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吉华专利>正文

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782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空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泊车平台活动设置于带竖向导轨面的单立柱上,泊车平台由丝杆/螺姆组合或齿轮/齿条组合升降装置驱动,依立柱导轨面作垂直升降。采用单立柱支撑、停车平台垂直升降基本结构,可以巧妙利用狭窄街道及居民小区路边、房前屋后等绿化带空间增辟泊车位,实现停车不占道,较好化解了路边停车与道路畅通,以及停车与绿化争地矛盾,不会影响植物夜间吸取露水,不会给绿化正常生长带来不利影响,高悬空停车安全性好,可以极大减少划伤、被盗损害。螺纹配合的丝杆、螺姆升降装置,不仅升降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停车安全保障性好。本发明专利技术停车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设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边停车装置,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悬空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 是对现有路边悬空停车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家庭汽车拥有量的提高,停车问题特别是狭窄街道、居民小区及单位院内停 车问题日益突出,停车占道已经成为城市一大顽疾,令城市及小区的管理者十分头痛,同时 一位难求,停车难也给汽车拥有者带来不便和烦恼。其次,路边停车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 突出,停在路边小车常受到有意或无意划伤损坏,盗窃者的盗窃破坏。为解决停车难,人们虽然提出各种立体停车装置,但这些立体停车装置,体积相对 较大,不适合在狭窄街道、居民小区路边及单位院内安装使用,特别是设置对临近居民有影 响,因而临近设置点的居民大都不同意设立;其次,集中停放造价高,并需专人管理,增加运 行费用。所以难以在狭窄街道、居民小区及单位院内推广使用。现有技术也公开有路边不占道停车装置,一类为地坑升降式停车装置,一类为悬 空不占道停车装置,但都有各自不足,因而实际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例如中国专利CN2329727用于街道慢行道和人行道可折叠垂直升降停车装置,通过在 路边挖一地坑,内置可折叠式剪叉杠杆升降支架及托升平台。此因有升降剪叉杠杆,并没有 真正让出行车通道,只是解决行人行走;并且行人行走需通过升高汽车下,不仅人们难以接 受,而且仍需绕行,缺乏实际推广价值。中国专利CN2851427、CN201214909路边停车装置,在路边挖掘能容纳车辆空间地 坑,内置至少一层升降停车平台,通过升降平台将停车隐藏地坑中。在路边开挖地坑,建设 工程投资大,造价高,并且为公共停车用,仍需专人管理,增加了使用成本;其次,开挖路面, 影响城市道路美观,以及城市道路下许多有地下管线,实际是不允许开挖的,因而也缺乏实 际应用价值。中国专利 CN1504622、CN1450237、CN1450238、CN201351370、CN101457597 绿化带 上方停车装置,基本结构为在路边绿化带内设置停车架,及连接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结构 停车平台,通过驱动使平行四边形变形升高及横移,使平行四边形停车平台升起、移动至路 边绿化带上方,从而实现路边停车、绿化带上方泊车。此停车装置,虽然具有停车不占路面, 让出了行车路面,同时也不破坏路面,并且可以单个独立运行,可以成为个人专属停车,也 可以作为路边公共无人管理计费停车。但结构及升降较为复杂,平衡性控制困难,并且由于 采用平行四边形变形升降,不仅升降高度有限,只能用于低高度草本绿化带低高度停车;其 次,竖立安装相对麻烦,需开挖、钉立多个桩柱,特别是在路边设置相间连续停车位,需破坏 绿化带连续开挖,造成整个设置成本较大;再就是,此停车装置每个只能停放一辆车,不能 实现高密度停车,这些也都影响推广应用。中国专利CN201148756垂直升降回缩式路边停车架,包括立柱、内套固定有载车板的升降臂、固结在立柱上部泊车后方托臂。此提出的另一种占天不占地停车架,空中泊车载车升降平台与实际停车平台分开,停车需由升降系统、平移机构和转臂系统三套机构 完成,通过链条带动使车升空,然后平移至后方托臂泊车平台,再转动升降臂回缩让出道路 上部空间,零部件和运动件多,并需对接运行,不仅结构十分复杂,而且加工精度要求高,这 些均增加了实际造价;其次,升降采用链条系统,安全性不够高,万一链条断裂不能自锁车 就有掉落危险,因此必须另行增加锁定保持装置,也导致成本增加,这些也都给推广增加难 度。