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移位寄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678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移位寄存器,其包含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其中: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1)级输出电压;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级输出电压;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三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1)级输出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移位寄存器包含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每一级移位寄存单元包含具对称结构的输入电路和下拉电路,让液晶显示装置在正向扫描模式和反向扫描模式下皆能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尤指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双向移位寄存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低辐射、体积小及低耗能等优 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CRT),因而被广泛 地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面电视,或移 动电话等信息产品上。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方式是利用外部驱动芯片来驱动面板上的芯片 以显示图像,但为了减少元件数目并降低制造成本,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将驱动电路结构直 接制作于显示面板上,例如采用将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整合于液晶面板(gate on array, G0A)的技术。图1为先前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图1仅显示了液晶显 示装置100的部分结构,包含多条栅极线GL(I) GL(N)、一移位寄存器(two-phase shift register) 110、一时钟脉冲产生器120和一电源供应器130。时钟脉冲产生器120可提供移 位寄存器110运行所需的起始脉冲信号VST和两时钟脉冲信号CKl和CK2,而电源供应器 130可提供移位寄存器110运行所需的偏压VDD和VSS。移位寄存器110包含有多级串接的移位寄存单元SR(I) SR(N),其输出端分 别耦接于相对应的栅极线GL(I) GL(N)。依据时钟脉冲信号CK1、CK2和起始脉冲信 号VST,移位寄存器110可分别通过移位寄存单元SR(I) SR(N)依序输出栅极驱动信号 GS(I) GS(N)至相对应的栅极线GL(I) GL(N)。在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 每一移位寄存单元皆包含一输入电路、一提升电路(pull-up circuit)、一第一下拉电路 (pull-downcircuit),以及一第二下拉电路。在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移位寄 存器110为双相位(two-phase)移位寄存器,亦即奇数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时钟脉冲信号 CKl来运行,而偶数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时钟脉冲信号CK2来运行,其中时钟脉冲信号CKl 和CK2以预定周期在一致能电位和一除能电位之间切换,且在同一时间仅有一时钟脉冲信 号具致能电位。请参考图2,图2为多级移位寄存单元SR(I) SR(N)中一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 SR(η)的示意图(假设η为介于1和N之间的奇数)。先前技术的移位寄存单元SR(η)包 含一输出端OUT (η)、一端点Q(n)、一提升电路15、一输入电路25、一第一下拉电路35,以及 一第二下拉电路40。移位寄存单元SR(n)可于其输出端OUT(n)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S(η) 至栅极线GL (η)。提升电路15包含晶体管开关Τ9,其控制端耦接于端点Q (η),第一端耦接于时钟脉 冲产生器120以接收时钟脉冲信号CK1,而第二端耦接于输出端OUT (η)。输入电路25包含 晶体管开关Tl,其控制端耦接于第(η-1)级移位寄存单元SR(η-1)的输出端,第一端耦接于 电源供应器130以接收偏压VDD,而第二端耦接于端点Q (η)。第一下拉电路35包含晶体管 开关Τ5,其控制端耦接于第(η+1)级移位寄存单元SR(η+1)的输出端,第一端耦接于端点Q(η),而第二端耦接于电源供应器130以接收偏压VSS。因此,输入电路25可依据第(η_1) 级栅极驱动信号GS(η-1)来维持端点Q(n)的电位,而第一下拉电路35可依据第(n+1)级 栅极驱动信号GS (n+1)来维持端点Q(η)的电位。当端点Q(η)的电位高于晶体管开关Τ9 的导通电压时,时钟脉冲信号CKl可通过导通的晶体管开关Τ9传送至输出端OUT (η)以供 应栅极驱动信号GS (η)。另一方面,第二下拉电路40用来稳定输出电压。在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移位寄存器110仅能以特定方向进行扫描 (例如以正向扫描方式依序驱动栅极线GL(I) GL(N)),并无法支持其它驱动模式(例如 以反向扫描方式依序驱动栅极线GL(N) GL(I))。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移位寄存器,其包含多级串接移 位寄存单元,其中该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η-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一时钟 脉冲信号和一第(η-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η-1)级输出电压,该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 元中一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η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η级 输出电压,且该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三时钟脉冲 信号和一第(n+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1)级输出电压。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包含 一输出端,用来输出该第η级输出电压;一第η级节点;一提升电路,其依据该第二时钟脉 冲信号和该第η级节点的电位来提供该第η级输出电压;一输入电路,用来接收该第(η-1) 级输出电压和该第(n+1)级输出电压,并于正向扫描时将该第(η-1)级输出电压作为该第 η级输入电压,于反向扫描时将该第(n+1)级输出电压作为该第η级输入电压,并依据该第 (η-1)级输出电压和该第(n+1)级输出电压来导通该提升电路;以及一下拉电路,其于正向 扫描时依据该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后级移位寄存单元所传来的一第一电压来关闭 该提升电路,且于反向扫描时依据该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前级移位寄存单元所传来 的一第二电压来关闭该提升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移位寄存器采用具对称结构的输入电路和下拉电路,让液晶显示装置在 正向扫描模式和反向扫描模式下皆能正常运行,因此能提供弹性的驱动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图2为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一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图4a 图4d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一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正向扫描模式下运行时的时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反向扫描模式下运行时的时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图7a和图7b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一第η级移位寄存单元的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正向扫描模式下运行时的时序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反向扫描模式下运行时的时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OUT (η)输出端Q (η) 端点10、15提升电路21 27 输入电路100、200、30030、31、32、35、40GL(I) GL (N)、GL (η_2)SR(I) SR(N)、SR(η_2)110,210,310 120,220,320 130,230,330 Tl Τ9GL (η+2) SR(n+2)移位寄存器 时钟脉冲产生器 电源供应器晶体管开关 液晶显示装置 下拉电路栅极线移位寄存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图3仅显示 了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部分结构,包含多条栅极线GL(I) GL(N)、一 M相位的双向移位寄 存器(M-phase bi-directional shift regi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移位寄存器,其包含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其中: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一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1)级输出电压;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级输出电压;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第(n+1)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据一第三时钟脉冲信号和一第(n+1)级输入电压来提供一第(n+1)级输出电压;且该第n级移位寄存单元包含:一输出端,用来输出该第n级输出电压;一第n级节点;一提升电路,其依据该第二时钟脉冲信号和该第n级节点的电位来提供该第n级输出电压;一输入电路,用来接收该第(n-1)级输出电压和该第(n+1)级输出电压,并于正向扫描时将该第(n-1)级输出电压作为该第n级输入电压,于反向扫描时将该第(n+1)级输出电压作为该第n级输入电压,并依据该第(n-1)级输出电压和该第(n+1)级输出电压来导通该提升电路;以及一下拉电路,其于正向扫描时依据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后级移位寄存单元所传来的一第一电压来关闭该提升电路,且于反向扫描时依据所述多级串接移位寄存单元中一前级移位寄存单元所传来的一第二电压来关闭该提升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华林坤岳杨欲忠苏国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