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7676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桶体或管体上钻出一个直径为最终拔出管内径1/3的孔;其次,对所钻孔周围进行局部加热,加热温度以不超过材料奥氏体应变温度为上限,加热范围不超过最终拔出管外圆面积的2倍;第三,加热结束后立即利用顶缸(1)及其冲头(2)冲出内角呈弧形的拔出管毛坯(6);第四,重复第二步的内容,对拔出管毛坯(6)及其周边材料进行加热;第五,加热结束后,使拔出管毛坏(6)在管状上冲头(9)、芯棒(7)及内模(8)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内角为直角的拔出管(1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强度高,无需补强操作及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管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直接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连接管的拔管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
技术介绍
桶体或管体拔管技术目前广泛用于各种高压管道及高压桶体设备的接口中,由于拔出口与管体或桶体为一体式,大大提高了管道或设备的安全性能,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拔出口具有一个半径较大的内弧(见图1)造成本体开孔直径变大,减低了本体强度,也给拔出口强度补强增加了很大难度,从而不利于整体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拔出管与本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内弧,造成强度下降,补强困难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桶体或管体上钻出一个直径为最终拔出管内径1/3的孔;其次,对所钻孔周围进行局部加热,加热温度以不超过材料奥氏体应变温度为上限,加热范围不超过最终拔出管外圆面积的2倍;第三,加热结束后立即利用顶缸1及其冲头2从桶体或管体3的内部向外冲顶,同时在所钻孔4上安装固定上模5,使冲头2的直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内径相配,使上模5的内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外径相配,以使冲头2顶出的拔出管限制在上模5中,得到内角呈弧形的拔出管毛坯6;第四,重复第二步的内容,对拔出管毛坯6及其周边材料进行加热;第五,加热结束后,先在拔出管毛坯孔中插装与最终拔出管内径相配的芯棒7,在桶体或管体3内拔出管位置处加装与桶体或管体3内壁相吻合的内模8并用顶缸1顶住,同时在上模5中加装管状上冲头9,使管状上冲头9下压迫使拔出管毛坏6在管状上冲头9、芯棒7及内模8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内角为直角的拔出管10。所述的芯棒7与顶缸1整体相连,其上端略高出拔出管的最高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拔出管设备或管道的整体安全性能,强度高,无需后续的补强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专利技术可减低设备或管道对拔出口厚度或高度的要求,从而提高拔出口工艺的成品率,减低生产成本。(3)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效率高,不仅不会对本体材料造成损伤,而且由于采用了二次塑性变形,使得拔出管部位材料的强度大于本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拔出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拔出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钻孔工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拔出管毛坯加工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拔出管最终成形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5所示。 下面以不锈钢管或不锈钢桶上进行拔管为例加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它材料可参照进行。一种在不锈钢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不锈钢桶体或管体上钻出一个直径为最终拔出管内径1/3的孔,如图3所示;其次,对所钻孔周围使用中频感应线圈进行局部加热,对于不锈钢材料而言,加热温度一般不应超过1050℃,对于其它材料而言,加热温度应以材料奥氏体化温度为下限,加热范围不超过最终拔出管外圆面积的2倍,以不锈钢管或桶而言,加热面积可控制在1.5倍左右;第三,加热结束后立即利用顶缸1及其冲头2从桶体或管体3的内部向外冲顶,同时在所钻孔4上安装固定上模5,使冲头2的直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内径相配,使上模5的内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外径相配,以使冲头2顶出的拔出管限制在上模5中,得到内角呈弧形的拔出管毛坯6;如图4所示。第四,重复第二步的内容,对拔出管毛坯6及其周边材料进行加热;第五,加热结束后,先在拔出管毛坯孔中插装与最终拔出管内径相配的芯棒7,在桶体或管体3内拔出管位置处加装与桶体或管体3内壁相吻合的内模8并用顶缸1顶住,同时在上模5中加装管状上冲头9,使管状上冲头9下压迫使拔出管毛坏6在管状上冲头9、芯棒7及内模8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如图5所示,最终得到如图2所示的内角为直角的拔出管10。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拔出管10是在圆柱面上进行的,因此具体实施时所使用的上模、内模、顶缸的支撑面均应与圆柱面相匹配。成型模具和加热控制是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对于其它材料而言,其不同之处在于加热温度的选择,局部加热温度以不超过材料性能改变即奥氏体应变温度为佳。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桶体或管体上钻出一个直径为最终拔出管内径1/3的孔;其次,对所钻孔周围进行局部加热,加热温度以不超过材料奥氏体应变温度为上限,加热范围不超过最终拔出管外圆面积的2倍;第三,加热结束后立即利用顶缸(1)及其冲头(2)从桶体或管体(3)的内部向外冲顶,同时在所钻孔(4)上安装固定上模(5),使冲头(2)的直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内径相配,使上模(5)的内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外径相配,以使冲头(2)顶出的拔出管限制在上模(5)中,得到内角呈弧形的拔出管毛坯(6);第四,重复第二步的内容,对拔出管毛坯(6)及其周边材料进行加热;第五,加热结束后,先在拔出管毛坯孔中插装与最终拔出管内径相配的芯棒(7),在桶体或管体(3)内拔出管位置处加装与桶体或管体(3)内壁相吻合的内模(8)并用顶缸(1)顶住,同时在上模(5)中加装管状上冲头(9),使管状上冲头(9)下压迫使拔出管毛坏(6)在管状上冲头(9)、芯棒(7)及内模(8)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内角为直角的拔出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桶体或管体上拔出内角为直角的拔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桶体或管体上钻出一个直径为最终拔出管内径1/3的孔;其次,对所钻孔周围进行局部加热,加热温度以不超过材料奥氏体应变温度为上限,加热范围不超过最终拔出管外圆面积的2倍;第三,加热结束后立即利用顶缸(1)及其冲头(2)从桶体或管体(3)的内部向外冲顶,同时在所钻孔(4)上安装固定上模(5),使冲头(2)的直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内径相配,使上模(5)的内径与最终拔出管的外径相配,以使冲头(2)顶出的拔出管限制在上模(5)中,得到内角呈弧形的拔出管毛坯(6);第四,重复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田法李加全王槐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恒基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