中国专利CN201416283空中停车平台,由上下相对转动空心柱和轴,下空心轴内 置摆动油缸,上中空立柱内置带链轮的升降油缸,柱侧部有停车平台。通过两个油缸工作, 使立柱侧部停车平台升起、旋转,将车停放在空中,实现停车占天不占地。此结构不仅仍较 为复杂,特别是驱动采用油缸,需专门配置液压站,以及外加锁定装置,更是增加了投资成 本,同样给推广增加难度;其次,链条升降不足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零部件及运动 部件少,不需附属设备,制作成本低,设置简单,安全可靠性高的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一个装置可以同时停放二台车,场地停车最多 可达4辆,具有更高停车密度的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泊车架采用带竖向导轨面的单立柱结构,立柱 上活动设置可垂直升降的泊车平台,泊车平台由丝杆/螺姆转动带动升降,至少通过泊车 平台依立柱导轨面的上升,实现悬空泊车,让出地面行车道,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 足,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具体说,本专利技术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包括能升降的泊车平台,支撑立 柱,及驱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升降泊车平台活动设置于带竖向导轨面的单立柱上, 泊车平台由丝杆/螺姆组合或齿轮/齿条组合升降装置驱动依立柱导轨面作垂直升降。本专利技术所说升降泊车平台,主要用于泊停车,并能依立柱作垂直升降,使泊车通过升高让出停 车占地路面。考虑到是单侧边受力依立柱作升降,一种较好结构为采用类似铲车铲板结构, 例如由L型钢结构与泊车平板组成,当然其他结构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前述结构更为简单, 受力也好。平台可以采用平面的金属或塑料板或其他平板,为降低制造成本,一种较为简单 为采用相间两平面狭板结构,例如由两个相间L形钢结构固定两块相间停放泊车轮胎狭板 组成。带竖向导轨面的单立柱,既作为升降泊车平台悬空立地支承,又作为升降泊车平 台上下升降滑动导轨,对升降运动起稳定、导向作用,并可以简便升降机构,而不需再另设 升降依托平面,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为升降驱动装置的简单奠定了基础,从功能上对单立 柱截面形状没有任何限定,竖向导轨面,可以设置在立柱侧边(例如矩形、三角形等),也可 以设置在立柱剖面中间(例如Φ形或类似Φ形)。立柱高度,根据提升高度确定,以实现 满足不同高度停车需要。竖向导轨面至少有一个,如果对侧停车,也可以是相对二个,即立 柱两侧各设置一个独立升降的泊车平台,实现左右泊车,可以提高泊车密度,降低泊车装置 成本,此结构最适合用于场地及路面较宽停车。升降装置,虽然主要为泊车平台依立柱作上下垂直升降(类似铲车升降)提供驱 动,将泊车平台提升或下降。选择丝杆/螺姆组合或齿轮/齿条组合,是从经济性,操作方 便,安全性好,确保万无一失,三方面考虑,是从众多具有升降功能装置,例如丝杆/螺姆, 液压或气缸,齿轮/齿条,链轮/链条,单级或多级液压千斤顶,卷绕提升钢丝绳中选择,其 他升降装置,不仅均需另行单独增设防下落抱紧刹车装置,而且有些操作不方便,或是需增 加附属设备成本高。采用丝杆/螺姆,齿轮/齿条,特别是螺纹配合的丝杆/螺姆,不仅结 构最为简单,制造成本也最低,而且具有自锁功能,即使当驱动动力出现故障,能够确保即 时稳定定位及锁定,而不会出现下落等事故发生。特别是螺纹配合的丝杆/螺姆,在本装置 中具有最好的安全性,齿轮/齿条也因有驱动齿轮减速装置,或配置同步棘轮/棘爪,也能 实现无动力自锁。本专利技术一种更好,泊车立柱采用转动或旋转结构,使停车后通过立柱转动或旋转, 将提升泊车转至停车时另一侧,例如绿化带上方,实现路面停车,升高转至绿化带上方定位 泊车,从垂直空间上彻底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包括能升降的泊车平台,支撑立柱,及驱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升降泊车平台活动设置于带竖向导轨面的单立柱上,泊车平台由丝杆/螺姆组合或齿轮/齿条组合升降装置驱动,依立柱导轨面作垂直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华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张吉华张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