨道(2)、移动小车(3)、多节杆(5)和驱动移动小车沿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轨道(2)连接在支架(1)上,由水平段和升降段组成,所述轨道(2)设置为两套且位于移动小车(3)的两侧;所述的移动小车(3)前部两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前部支撑和导向的前导轮(10);所述的多节杆(5)至少为两节,节与节之间铰接且至少有一处折角限位;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小车(3)的中部或后部设置后导轮(4),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水平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所述的多节杆(5)一端与车库的固定体铰接,另一端与移动小车(3)的后部铰接,构成移动小车(3)在轨道升降段的后部支撑结构,所述后导轮(4)与多节杆(5)构成移动小车在轨道水平段、轨道升降段的后部导向和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坤,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坤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